重慶大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慶大學官方網站網址:http://www.cqu.edu.cn/
目錄 |
重慶大學(Chongqing University)簡稱重大。
重慶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學校地處國家西南工商業重鎮、長江上游經濟中心——重慶直轄市,校園坐落在人文薈萃的文化名區沙坪壩。
重慶大學創辦於1929年,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成為擁有文、理、工、商、法、醫等6個學院的國立綜合性大學,聞名國內外。李四光、馬寅初、何魯、馮簡、柯召、吳宓、吳冠中等大批著名學者曾在學校執教。經過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重慶大學發展成為國家教育部直屬 的、以工科為主的多科性大學,1960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大力發展人文、經管、藝術、教育等學科專業。新學科專業的崛起,加速了學校向綜合性大學發展的進程。1996年學校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0年5月31日,原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大學、重慶建築高等專 科學校三校合併組建成新重慶大學,使得一直以機電、能源、材料、信息、生物、經管等學科優勢而著稱的重慶大學,在建築、土木、環保等學科方面也處於全國較 高水平,奠定了高水平大學建設的堅實基礎。為建設好新重慶大學,國家教育部和重慶市簽署共建協議,從政策和資金上給予重慶大學大力支持,使學校成為國家 “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4年學校被確定為中央直管高校,2005年學校以“優秀”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辦學條件
重慶大學現設有理、工、經、管、文、法、藝、教育等26個學院,還設有研究生院、繼續教育學院、網路教育學院、城市科技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52000餘人,其中,碩士、博士研究生近12000人、本科生27600餘人、高職學生近800人、留學生100餘人,成教各類層次本專科學生12700餘人。學校擁有博士後流動站1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0個,另有自主增列二級學科 博士點2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82個,MBA、EMBA、MPA、工程碩士、會計學碩士、高校教師、風景園林、建築學和法律碩士9種專業學位。本科專業 82個,覆蓋理、工、文、經、管、法、醫、教育等8個學科門類。
重慶大學校園占地面積5700畝,分A、B、C、虎溪四個校區,校舍建築面積168萬多平方米。擁有設施先進的現代化圖書館,設有理工、建築、應用技術、法學、人文藝術和虎溪新館6個分館,藏書160餘萬冊,中外期刊6000餘種,數字圖書館擁有各類權威文獻資料庫60餘個,其中電子圖書50餘萬冊、外文電子期刊20800餘種、中文電子期刊16100種,建有5個現代化電子閱覽室;中國教育科研網路重慶中心節點站也設在本校。擁有國家重點學科17個,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12個,省部級重點學科80個,另有8個重慶市立項建設學科;建有國家基礎課程教學 基地和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3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省級重點實驗室4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5個;校級實驗中心13個,院級中心實驗室24個,其它各類專業實驗室93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1 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個(簡稱“111計劃”)。建有遠程教育中心、規模較大的多媒體教室和多媒體互動式語音教室、外國知名企業在學校設立的實驗室或培訓中心(如西門子、微軟、IBM、羅克韋爾、歐姆龍、法拉克等)。擁有國家甲級建築設計研究院和規劃設計研究院、國家重點出版社等,學校主辦全國公開發行專業刊物8種。建有重慶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近年來,學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項目、973預研項目、86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防科研項目等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3000餘項,先後獲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1000餘項;國家教學成果獎46項,省級教學成果獎 193項;國家級精品課程6門,市級精品課程22門,校級精品課程16門;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市級教學名師5人。師資概況
我校現有院士10人(外聘6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組成員5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學科組成員7人,國家“863”高技術專家組成員1 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21人,國家教育部跨世紀人才6人,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6 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崗位15個。
全校共有教師2595人,教授(級)437人,副教授(級)1012人,博士生導師224人。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人員1269人,占教師總數的48.9%,另有196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120人在職攻讀碩士學位。中青年教師已成為教學、科研的主力軍。全校教師中,35歲以下的教師有997人,占教師總數的38.42%,40歲以下的教師1630人,占教師總數的62.81%,45歲以下的教師1997人,占教師總數的76.95%。博士後流動站15個,已成為我校高層次師資補充和培養的重要基地。自流動站設立以來,留校工作或學校教師進站做博士後人員68人。
通過執行《重慶大學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實施辦法》,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尤其對緊俏熱門專業的師資採取特殊措施,改善了這些專業骨幹師資補充狀況。為了穩定和吸引骨幹教師隊伍,擬實行《重慶大學骨幹教師資助計劃》,進一步深化人才隊伍建設。 通過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知名學者、企業家400人(其中院士29人)為我校名譽教授、顧問教授、兼職教授、客座教授,建立起了一支高水平的兼職高層次人才教師隊伍。認真貫徹《高等學校教師培訓工作規程》,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全校教師(1948年元月1日以後出生的)已通過普通話等級測試並取得合 格證書的有1857人;首批457人已取得(1950年及以後出生的)電腦培訓合格成績;首批96人(1954年及以後出生的)已分別取得高、中、初級聽說能力培訓合格成績。
