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繡花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繡花理論——奉獻中求發展

目錄

繡花理論概述[1]

  該理論是由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廖泉文[2]提出的,繡花理論認為:當一個人的職業生涯開始時,或者是職業生涯處於低谷時,他都必須努力藉助他人的“資源”並主動義務或只取比市場更低的價格去為提供資源的人工作,在這個工作過程中,完成自己技能、關係、資金(或其他資源)的積累,求得個人人力資本質的飛躍,以獲取職業發展的成功。

繡花理論的由來[1]

  廖泉文小時候認識一個鄰居老大娘,這位大娘過的比周圍的人都更富有,她向作者講述了自己獲得相對富有生活的經歷。當年她作為一個小媳婦,除了做家務外沒有任何謀生的本領,她想學一門手藝,以作養老之資,但拘於性別歧視和家境貧寒,求藝無門。後來她想到了學“繡花”,家貧買不起針線和布料,同時也無師可拜,但她憑藉她的勇氣、決心和小時候一點針線活的底子,主動要求要為鄰居出嫁的姑娘繡花。當地的風俗是出嫁有女孩必須有幾件繡花物件,如門帘、床簾、枕套等作為賠嫁,許多姑娘或忙或不通此行,要花錢請人代工。這位大娘決心義務為她們“繡花”,她們為其提供了所有繡花必備的“資源”。十年的業餘義務勞動,她不僅練出了極好的繡花技藝,而且打出了名聲(無形資產),積累了許多的花式圖樣。第二個十年,她結束了義務勞動,開始了有償的服務,但價格略低於市價。第三個十年,她以高於市場的價格仍然贏得眾多的顧客

  這個“繡花”的故事,給了廖泉文許多啟示,為了紀念這段故事,這個理論就以“繡花理論”來命名。

繡花理論的要素[1]

  1、義務為他人作嫁衣裳。

  2、打別人的工,學自己的藝。

  3、品牌效應

為他人作嫁衣裳[1]

  (一)學藝要先學會吃虧,獲得資源要付出更多的勞動

  無論你想做什麼事,都要擁有一定的資源,鄰居大娘要學繡花,必須要有針線和布料;要想讀書,必須要有書本和紙筆。當你剛進入職業階段,或者你處於職業低谷時,第一件遇到的困難就是你手中沒有資源。

  如何去獲取資源,這是許多缺少資源的人感到非常困惑的事,繡花理論提出的是用義務勞動去換取資源,或用低廉的報酬去做更多的事,這種獲取資源的方式就是先吃虧。

  做更多的事,不要報酬或要很少的報酬,很多人做不到,他們認為這不公平,不合理,結果他就學不成藝。下圖表示二種獲取資源的方式及結果。

  (二)學藝要肯下苦功

  當你完全沒有資源和技能時,你也許會用義務勞動或很低酬勞去獲取資源,當你用義務勞動換取的資源學會了某項技能時,你還願意接受這種不公平嗎?你能否吃得起這個虧。

  其實,一個精湛的技藝是很不容易學到的,因此,學藝一定要狠下苦功,既要假以時日,又要肯用汗水。十年植樹,百年育人,一個要長成材,苦功夫是一定要下的,一般的會一門技能和成為這門技術(知識)的專家,那仍有百步之遙,因此學藝要狠下苦功。

  (三)做他人的嫁衣裳,學自己的繡花藝

  為他人繡花,資源是他人的,成品是他人的,你的工錢沒有,是不是你就很吃虧了呢?其實不然,學藝就是你的收穫,學到很精的藝,更是你的大收穫。我們很多的大學生、研究生,一踏出校門,對社會、對實踐知之甚少,但一點虧都不肯吃,不願“偷學藝”,也不願為“學藝”而多吃苦,少報酬。繡花理論告訴我們,做他人的嫁衣裳,學到的藝都是自己的,而且學到的藝並不會隨成品而“陪嫁”出去,相反,她一定成為你個人的人力資本而被強化在你自身的體內。

完成職業能力的三大積累[1]

  (一)人力資本的積累

  十年磨一劍,積累是一個很艱苦的過程。職業能力首要是個人身上的人力資本,這裡包括技術、知識、經驗、健康和能力。人力資本的積累既包括學校所授的教育、在職培訓,又包括自己努力去獲取的各種技能和經驗。

  (二)品牌的積累

  繡花大娘義務為他人繡了十年的花,花越繡越好,知道的人越來越多,遠近皆聞名。這種品牌的積累既需要時間,又需要公眾的認可,這種“認可”積累到一定程度,逐步就成長為品牌。品牌的差異關鍵點是人力資本轉化為產品和服務後,這些產品和服務被認可的程度。

  (三)資源的積累

  繡花大娘用十年的時間積累了品牌和人際關係,同時又積累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資源:花色圖案。她把每一位請她繡花的圖案臨摹下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的案頭上就積累了厚厚一疊的繡花圖案。這種資源讓她在後十年及更後的十年擁有了超過一般人的“資源”。

