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蹲點調查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蹲點調查法[1]

  蹲點調查法是指調查者從所需要調查的對象中選擇最有代表性的典型,進行深入調查,瞭解其活動效果,揭示其發展原因,弄清其發生、發展過程及規律的調查方法。

蹲點調查法的特點[2]

  蹲點調查法的主要特點是:

  (1)調查主體:必須是調查者親自動手,而不能請人代勞。特別是黨政領導幹部蹲點調查,一定要親自蹲下來調查研究,而不能由秘書或調查組代勞。

  (2)調查對象:必須是基層單位,如農村的村委會、村民小組,城鎮的居委會、居民小組,工廠的車間、班組,學校的年級、班組等等,而不能以中層機構代替。

  (3)調查目的:必須是掌握調查對象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探索解決社會問題的途徑,而不能只是搜集一些具體事實、數據和零散資料。

  (4)調查工作:必須是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調查工作必須全面、深入;研究工作必須系統、周密,而不能馬馬虎虎、敷衍塞責、淺嘗輒止。

  (5)調查時間:必須是持續較長時間,短則十天、半月,長則幾個月甚至幾年,要根據不同對象具體情況調查該事物發展的全過程,而不能蜻蜒點水、半途而廢。

蹲點調查法的類型[2]

  蹲點調查大體可分為兩種類型:

  (1)非介入式蹲點調查,是指調查者不介入被調查者活動、不改變被調查者社會環境,完全以旁觀者身份進行的蹲點調查。例如,黨政領導機關組織若幹調查組,選擇若幹村委會作為蹲點調查對象,瞭解農村勞動力外出的流速、流量、流向、流動方式等方面的變化情況,但不幫助他們解決流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又如,社會科學研究單位組織若幹課題組,選擇若幹城鎮社區居委會作為蹲點調查對象,瞭解各社會階層收入和生活變化等情況,但不指導他們如何增加收入、如何優化生活條件和方式。在非介入式蹲點調查中,調查者只用眼看、用口問、用耳聽,而不動手乾,不介入、不幹預被調查者及其所處社會環境的變化,儘可能保持調查情況的原始性、真實性和客觀性。

  (2)介入式蹲點調查,是指調查者以參與者、指導者甚至領導者身份,介入被調查者及其社會環境變動之中進行的蹲點調查。例如,黨政領導機關組織若幹工作組,選擇若幹村委會作為調查對象,以領導者身份與村民、村幹部共同探討建立和完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或醫療保障制度、義務教育制度)的辦法。又如,社會科學研究單位組織若幹課題組,選擇若幹城鎮社區居委會作為調查對象,以指導者身份與居民。、居委會幹部共同探索如何促進不同年齡組居民改變落後生活觀念、生活方式和行為的途徑。在介入式蹲點調查中,調查者不僅要眼看、口問、耳聽,而且要動手乾,力求弄清楚某種政策、某種措施、某種方案的社會效果及其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

  一般地說,介入式蹲點調查社會作用大、應用範圍廣。但是,與非介入式蹲點調查相比較,介入式蹲點調查要困難得多、複雜得多,因而應慎重策劃和實施。

蹲點調查法的註意事項[2]

  蹲點調查應該註意的問題

  (1)要正確選點。選擇蹲點對象,必須符合調查目的,符合實際情況,兼顧不同類型。切忌“嫌貧愛富”,只選擇先進的、條件好的、容易出成績的單位,而不選擇後進的、條件差的、難出成績的單位。比較起來,後進的、條件差的、難出成績的單位往往更需要幫助。因而,選點的指導思想必須端正,要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錦上添花”。

  (2)要身下去、心下去。到基層蹲點,一定要身下去、心下去,不能“只掛名,不出征”或“心不在焉”。要防止“領導幹部掛點,中層幹部跑點,一般幹部蹲點”現象。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蹲不下去;或者“身在曹營心在漢”,人到基層,心留機關;或者“辦公桌搬家”,“吃基層飯,辦單位事”,是絕然搞不好調查的。

