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蘭格情緒理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詹姆斯-蘭格情緒理論(The James-Lange Theory of Emotion)
目錄 |
詹姆斯-蘭格情緒理論(The James-Lange Theory of Emotion)又稱“詹姆斯-朗格情緒說”指的是身體的物理變化首先發生,然後導致情緒的體驗。例如,你的心跳會讓你意識到你害怕了。簡單來說就是,情緒源於你對身體感覺的解讀[1]。
這個理論是最早試圖解釋情感。由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n James)和生理學家卡爾·蘭格(Carl Lange)提出,他們認為情緒是對事件的生理反應的結果。
換句話說,這一理論認為,人們對環境刺激有生理反應,他們對這種生理反應的理解導致了情感體驗。
根據這一理論,目睹外部刺激會導致生理反應。你的情緒反應取決於你如何解釋那些身體反應[2]。
假設你在森林里行走,你看到一隻灰熊。你開始顫抖,你的心跳開始加速。詹姆斯-蘭格理論提出,你會解讀自己的身體反應,得出你害怕的結論:“我在發抖,因此我害怕。”
威廉·詹姆斯解釋說,“相反,我的論點是,身體的變化直接跟隨對令人興奮的事實的感知,我們對發生的相同變化的感覺是情緒。”
再如:想象你正穿過一個黑暗的停車場走向你的車。你註意到一個黑影尾隨在你身後,你的心跳開始加速。根據詹姆斯-蘭格理論,你會把對刺激的身體反應解釋為恐懼。因此,你感到害怕,以最快的速度沖向你的車。
詹姆斯和蘭格都認為,雖然想象經歷恐懼或憤怒等情緒是可能的,但你想象的情緒版本將是真實感受的平面複製品。
為什麼?因為他們認為,如果沒有他們認為會引發情緒的實際生理反應,就不可能“按需”體驗這些情緒。換句話說,為了真正體驗真實的情緒,身體反應需要在場。
在詹姆斯-朗格理論之前,標準的思路是人們對感知的第一反應是認知的。身體反應是對這個想法的反應。相反,詹姆斯-蘭格的方法認為,這些生理反應首先發生,並且在情感體驗中起著重要作用[3]。
雖然這看起來像是事件順序中的一個小區別,但該理論對心理學和對情緒的理解產生了重要影響。雖然很有影響力,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同意身體反應是導致情緒的原因。
德國心理學家喬爾德拉·馮特是最早批判這一理論的人之一。相反,他認為情緒是一種原始的、固有的感官反應。不久之後,其他研究人員對這一觀點提出了挑戰,並提出了自己的理論來解釋情感體驗[4]。
這坎農-巴德情緒理論由沃爾特·坎農和菲利普·巴德在20世紀20年代提出,直接挑戰了詹姆斯-朗格理論。相反,坎農和巴德的理論認為,我們的生理反應,如哭泣和顫抖,是由我們的情緒引起的[5]。
雖然現代研究人員很大程度上不相信詹姆斯-蘭格理論,但有一些實例表明,生理反應確實會導致情緒體驗。患上了恐慌症恐懼有兩個例子[6]。
例如,一個人可能會經歷生理反應,如在公共場合生病,然後導致情緒反應,如感到焦慮。如果在情境和情緒狀態之間形成了一種聯繫,那麼這個人可能會開始迴避任何可能觸發這種特定情緒的事物。
- 批評看法
對該理論的一個主要批評是,詹姆斯和蘭格都沒有將他們的想法建立在任何與受控實驗有絲毫相似之處的基礎上。相反,這個理論主要是反省和相關研究。
詹姆斯和蘭格都提出了一些臨床發現來支持他們的理論。例如,蘭格引用了一位醫生的觀察,即當病人生氣時,流向頭骨的血液會增加,他解釋說這支持了他的觀點,即對刺激的身體反應導致了那種情緒的體驗。
這是神經科學家和實驗生理學家的後期工作,他們進一步證明瞭詹姆斯-蘭格情緒理論的缺陷。例如,研究人員發現,經歷過重大感官喪失的動物和人類仍然能夠體驗情感。
根據詹姆斯和蘭格的觀點,生理反應是真正體驗情感所必需的。然而,研究人員發現,即使那些肌肉麻痹和缺乏知覺的人仍然能夠感受到快樂、恐懼和憤怒等情緒[7]。
該理論的另一個問題是,當通過施加電刺激進行測試時,對同一部位施加刺激並不會每次都導致相同的情緒。一個人可能對刺激有完全相同的生理反應,卻體驗到完全不同的情緒。
個人現有的精神狀態、環境中的暗示以及其他人的反應等因素都會在由此產生的情緒反應中發揮作用。
- 支持看法
雖然詹姆斯-蘭格理論似乎只不過是你可以研究其歷史意義的東西,但它今天仍然保持著相關性,因為研究人員繼續找到支持詹姆斯和蘭格最初想法的至少一些部分的證據。
新技術的引入讓心理學能夠更好地理解大腦和身體在情緒反應中的反應。
1990年發表的一項經典研究為詹姆斯-蘭格理論提供了一些支持,該研究發現,當人們被要求針對不同的情緒做出面部表情時,他們的心理反應也表現出輕微的差異,如心率和皮膚溫度[8]。
其他一些支持該理論的證據包括大腦掃描研究,這些研究表明,基本情緒會引發大腦神經網路中不同的活動模式。
研究還表明,對內部身體狀態的感知在人們如何體驗情緒方面發揮著作用。例如,一項研究發現,對身體的身體信號更敏感的參與者也會經歷更多的負面情緒,如焦慮。
情緒在我們的生活中占瞭如此大的一部分,所以毫不奇怪,研究人員投入瞭如此多的努力來理解我們情緒反應背後的方式和原因。詹姆斯-蘭格的情緒理論只是最早的理論之一。
雖然這些理論已經被批評和改變了很多年,但詹姆斯和蘭格的觀點仍然對今天產生著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競爭,這個理論已經被修改了情緒理論比如坎農-巴德的情緒理論和夏科特的雙因素理論情感的概念也被引入。
如今,許多研究人員會提出,我們的情緒並不像詹姆斯和蘭格所說的那樣是身體反應的結果,相反,我們的情緒體驗會受到生理反應和其他信息的影響。
- ↑ The Science Of Emotion: Exploring The Basics Of Emotional Psychology.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News. University of West Alabama.2023-1-16(引用日期)
- ↑ Barrett LF. Emotions are real. Emotion. 2012;12(3):413-29
- ↑ Lindquist KA, Wager TD, Kober H, Bliss-moreau E, Barrett LF. The brain basis of emotion: a meta-analytic review. Behav Brain Sci. 2012;35(3):121-43
- ↑ Cannon WB. The James-Lange theory of emotions: a critical examination and an alternative theor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27;39:106–124
- ↑ Cannon-Bard theory. APA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2023-1-16(引用日期)
- ↑ Cisler JM, Olatunji BO. Emotion regulation and anxiety disorders. Curr Psychiatry Rep. 2012;14(3):182-7
- ↑ Söderkvist S, Ohlén K, Dimberg U. How the Experience of Emotion is Modulated by Facial Feedback. J Nonverbal Behav. 2018;42(1):129-151
- ↑ Levenson RW, Ekman P, Friesen WV. Voluntary facial action generates emotion-specific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ctivity. Psychophysiology. 1990;27(4):36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