  一個人力資源專業畢業的研究生,如果願意用業餘時間為多家企業做義務策劃和項目設計,那麼十年後,他將會是一個何等優秀的顧問師,因為他積累了各種企業人力資源規劃和項目設計的經驗,也積累了每種設計留下的資料,這種資源的積累超過了別的積累。

  

收穫品牌效應[1]

  (一)現代品牌效應

  馬太效應告訴我們貪者愈貪,富者愈富。馬太效應給了我們一個最基本的認識,當你到達一個點之後就不是等差級數的增長,而是等比級數,甚至成指數的增長了,反之亦然。魯迅先生也曾經用非常形象的比喻來描述相互的社會學理論,文以人傳,人以文傳,時間一長,也就分不清楚文好,還是人貴了。隨著社會的發展,通訊的發達,名牌效應已經遠遠超過當年的馬太效應所描述的哲理了。名牌效應使有些成功的人士一夜之間就被全世界所認識,所傳揚了,因此,為了獲取自己的知名品牌,一定要捨得付出舉動,付出汗水,付出損失,一定要認真的打幾年義務工,認真的做幾年他人的嫁衣裳,然後才能獲取自己的品牌。

  (二)收穫的品牌效應必須學會珍惜

  品牌效應可能會給你帶來財富、榮譽,帶來人們的尊敬和崇拜,由於現代各種通訊工具的發達,也許你收穫的遠比過去說的“富、貴、雅”要來得多。舉手之間,也許你會覺得自己變了一個人,擁有鮮花、頭銜、洋樓、名牌的小車和名牌的服裝。此時的你一定要謹慎。

  1 、收穫的品牌效應第一要謙虛

  有人會“人生得意馬蹄輕”,得意時的感覺是“二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但越是“得意”,越要註意謙虛。謙虛要以禮待人,每個人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機遇的得失只有一步之差,但收穫的成功與失敗卻有千里之遙。要記住那一步,人們之間的距離永遠只有一步,兩個極端之間的距離最短,海納百川,處低易蓄,謙虛會使自己永遠具備平常心。

  2、收穫品牌效應要學會珍惜

  要珍惜所有幫助過你的人,珍惜你已得到的一切: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老師、你的學生、你的孩子。所有你目前已獲得的,都是你必須珍惜的,珍惜每一個人的幫助,珍惜每一個人的付出,用加倍的努力和成績回報他們。

  時下年輕人流行一句話:“我要為自己活”。這句話是對誰說的呢?我常聽到的回答是對最疼他的人,最愛他的人,最關心他的人說的,因為最愛他,最關心他,因此就會有“忠言逆耳”。要學會珍惜,珍惜每一個幫助你的人,珍惜你已擁有的一切。和前面曾經說過的一樣,此時不妨把一把齋,讓自己學會珍惜每一份你已獲得的食物、禮品和一切。

  3、收穫品牌效應時要有愛心

  只有愛別人的人才被人愛,品牌的效應很大,也許會讓你有“一飛衝天”之感,但這時你一定要學會愛別人,尤其當你收穫你的品牌效應時,你已具備能力更多地去幫他人,回報在你辛苦努力時幫助你、關心你的人。愛的回報是要用心去回報的。

  (三)收穫品牌效應時要尊重他人的品牌

  有品牌的人受人尊敬,但切忌“唯我獨尊”。一個人的品牌有各種各樣,從政、從商、從學都可以做出品牌。即使同樣是從學,也有許多不同的專業,不同的研究方向,一定要學會尊重他人的品牌,學會尊重他人的成果,慶賀他人的成功,文人不能相輕,而應互重,互相尊重對方,你會發現你獲得更大的品牌。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1.4 1.5 廖泉文.《人力資源管理》第四篇 人力資源的發展,第十二章 職業發展的五個理論
  2. 廖泉文:廈大管理學院教授、博導,1999年起兼任廈門大學人力資源研究所所長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Zfj3000,刘维燎,黄金通.

評論(共7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繡花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18.26.54.* 在 2016年3月19日 16:29 發表

積累。加油

回複評論
Eriny (討論 | 貢獻) 在 2016年3月31日 10:30 發表

量變到質變的、、、

回複評論
简单才是终点 (討論 | 貢獻) 在 2016年11月3日 19:37 發表

當自身資源不夠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時間和勞動去換取。 當自身某一方面的能力或特點在競爭中處於劣勢時,可以通過放大另一方面的特點去增加競爭力。

回複評論
222.134.22.* 在 2018年6月14日 14:32 發表

如門帘、床簾、枕套等作為賠嫁,應是陪嫁

回複評論
134****9920 (討論 | 貢獻) 在 2019年2月17日 22:33 發表

繡花理論的要素[1]   1、義務為他人作嫁衣裳。   2、打別人的工,學自己的藝。   3、品牌效應。

回複評論
M id 0245ebd9666dd7ccee1345c48a8eebe9 (討論 | 貢獻) 在 2021年4月7日 20:49 發表

做公考題做到的,這就是我媽經常跟我說的,剛開始工作不要在乎錢,關鍵是要學東西。長輩的智慧。

回複評論
171.223.169.* 在 2022年6月20日 11:36 發表

加油,從量到質,學習了,多做,才能有更多的積累和可能性,“吃虧是福”,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