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航次時間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船舶航次時間(Voyage Time)
目錄 |
船舶航次時間是指船舶在營運過程中,完成一個完整的營運生產周期,是以上一次最終港卸空貨物、旅客時起,至本航次最終港卸空貨物、旅客時止。航次時間的劃分應根據運輸生產統計辦法確定。[1]
船舶航次時間的劃分[2]
劃分船舶航次時間,對於合理組織船舶運輸活動、科學分析船舶的營運經濟效果、準確核算有關船期損失的費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航次時間由航行時間、裝卸時間及其他時間三部分組成。僅在兩個港口間進行一次貨物或旅客運輸的簡單航次的航次時間計算公式為:
t次=++t其他
式中:t次——航次時間(d);
L——航行距離(n mile);
v——船舶航速(n mile/d);
α——船舶發航裝載率(%);
D——船舶定額裝載量(t);
——港口平均裝卸純定額(t/d);
t其他——航行和裝卸作業時間以外的其他作業時間(d)。
船舶在這三部分時間中進行兩大類作業:第一類稱為基本作業,包括裝卸貨、上下旅客和航行等具有周期性特點的作業;第二類稱為輔助作業,包括裝卸準備、燃油與物料供應、辦理文件及推(拖)船隊的編解作業等。顯然,從單船運行角度看,應儘量縮短基本作業時間,爭取使輔助作業和基本作業同時進行,這是縮短航次周轉期的重要途徑。但從整個船隊的生產組織角度看,還應註意著眼於優化航線配船,在長航線上配置高速船,在裝卸效率高的航線上配置大噸位的船,這樣可以收到縮短多船時船舶平均航次周轉期的效果。
影響船舶航次時間的主要因素[2]
與航次時間關係密切的主要因素分別為航次距離、裝卸貨量、船舶航速和裝卸效率。對於國際航運管理人員來說,應通過對上述因素的分析研究,尋找縮短航次時間的途徑,加速船舶周轉率,提高船期的經濟性。
1.航次距離
在既定的航次生產活動中,當裝卸貨量、船舶航速和裝卸效率不變時,若航次距離長,則航行所需的時間就長,進而導致整個航次的時間相對較長。對此,航運經營人縮短航次時間的通常做法是:①合理地選擇安全、經濟的駕駛航線;②合理地利用通航水域內的海流、季風等。
2.裝卸貨量
在既定的航次生產活動中,當航次距離、船舶航速和裝卸效率不變時,若裝卸貨量大,則船舶泊港作業所需的時間將延長,進而導致整個航次的時間相對較長。對此,航運經營人縮短航次時間的通常做法是:①及時地安排好船舶到港前的開工準備工作;②船舶在港的基本作業與輔助作業同時並舉等。
3.船舶航速
在既定的航次生產活動中,當航次距離、裝卸貨量和裝卸效率不變時,若船舶航速高,則船舶的航行時間就短,進而整個航次所需的時間也將縮短。但是,提高船舶的航速,意味著將大幅度提高船舶的燃油費用,從船期的經濟性考慮往往是不可取的。對此,航運經營人應從以下各方面著手來提高船舶的速度性能:①加強船舶動力裝置的維護保養;②定期鏟底,使船舶水下部分保持清潔流暢,減少船舶的運動阻力;③正確積載,防止船舶前傾;④合理選擇燃油,使船舶的熱工效率得到充分利用等。
4.裝卸效率
在既定的航次生產活動中,當航次距離、裝卸貨量和船舶航速不變時,若港口的裝卸效率高,則船舶的泊港時間就短,進而整個航次所需的時間也將縮短。對此,航運經營人縮短航次時間的通常做法是:①在船舶掛靠的基本港口儘量使用岸弔和高效率裝卸機械;②儘量安排船舶掛靠專業化碼頭;③加強碼頭作業現場的調度、疏港力量;④提前做好裝卸準備工作,減少輔助作業的次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