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旅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徒步旅游(Trekking Tourism)
目錄 |
徒步旅游是指除藉助一定的交通工具外,大部分旅行區域靠徒步行走,從起點到終點,中間可能跨越山嶺、叢林、沙漠、雪域、溪流或峽谷等地貌的一種戶外活動。徒步旅游要註意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當地人生活習俗,尊重當地文化和傳統。[1]
徒步旅游包括一般的戶外徒步和徒步穿越兩種。一般的戶外徒步,徒步區域風光宜人,地形簡單,住宿方便。而典型的野外徒步穿越一般是在穿越者比較陌生、地形複雜多樣、具有神秘感的地域進行。從起點到終點,中間可能跨越山嶺、叢林、沙漠、雪域、溪流或峽谷等地貌。對徒步穿越者來說是對自我的挑戰。
徒步旅游接觸面廣,沿途可以觀察和學習到許多有益的東西,並能鍛煉身體,培養艱苦奮鬥、堅忍不拔、剋服困難、勇往直前、團結互助的精神。
徒步旅游如能很好地掌握走路的技巧和技術,在旅途中就會感到輕鬆愉快。走路技巧的核心是如何保持體力。經驗證明,步幅邁得大比邁得小好,不僅可節省體力的消耗,而且還便於休息。行走的姿勢應是身體自然前傾,手不要向兩邊擺,應向前後擺動;邁步最好是用腳跟著地,再通過腳弓,把重心逐漸轉移到前腳掌上去。走路的鞋子很重要,要輕便,大小合適,鞋底不能太薄。要選擇較平坦的路面走。行進中間休息時,鬆開鞋帶,把腳墊高一些,促進血液迴圈。睡前最好用熱水洗腳,有利於消除疲勞。[2]
徒步旅游的特點[3]
(一)出游組織形式多樣
徒步旅游者的參與方式既有全包價的團隊旅游形式,也有自助、半自助的散客旅游形式,還有的是通過俱樂部等機構來組織。
(二)強調目的地資源的“原生性”
徒步旅游者在選擇旅游目的地時,要求目的地資源除具備一般常規旅游資源的特征外,更重要的式無論是自然資源還是人文資源都要具有“原生性”,所謂“原生”,就是原始生態。
徒步旅游者一般來自於現代都市,都市的最大特點就是“現代”。徒步旅游活動的參與者的主要動機之一就是要尋求和日常都市生活的差異,離開都市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瞭解並體驗“原始”。對自然資源而言,保護得越好、人為破壞得越少的地方就越有吸引力,即使是普通的野營,也會儘量選擇自然生態好、破壞程度低的地方作為營地。徒步旅游對人文旅游資源的“原生性”要求也不例外,宗教、風俗及生活習慣等傳統文化保存得越完整的地方,對特種旅游者來說就越有差異性,就越有價值,旅游吸引力也就越大。一般地,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兩者“原生性”都突出的地方是特種旅游者的理想之地。
(三)設施、設備的“專業性”
由於徒步旅游活動區域的特殊性,及徒步本身又是一種高體力消耗的“野外活動”,因此為保障旅游活動的正常進行和游客的安全,徒步旅游需要配備必要的“裝備”,如衣服、鞋襪、背包等,而且還要有一定的行進技巧。
(四)旅游“目的地”及線路選擇的多樣性
徒步旅游活動可以在不同的地域環境下進行行走穿越,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游客”可以得到不同體驗。而不同的徒步活動對參與者的身體素質、穿越能力等的要求是有差別的,同樣對導游員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要求也有差別。
徒步旅游參與者分析[3]
(一)參與者綜合素質較高
從生理素質方面來看,由於徒步旅游內容的特殊性,所消耗的體力比起觀光旅游活動來說要大得多,比起度假旅游就更不用說了。因此旅游內容本身就要求有較高的生理素質。
從心理素質方面來看,由於徒步旅游的旅游目的地大都遠離現代化的都市,其生活乃至於生存條件均較差,加上旅游過程的艱苦性,旅游者在旅游之前都有這方面的預見性,都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在旅游過程中往往有較強的耐受性和適應性,所以旅游者一般都有較強的心理素質。
參加徒步旅游活動的游客大都是環境保護主義者,他們參加徒步旅游活動有明確的環保動機。
(二)出游動機明確
參與徒步旅游活動的游客往往有明確的旅游動機,他們往往厭倦了城市的煩亂和喧囂,對大自然充滿了嚮往,希望通過徒步旅游回歸自然,鍛煉自己的身體,磨煉自己的意志。
徒步旅游者的旅游動機可歸納如下:
1.體驗過程
常規旅游者所重視的往往是到達旅游目的地後的觀光和休閑,而對過程的體驗卻成為特種旅游者的重要追求之一。徒步旅游的魅力更多地表現在活動的過程當中,徒步旅游接觸面廣,沿途可以觀察和學習到許多有益的東西,增加知識,並能鍛煉身體,可以培養艱苦奮鬥、堅韌不拔、剋服困難、勇往直前和團結互助的精神。
2.感受刺激與浪漫
參與徒步旅游的游客希望在旅途中通過“新、奇、險”來感受浪漫和刺激。所謂新,就是新的旅游產品、新的旅游內容、新的旅游方式、新的旅游線路等。所謂奇,就是奇特。主要是從旅游內容這個層面來講的,當然它也是相對於常規大眾旅游而言的。在徒步旅游的過程中,人們可以選擇不同的地域進行徒步旅游,在途中人們可以觀賞到普通觀光游客沒有機會見識到的“東西”。所謂險,就是風險,就是冒險。要說明的是,徒步旅游者並不想真正去冒險,而要的是“有驚無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