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結構主義教育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結構主義教育(Structuralism Education)

目錄

什麼是結構主義教育[1]

  結構主義教育是當代西方頗為流行的一種教育思潮。它的創始人是瑞士著名心理學家讓·皮亞傑(Jean Piaget)。20世紀60年代末,他發表了《結構主義》一書,認為每一個認識活動都含有一定的認識結構,知識就是不斷構造的結果。1970年,他把結構主義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應用到教育上,發表了《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一書,系統地分析了“新教育的原則”,指出教育原則必須以“兒童期的意義、兒童的思維結構、發展的規律和幼兒社會生活的機制”為依據。結構主義教育的另一個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布魯納(Jerome S.Brunet),他曾經在皮亞傑理論的影響下領導了美國的中小學課程改革運動。他發表了被譽為“最重要的和最有影響的教育著作之一”的《教育過程》,強調了重視基本結構的教學和提出發現的學習方法。

結構主義教育的產生及發展[2]

  結構主義教育思想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出現的一種重要的教育流派,以瑞士心理 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結構理論為基礎。皮亞傑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就提出了兒童心理按結構發展的思想,並且就結構的形成、變化、機制、階段等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建立了結構主義心理學。同時,他也從結構主義心理學出發對教育問題進行了諸多研究。在他的影響下,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布魯納提出了以知識結構論和學科結構論為核心的結構主義學習論,提倡發現學習和早期教育,並把它推廣到中小學教育實踐中,對當代西方教育理論和各國教育實踐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布魯納對結構主義教育理論的探討相對比較完善,他真正以結構主義心理學為基礎全面探討教育問題、課程問題。結構主義教育者們根據結構心理學的觀點,先後提出一系列的教育思想,在一些西方國家逐步擴大,加之當時美國教育在進步主義的影響之下,學生基本知識和技能欠缺,學業評價標準偏低,教育質量不高,引起了社會的普遍不

結構主義教育的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2]

  結構主義教育最傑出的兩位代表分別是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和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布魯納。皮亞傑的主要代表作有:《結構主義》(1970年)、《兒童的語言和思維》(法文版1923年,英文版1926年)、《兒童的道德判斷》(1922年)、《幾童智力的發源》(法文版1948年,英文版1952年)等等;布魯納的主要代表作有:《教育過程》(1960年)、《認識發展研究》(1966年)、《教學理論探討》(1966年)、《教育的適合性》(1971年)等。

  皮亞傑在《結構主義》一書中對結構主義作了全面的整理,概括出了結構的三個基本特性:整體性、轉換性和自我調節性。在認知的結構和機制方面,他把結構視為由具有整體性的若幹規律組成的一個自身調整性質的圖式體系,其核心是圖式。並借用生物學的同化和順應概念來解釋主體圖式在能動適應環境中的變化發展。在認知的發展階段和動力上,他根據兒童從出生到青年時期運算的特點,將兒童認知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從出生到2歲左右)、前運算階段(大約從2歲到7歲)、具體運算階段(大約從7歲到12歲)、形式運算階段(大約從12歲到15歲)。他指出,影響認知結構發展的因素有四個:成熟、物理經驗和邏輯數學經驗、社會環境、平衡因素。在發展認識論方面,他非常重視兒童智力和道德能力的發展。在論主動學習和活動教學法方面,他認為主動學習的動力主要來自認知結構同化順應過程中,不平衡或衝突狀態的自我調節。主動學習是在活動中開展的,活動被稱為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橋梁,是認識的來源。活動教學法是兒童教育的重要原則,它讓兒童在個人建構性的興趣活動中提高智力運算的能力,同時它本身還具有明確的道德價值等。

  布魯納重視學生認知結構的發展、註重對認知的內部過程和內部機制的研究。認知是人通過心理內部機制獲得知識的過程,它包括了對知識的獲得、轉換、評價。學習者以已有的內部認知結構對從外而內的輸入信息進行編碼加工,以易於掌握的形式加以存儲;並採取外推內插轉化等方法,“從內而外”地推出新的結論或知識;再對處理知識的方法進行評價,從而實現對原有的認知結構的擴大和改組。布魯納還註重學科的知識結構;主張儘早教授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激發兒童學習內在動機;提倡發現法,從發現中學習;強調兒童早期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等。

結構主義教育的影響及評價[2]

  影響:結構主義教育流派是當代西方出現的一個重要流派,對當代西方教育理論和實踐都有重要影響。他們對兒童智力結構的發生和發展以及知識結構規律進行探討,以適應教育變革的需要;倡導主動學習、發現學習等來適應社會對教育提出的人才需求。特別是1960年布魯納的《教育過程》的發表,影響了整個教育界,被西方教育界部分人士稱為“劃時代的著作”、“有史以來教育方面最重要、最有影響的一本書”。至1978年該書已經重印達16次之多,並被翻譯成20多種文字。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該書仍被列為一個世紀以來對美國課程有重大影響的著作。他本人也被西方一些學者譽為“也許是杜威以來第一個能夠對學者們和教育家們談論智育的人”,成為戰後新教學理論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教育思想和見解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和科學價值。因此,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以布魯納為首的一大批認知心理學家、科學家在美國推動的這場結構主義課程改革運動,影響了國際、國內整個教育界。隨著該運動的深入發展,結構主義教育思想很快就波及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

  評價:結構主義教育思想的提出適應了現代社會的需要,順應了時代的要求,有它的時代性和科學性。它強調理論知識的學習、把結構主義引進課程論、重視學習者在課程中的地位,強調發展學生智力、重視邏輯思維和獨立獲得知識的能力、強調改革教學方法,讓學生親自成為結論和規律的發現者。它論述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可能性並且十分重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它強調了兒童期的特征在教育上的意義,開創了對兒童認知結構發展問題的研究等等。但是,它也有不可迴避的弊端,如過分強調學科知識的區別性,忽略了各門學科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繫和相互滲透性;無法形成它提出的所謂的“學科結構”標準;以“學科結構”作為編寫教材的原則難度很大;也增加了教材內容的難度和抽象性,給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理解帶來了困難等等。

參考文獻

  1. 朱永新著.朱永新教育作品 14 外國教育觀察.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02.
  2. 2.0 2.1 2.2 袁華,鄭曉鴻主編.職業教育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08.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林巧玲.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結構主義教育"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