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農-巴德情緒理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坎農-巴德情緒理論(Cannon-Bard theory of emotion)
目錄 |
坎農-巴德情緒理論(Cannon-Bard theory of emotion)也稱“丘腦情緒說”,是情緒理論的一種。認為情緒是大腦皮層和自主神經系統共同激活的結果,也就是說,情緒體驗和生理反應是同時發生的。[1]
提出者是美國生理學家沃爾特·坎農(Walter Cannon),後來得到其弟子菲利普·巴德(Philip Bard)的支持和擴充。
坎農-巴德情緒理論認為,丘腦對激發情緒的刺激進行加工,同時把信息傳送大腦及肌體其他部分。傳遞到大腦皮層的信息引起情緒體驗,而傳送到內臟和骨骼肌的信息激活生理反應。
與其他理論的比較[1]
坎農-巴德理論不同於其他情緒理論,如詹姆斯-蘭格情緒理論,認為生理反應先發生,是情緒產生的原因。
詹姆斯-蘭格理論是當時占主導地位的情緒理論,但哈佛大學生理學家沃爾特·坎農和他的博士生菲利普·巴德認為,該理論沒有準確反映情緒體驗是如何發生的。
坎農-巴德理論是對詹姆斯-蘭格情緒理論的回應。詹姆斯-蘭格理論代表了情緒的生理學解釋,而坎農-巴德理論代表了神經生物學方法。
威廉·詹姆斯的理論表明,人們首先經歷對環境刺激的生理反應。然後,人們會對這種刺激產生某種生理反應,這種反應被稱為情緒。
例如,如果你遇到一隻咆哮的狗,你可能會開始快速呼吸和顫抖。詹姆斯-蘭格理論認為,你可以把這些感覺貼上恐懼的標簽。
相反,坎農的工作表明情感即使身體沒有表現出生理反應。他指出,在其他情況下,對不同情緒的生理反應可能極其相似。
人們在恐懼、興奮和憤怒時會出汗、心跳加速、呼吸加快。這些情緒差別很大,但生理反應是一樣的。
相反,坎農和巴德認為,情感體驗並不依賴於對身體生理反應的解釋。相反,他們認為情緒和身體反應是同時發生的,一個不依賴於另一個。
另一個更新的理論是夏科特-辛格情緒理論(也稱為雙因素)理論,這是一種認知方法。
夏科特-辛格理論借鑒了詹姆斯-朗格理論和坎農-巴德理論的元素,提出生理喚醒首先發生,但這種反應對於不同的情緒往往是相似的。該理論認為,生理反應必須被認知地標記和解釋為一種特殊的情緒。
該理論強調認知和情境因素在情緒體驗中的作用。
坎農-巴德情緒理論的爭議[1]
爭議在於坎農-巴德理論過於強調丘腦在情緒中的作用,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大腦的其他部分。丘腦是邊緣系統的一部分,在情緒體驗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最近的研究表明,這一過程比坎農-巴德理論所表明的更複雜。
坎農-巴德理論的基本假設,即身體反應不會導致情緒,已經被許多研究駁斥。研究表明,當人們被要求做出特定的面部表情,如皺眉或微笑時,他們更有可能體驗到與該表情相關的情緒。
坎農-巴德情緒理論的案例[1]
某人遇到一隻熊,由視覺感官引起的衝動(刺激)經內導神經傳至丘腦處,在此更換神經元後,同時發出兩種衝動:
一是經體乾神經系統和植物神經系統達到骨骼肌和內臟,引起生理應激狀態。
二是傳至大腦,使某人意識到熊的出現。此時某人的大腦中可能出現兩種意識活動
第一認為熊是馴養動物並不可怕,因此大腦即將神經衝動傳至丘腦,並轉而控制植物神經系統的活動,使活動狀態受到壓抑。
其二,認為熊是可怕的,大腦解除對丘腦的抑制,使植物神經系統活躍起來,加強身體的應激生理反應,並採取逃跑的行動,產生了恐懼,隨著逃跑的生理變化的加劇,恐懼的情緒也會加強。
例如,想象你正穿過一個黑暗的停車場走向你的車。你聽到身後的腳步聲,發現一個模糊的身影慢慢跟著你走向你的車。
根據坎農-巴德的情緒理論,你會同時經歷恐懼和身體反應。你會開始感到恐懼,你的心跳會開始加速。你沖向你的車,鎖上你身後的門,衝出停車場回家。
想象你正在開始一份新工作。你的第一天可能會有壓力。你會遇到新同事,留下第一印象,更多地瞭解你的角色,參加培訓或會議。坎農-巴德理論認為,你會同時體驗到身體和情緒上的壓力跡象。你可能會感到緊張和胃部不適。
想象一下,你要去和一個你最近認識的人約會。你真的很喜歡這個人,很興奮能和他們在一起。你會經歷身體和情緒上的反應,包括快樂和興奮的感覺,以及手心出汗和心跳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