  (3)要有甘當小學生的精神。下基層搞調查,一定要有甘當小學生的精神。生活上要艱苦朴素,同吃、同住、同勞動;工作上要勤勤懇懇,多學、多問、多幹事。絕不能採取官老爺態度,切忌下車伊始亂髮議論,切忌生活上特殊化、脫離群眾,切忌工作上指手畫腳、越俎代庖”。只有謙虛謹慎、勤勤懇懇向基層幹部和群眾學習,才能取得真實調查成果。

  (4)要有客觀態度。在蹲點調查中,要有客觀、公正態度,一是一,二是二,如實瞭解情況,如實反映情況。不要抱著成見下去專門為領導或自己的觀點找證據;.不要怕聽言之有理、持之有據的不同意見;更不要怕實踐推翻領導或自己已經做出的不符合實際的判斷和決定。只有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才能保證調查結果真實、可靠。

  (5)要抓重點、講實效。蹲點調查,要抓住重點,講求實效,著重調查真實狀況,掌握各階層的民情、民意、民困、民願;著重“解剖麻雀”,認識調查對象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探索解決社會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切忌主次不分,面面俱到,搞形式主義、走過場那一套。只有抓住了重點,才能發現和解決問題,才能總結出好經驗,才能取得實效。

  (6)要公平、公正。在蹲點調查中,對調查點要公平處事、公正對待。絕不能“拔苗助長”,搞特殊化,在人財物上“開小竈”;絕不能“遷就護短”,掩蓋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實踐證明,靠“開小竈”培養起來的點,沒有生命力,更沒有推廣價值;“遷就護短”不僅護不了短,而且會促使長變短。只有公平對待的“真點”,才能出“真經”。

  (7)要科學對待調查結論。對於蹲點調查結論,要給予科學的、實事求是的評價,既不應苛求、貶損,更不應吹捧、拔高。關鍵在於,要把調查結論中的普遍價值與特殊含義區別開來,。絕不可把特殊東西當作普遍價值去推廣;即使是普遍的東西,也不可不顧時間、地點、條件盲目應用。只有實事求是對待蹲點調查結論,才能真正發揮以點帶面的指導作甩。

蹲點調查法的優點[2]

  (1)有利於集中力量,突破一點。蹲點調查的“點”,一般只有一個或幾個,數量少、範圍小,有利於集中力量搞調查,有利於突破一點取得調查成果。

  (2)有利於“解剖麻雀”,做深入、細緻的定性調查蹲點調查持續時間較長,有利於通過全面、系統、深入、細緻的調查,“解剖麻雀”,揭示調查對象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探索解決社會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這是蹲點調查的最大優點。

  (3)有利於綜合使用各種調查方法,取得較好調查效果。蹲點調查是一種綜合調查方法,有利於運用多種調查方法,揚長避短,集中各種調查方法之長,取得最佳調查效果。

  (4)有利於“以點帶面”,做好面上的指導工作。蹲點調查的“點”,是“面”中之“點”。只要在“點”上“解剖麻雀”取得了“真經”,一般就能較好地指導面上工作。

  (5)有利於積累經驗,培養、提高工作人員素質。蹲點調查通過“點”上“解剖麻雀”,不僅可以取得“真經”,而且可以培養“高徒”,大大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

蹲點調查法的缺點[2]

  (1)選點很難避免主觀因素影響。蹲點調查選點工作,主要取決於調查者的主觀判斷。如果調查者對客觀情況的掌握不能做到真實、準確,就必然會使選點工作出現某些偏差。這是蹲點調查的最大缺點。

  (2)定量調查的局限性較大。蹲點調查的“點”,數量少、範圍小,定量調查的數據往往有較大局限性,或者是數據不夠完整,或者是缺乏代表性。

  (3)調查結論的適用範圍很難準確判斷。蹲點調查類似於典型調查,很難科學區分其調查結論中的共性部分和個性部分,因而就很難準確判斷其適用範圍。

  (4)積累的經驗往往帶有較大片面性。蹲點調查由於數量少、範圍小,通過調查積累的知識和經驗不可能不帶有較大片面性,因而絕不可任意照抄照搬蹲點調查的經驗。

參考文獻

  1. 陶建平著.領導學新探.中國檔案出版社,2002.10.
  2. 2.0 2.1 2.2 2.3 2.4 水延凱等編著.社會調查教程(第四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6.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蹲點調查法"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