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陸海統籌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陸海統籌

  陸海統籌是在區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將陸海作為兩個獨立的系統來分析,綜合考慮二者的經濟、生態和社會功能,利用二者之間的物流、能流、信息流等聯繫,以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對區域的發展進行規劃,並制定相關的政策指引,以實現資源的順暢流動,形成資源的互補優勢,強化陸域與海域的互動性,從而促進區域又好又快的發展。要實現陸海統籌,最主要的是處理好陸海兩個系統之間的關聯性,疏通二者之間的資源交換通道,為實現二者之間的優勢資源互補創造條件,以此為出發點對二者進行統一的規劃與設計,從而實現海域與陸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陸海統籌的內涵

  (1)陸海統籌是一個區域發展的指導思想。陸海統籌強調的是將海洋經濟與陸域經濟統一起來看,發現二者的關聯性與互補性,將陸域與海洋的發展統籌考慮與安排。由於歷史發展與歷史條件的影響,人們的陸地意識比較強,陸域經濟的發展成為人們關註的熱點,而對海洋經濟的發展重視不足。甚至人們只是將海洋作為陸域經濟發展的附屬來看待,將海洋作為陸域經濟發展的物質供應場所或者是陸域經濟污染物與廢棄物的存放場地。或者單純的來發展海洋經濟,忽略了海洋本身的資源優勢與發展潛力,不能充分的利用海洋資源,海洋經濟的發展也受到局限。陸海統籌思想的提出,就是要求人們打破原有的思想意識,充分認識到陸域與海洋之間的聯繫,將兩個相對獨立的系統聯繫起來,形成資源優勢互補,從而使陸域與海洋的經濟價值充分體現出來。

  (2)陸海統籌強調統一規劃、整體設計。陸海統籌是將陸域與海域看作兩個相對獨立的但又不是完全分開的系統,陸海統籌的統一規劃不應局限在海岸帶的狹小區域內。對於陸域經濟來說,它不僅僅是強調沿海地帶的陸域,還應包括更廣闊的向內陸延伸的陸域資源,同樣海洋資源的範圍也應該有所擴大,甚至擴展為可以利用的全球資源。陸海統籌要以陸域與海域的之間物流、能流、信息流等聯繫為出發點,站在一個制高點上,縱觀陸域與海域,根據陸、海兩個地理單元的內在特性與聯繫,運用系統論和協同論的思想,統一規劃與設計,使兩個獨立系統之間能夠進行順暢的的資源交換與流通,同時通過對整個區域的資源統一評價與規劃,對區域內資源進行有效配置,使陸域資源與海域資源進行對接,從而加強陸域與海域之問的關聯性,形成一個大的陸海複合系統,把陸海地理、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系統整合為一個統一整體。

  (3)陸海統籌離不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的指導。由於陸海兩類經濟體在自然稟賦、發展歷史、經濟基礎等方面的差異,存在著生產要素在二者之間互相流動的能量梯度[81。同時陸域經濟與海域經濟在其進一步發展方面也存在局限性。在對陸海兩個單元進行規劃的同時,必須意識到兩個系統的承載能力,尤其是海岸帶地帶,作為陸海系統進行聯繫的空間載體具有極為敏感的生態系統。因此,要以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為指導,綜合考慮各系統的承載能力以及整體的資源條件,在整個區域內進行資源配置,以免對某一區域形成高負荷壓力,而另一區域的資源不能順暢的流通與利用。尤其是作為兩個系統對接的空間地帶,要充分考慮這一地帶的承受能力,及時對這一空間地帶的各種超負荷力進行分散,從而實現陸域與海域互為條件和優勢互補的複合體系,獲得系統效應。

  (4)陸海統籌還是一種思想和原則,是一種戰略思維,是解決陸域與海域發展的基本的指導方針,是指統一籌劃沿海陸域與海洋兩大系統的資源利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生態安全的區域政策。具體的發展模式與發展態勢的選擇,應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採取各種措施和多種形式統籌陸海關係,促進區域又好又快的發展。

陸海統籌的必要性

  (1)陸海經濟發展遇到瓶頸,要求實施陸海統籌規劃。豐富的陸域資源一直是陸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但近年來,隨著全球資源的短缺、人口膨脹、生態破壞等問題的不斷凸顯,陸域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受到挑戰。陸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受到資源的嚴重製約,發展瓶頸急需突破。

