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7个条目

行為科學組織結構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行為科學組織結構理論[1]

  在20世紀20年代,組織動力系統的缺陷越來越成為制約組織進一步提高效率的主要因素,因而,組織學家們逐漸將目光轉換到以前被忽視了的人的因素上,開始研究人的行為差異、行為原因以及對組織結構的影響,從而逐漸形成了人際關係理論,50年代發展成為行為科學理論,60年代中葉發展形成組織行為學。這一學派的理論在組織結構方面的貢獻相當豐富,可以被稱為行為科學的組織結構理論。

行為科學組織結構理論的觀點[2]

  行為科學的組織結構理論時期。這一時期是偏重動態的組織結構的研究,認為組織是一種心理及社會的系統,重視組織結構中人的問題,尤其是人的心理反應對組織結構的影響。研究這種理論的代表人物是梅奧馬斯洛巴納德利克特等人。這一理論的主要觀點有:

  (1)組織是一種心理與平衡的系統。

  構成組織的各個成員的心理及由個別成員構成的團體心理(社會心理),對組織都有影響。同時人之所以參加組織,一方面是力求從組織中獲得自己的需要與滿足,一方面是力求自我貢獻,從而使組織能夠生存與持續發展,以保持成員與組織雙方的需求的平衡。

  (2)組織是一種具有影響力的系統。

  組織內由於成員之間的交流?產生了相互的影響力,不僅上級人員可影響下級,下級人員亦可影響上級,同級人員也可以互相影響,權力只是構成影響力的一個因素。

  (3)組織是一種溝通的系統。

  成員與成員之間的溝通,不只是循著命令或權責系統或協調途徑溝通,更會循著人際關係的途徑溝通,因而整個組織也可稱之為一種溝通網。

  (4)組織是成員性格總合的系統。

  由於各成員心理性格的不同,對於事物的認識也不同,因而在組織內部產生了各種衝突,而組織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協調這些衝突,使每一個成員都能接受對這些衝突的統一與調和,進而順利實現組織的目標。

  (5)組織是人機配合的系統。

  組織構成包括人、事、時、、財五個因素,組織應使五種因素之間獲得適當的協調與配合,否則無法實現組織目標,因此組織也是一種人機配合的系統。

  (6)正式團體之外尚有非正式團體

  一個組織中除正式團體外,尚有因人際關係而產生的非正式團體。這種非正式團體,如運用得法可成為正式團體的   

參考文獻

  1. 張康之 李傳軍主編.21世紀公共行政系列教材 一般管理學原理 (修訂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05月第2版.
  2. 吳厚慶主編.企業經濟學.中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行為科學組織結構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