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佛-費希爾的區域經濟增長階段理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胡佛-費希爾的區域經濟增長階段理論是指美國區域經濟學家胡佛(E.M.Hoover)與費希爾(J.Fisher)在1949年發表的《區域經濟增長研究》一文中提出的區域經濟發展階段理論,該理論指出任何區域的經濟增長都存在“標準階段次序”,經歷大體相同的過程,具體有以下五個階段: 自給自足階段; 鄉村工業崛起階段; 農業生產結構轉換階段; 工業化階段; 服務業輸出階段。
第一,自給自足階段。在這個階段,經濟活動以農業為主,區域之間缺少經濟交流,區域經濟呈現出較大的封閉性,各種經濟活動在空間上呈散佈狀態。
第二,鄉村工業崛起階段。隨著農業和貿易的發展,鄉村工業開始興起併在區域經濟增長中起著積極的作用。由於鄉村工業是以農產品、農業剩餘勞動力和農村市場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故主要集中分佈在農業發展水平相對比較高的地方。
第三,農業生產結構轉換階段。在這個階段,農業生產方式開始發生變化,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約型和專業化方向轉化,區域之間的貿易和經濟往來也不斷地擴大。
第四,工業化階段。以礦業和製造業為先導,區域工業興起並逐漸成為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一般情況下,最先發展起來的是以農副產品為原料的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和紡織等行業,隨後是以工業原料為主的冶煉、石油加工、機械製造、化學工業。
第五,服務業輸出階段。在這個階段,服務業快速發展,服務的輸出逐漸成了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這時,拉動區域經濟繼續增長的因素主要是資本、技術,以及專業性服務的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