  陸域經濟歷史悠久,基礎雄厚,擁有經濟發展所需的技術資金、管理經驗等方方面面的優勢資源。而海洋經濟是近年來才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比較集中,高技術含量也較高。同時海洋經濟的發展需要有良好的外部條件,單純地進行海洋經濟的發展後勁不足,事實也證明這樣的發展是不可取。同時海洋中的資源寶庫巨集大而利用不足,豐富的空間資源更是陸域經濟發展缺少並急需的。只有將二者統一起來,加強二者之間的要素流動,形成優勢互補,才可以實現陸海經濟的共同發展。因此,陸海統籌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2)陸海產業矛盾逐漸凸顯,亟需確立陸海統籌地位。由於海洋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良好經濟效益,沿海省份紛紛加大了對海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傳統與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導致陸海經濟間的矛盾日漸突出。再者由於我國行政區域劃分的客觀存在性,各區域之間協調性受到限制,產業佈局趨同,區域的資源配置與流動性沒有很好的實現,陸海產業矛盾更加激烈,主要表現在:一是海洋產業結構同構化、低度化,滯後於國內經濟整體結構;二是陸海產業結構銜接錯位較大,不利於陸海經濟資源互補;三是陸海功能區不相協調,陸海產業爭奪空間日益激烈。因此,將陸海統籌地位提升到發展國民經濟基本指導方針和戰略模式的高度,有利於從國家的角度來統一安排資源的配置與調度,理順陸海產業關係,緩解陸海產業矛盾,促進陸海經濟協調發展。

  (3)海洋資源爭奪日漸激烈,需要重視海洋地緣政治經濟關係。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對陸域空間基本瓜分完畢,海洋成為國家存在與發展的資源寶庫與最後空間,因此海洋也成為各國進行爭奪的對象。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海洋所蘊藏的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被髮現併進行開發,使人們加深了對海洋的認識,各國紛紛劃定海洋區域宣佈對於海洋的擁有主權。我國在黃海、東海、南海都有關於海洋國土安全的問題存在,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隱患,陸海統籌有利於提高我國陸域與海域的聯繫,提升海洋經濟的發展,加強民眾的海洋國土安全意識,保證我國主權不受侵犯。再者,由於海上並沒有明顯的地標與地界劃分,沿海省份之間的資源爭奪現象比較嚴重,往往造成了海洋無人管理,或者過度開發而無人治理的現象,造成海洋資源的大量浪費。而陸海統籌發展可以從更加科學的角度來配置資源,優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成為提升海洋國土地位的必然選擇。

  (4)環境污染問題嚴重,海岸帶生態系統脆弱。海洋處於生物區的最低部,人為過程和自然過程產生的廢棄物絕大部分要隨著河流歸於大海,可以說海洋污染物的80%以上來自陸源,而且海洋污染總負荷一般集中在占海洋面積1‰的海岸地區,海岸帶地區的環境污染問題極為嚴重。再者,海洋的生態系統極為脆弱,尤其沿海地區,處於陸域與海域的交接地帶,生物多樣性顯著,一旦被破壞恢復起來極為困難。近年來,臨海地區赤潮頻繁發生,頻率與造成的影響程度逐年增加。而盲目的圍墾灘塗,改變了原有的沿海植被,對生態系統造成了難以預估的負面影響。通過對海洋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的深層次分析來看,只是單純制定海上的防護措施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必須實施陸上與海上的雙層次治理與防護,實施陸海聯動,統籌規劃的方式,才能根本有效的解決海洋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的問題。

陸海統籌的可行性

  (1)陸海生態系統的一體性。海洋與陸地是全球生態系統的兩大組成部分,但是這兩個系統並不是完全獨立的,二者是相互影響,互為依存,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海洋生態系統與陸域生態系統之間存在著頻繁的物質和能量交換。海水經過蒸發等作用,向大氣輸送大量的水分,由於海洋與陸地之間的溫差氣壓差等能量勢能,在海洋陸地之間形成了具有一定規律的大氣流動。降水與大氣的共同作用又形成了陸地系統中各種各種的地貌形式,同時氣候又與陸地的生態系統緊密相連。在此過程中,陸地的各種能量在不斷的自我消耗,物質與能量最終又以各種形式回歸海洋系統,同時又開始影響陸海交匯處的生態系統與環境。尤其是作為海岸帶地區,作為陸海資源與物質的交匯處,生態系統多樣性突出,同時也表現出生態系統的脆弱性。由此來看,陸地生態系統與海洋生態系統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兩個系統之間存在著一體性的特征,正是這一特征為陸域經濟與海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依托,同時陸海生態系統的一體性也從客觀上為人們建立陸海統籌的觀念提供了論證與支撐。