對外交流
重慶大學與美、英、法、德、意、加、澳、荷、日、韓、俄等20個國家的40餘所高校建立和保持良好的校際交流關係。改革開放以來,學校派出近3000人次出國留學、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或訪問考察等;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紐西蘭前總理莫爾、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美國商務部部長古特雷斯、著名大學校長等不少國家和地區政要和知名人士曾來校訪問,楊振寧、李政道、田長霖、克萊茵等國際知名學者多次來訪講學。先後與德國Siemens、美國Rockwell自動化、IBM、Microsoft、ABB、利寶集團、紐約人壽國際公司、日本OMRON、FUNUC、電裝株式會社,香港美視電力集團近20家境外公司或機構建立交流與合作關係。學校作為教育部指定的接收中國政府獎學金生的院校,目前已接受來自南韓、泰國、伊拉克、美國、加拿大、義大利、越南、敘利亞、俄羅斯、哥倫比亞、葉門等3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2006年重慶大學泰國勿洞孔子學院正式掛牌,標志著我校第一個海外辦學點的誕生。
建校史略
早在1925年冬,巴縣議事會議長李奎安就提出議案,倡議籌辦重慶大學。只因川局動蕩,經費無著,導致創建之議一擱就是數年。1929年夏,一批在成都大學任教的川東籍教授回到重慶,聯合工商界著名人士朱叔痴、汪雲松、溫少鶴、李奎安等,成立“重慶大學促進會”,並向駐節重慶的國民革命軍21軍軍長、四川善後督辦劉湘建議籌辦重慶大學,得到劉湘贊同。8月4日,劉湘召集有關人士開會,正式成立重慶大學籌備會,發表《重慶大學大學籌備會成立宣言》和《重慶大學籌備會宣言》,闡明創建重慶大學的動機、原因和目的。隨後,籌委會就重慶大學開辦的日期、經費、校址、招生及聘請教授等問題,進行了多次商討。9月,召開重慶大學第一次校務會議,討論成立招生考試委員會,並決定了考試時間及準備開學的各項具體事宜,決定立即在菜園壩臨時校址招收預科生文、理兩班先行開課。1929年10月12日,重慶的第一所大學——重慶大學在菜園壩楊家花園正式開學,標志著重慶大學的正式成立。10月23日,重慶大學籌委會常務委員會討論通過,推選劉湘為重慶大學首任校長。
校史總回顧
重慶大學創建於1929年,校址最初設在重慶市菜園壩,1933年遷至重慶市沙坪壩嘉陵江畔至今。學校1935年成為省立大學,1942年改為國立大學。截止1949年,重慶大學已成為一所擁有理、工、文、商、法、醫等六個學院,二十一個系科的綜合性大學,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
建校初期至1949年期間,在校任教的著名學者有: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教授、最早把現代數學引入我國的學者之一的何魯教授、著名的經濟學家馬寅初教授、著名會計學家潘序倫教授、中國化工學會創始人著名化學工程專家張洪源教授、我國第一位赴北極考察學者、著名電訊工程專家馮簡教授、著名數學家柯召教授、著名作家艾蕪先生等。
經過1952年的全國院系調整,重慶大學的文、理、商、法、醫五個學院及工學院中的土建系、化工系等被調整到其它高校,併入其它學校的部分工科專業成為了一所多科性工業大學;1960年被國家首批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截止1966年,全校共有6個系、15個專業。
建國後至1978年期間,在校任教的知名學者有:我國白雲鄂博大鐵礦發現者、著名的地質學家丁道衡教授;因在我國首次發現三億年前的古生物--節甲類魚化石(被命名為“樂氏江油魚”)而被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的著名學者樂森尋教授;在我校研製出第一批五棓子棓酸的塑料、填補了我國塑料生產空白的高分子材料專家、中科院院士徐禧教授。
1978年以來重慶大學進行了全面的恢復調整和改革,新增了經管文法藝術體育類專業,改造了部分工科專業。學校由一所教育部直屬的多科性全國重點工業大學發展成為理工文經管法等多學科綜合的全國重點大學。學校於1992年通過教育部校園精神文明建設評估,1994年被教育部授予“文明校園”稱號,1996年通過教育部“211工程”部門預審,同年被正式列入國家“211工程”和“九五”建設規劃,成為首批進入“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的高校之一,也是重慶市、三峽庫區唯一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的高校。2000年5月31日根據國務院和教育部的有關文件精神,分屬於教育部的全國重點大學——重慶大學、建設部的全國重點大學——重慶建築大學、中國建築總公司的全國示範性普通高等工程專科重點建設學校——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成新重慶大學。
新重大擴大了規模效益,實現了優勢互補,增強了參與國內外高校競爭的實力。為了建設好新重大,國家教育部和重慶市政府在2001-2003年期間給新重大投入5.4億人民幣的建設資金,為此新重大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時期。面對國內外日益激烈的人才競爭和高新尖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對人才培養要求的變化,新重大制定了適應新形勢的“十五”發展規劃,重新調整了辦學指導思想即“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適應二十一世紀 我國社會發展對各類人才培養的需要,切實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目前學校經教育部批准新建了網路學院和軟體學院,2002年完成法學院和文學院的建設,同時加速籌建醫學研究院,並計劃在本科生規模保持穩定的情況下逐年增加一些新學科專業,使學科門類更全,專業結構更趨合理;進一步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加強學科建設。重慶大學將抓住西部大開發和中國加入WTO的大好機遇,繼續發揚優良的辦學傳統,團結拼搏,不斷創新,把新重大建設成為全面適應我國特別是重慶及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多學科交叉滲透、協調發展,在學科結構、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科技開發、管理機制等方面居於國內一流大學前列、國際知名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研究型綜合性大學!
大事記
- 1929年成立重慶大學
- 1935年成為省立重慶大學
- 1942年成為國立重慶大學
- 1952年的全國院系調整,重慶大學成為了一所國家教育部直屬的、以工為主的多科性大學
- 1960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
- 1995年,重慶大學被列入國家首批“211工程”
- 1998年,重慶大學被列入國家首批“985工程”
- 2003年,重大成為副部級高校
校訓:團結 勤奮 求實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