  (2)陸海產業的內在關聯性。陸域產業與海洋產業之間並非截然對立,海洋產業是陸域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二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性。首先,陸海產業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對應性唧。在海洋產業發展的前期,大多是依附於陸域產業體系發展的,只是隨著海洋產業開發進程的深入,海洋產業體系逐漸成熟,各種功能逐漸顯現出來。其次,陸域經濟與海洋經濟具有區域上的共存性,在區域發展中,二者分別形成了區域經濟發展的兩個重要支柱,並且呈現出網狀關聯,相互依托的格局。再者,陸域產業與海洋產業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聯動關係。從系統論的角度來看,由於陸海產業間在發展階段上的梯度性、在經濟基礎上的勢能差以及在自然資源賦存上的差異性,陸海之間形成了一種能量梯度,並促使各種生產要素與能量在形成的網路之間流動,加強陸海產業之間的關聯性。通過對陸海產業子系統的資源的互補性、空間上的共存性以及經濟的關聯性的分析來看,陸海產業之間存在著千次萬縷的聯繫,是我們對陸海產業進行統籌規劃的基礎,是實現陸海統籌規劃的基本突破點。

  (3)海洋國土地位的提升。我國首次明確提出“海洋國土”概念的,是著名經濟學家於光遠。這一概念的出現和使用,促使國人去瞭解海洋、感知海洋、關註海洋和熱愛海洋。隨著世界上對於海洋國土爭奪的激烈,以及“藍色圈地”運動的興起,各國逐漸意識到海洋國土的重要性,並紛紛宣誓本國海洋國土的範圍與主權。我國是海洋大國,海洋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但與周邊國家存在著對於海洋國土的爭執問題,國家不斷加大對於海洋國土的開發與利用,同時也加強海洋國土的安全意識。海洋國土從提出到現在,逐漸得到人們認同與重視,海洋國土與陸域國土一樣是我國領土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並隨著海洋資源的開發與管理,提升到了更高的高度。對於海洋國土意識的加深與海洋國土地位的提升,為陸海統籌規劃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海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支持。

  (4)海洋經濟成為獨立的體系。2O世紀70年代末,為適應我國海洋事業發展的客觀要求,著名經濟學家於光遠、許滌新等提出要建立“海洋經濟”學科和專門研究機構,開展海洋經濟研究,標志著我國海洋經濟研究的開始。隨著對海洋經濟的發展與研究,海洋經濟逐漸的成為一個獨立的體系分支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改革開放以來,遼寧提出建設“海上遼寧”的口號,浙江等省也加快了海洋經濟的發展。近期山東又提出了“藍色經濟”的概念,海洋經濟逐漸脫離了陸域經濟附屬的地位,海洋經濟的產業鏈條不斷加長,並且各產業之間逐漸形成了各種各樣的複雜的網狀聯繫,人們在進行產業分析的時候,逐漸的將海洋產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體系。把海洋產業作為獨立的體系來分析,使人們可以更加清晰的抓住海洋產業發展的規律,更加準確的分析海洋產業發展的特點,可以更加科學的配置與利用資源,更加有助於陸海統籌規劃的進行。

  (5)陸海統籌發展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近年來,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影響到各個領域,陸海經濟的發展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受到了啟發。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實施的是粗放型的發展模式,資源的浪費問題嚴重,環境污染更是觸目驚心,海洋一直以來作為陸域經濟的資源無償提供者和污染物傾倒場所存在,越來越多的海洋問題與海洋災害提醒人們要改變原有的經濟發展模式。科學發展觀的提出為海洋經濟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思路,諸多專家學者從協調可持續的角度來對海洋承載力、海洋經濟發展潛力、陸海統籌發展等領域進行研究,不斷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為陸海統籌的實施奠定了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 韓增林,狄乾斌等.陸海統籌的內涵與目標解析(J).海洋經濟.2012,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陸海統籌"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