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黑洞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管理黑洞[1]
管理黑洞是內生於組織內部的,對管理過程有潛在阻尼作用的能量場。
它具有三方面的內涵:
一是客觀實在性,只要組織存在,管理黑洞就不能徹底消除,它是企業內部客觀必然的存在;
二是不易感知性,管理黑洞只有擴散到一定階段才被人們感知,此時表現為管理的低效率;
三是能量吸收性,管理黑洞是個阻尼場,它對管理過程的能量傳遞具有吸收作用。管理黑洞不是時髦的術語,亦不是憑空的想象。許多企業由興轉衰,由危轉安,這其中就有對管理黑洞自覺或不自覺的認識、治理過程。
管理黑洞的形成機理[1]
考查管理過程,實質上是一個能量流、信息流在組織中傳遞、控制、協調和轉化的過程,是先決策,通過決策預期制定計劃,調度各方面的能量(主要是實物資源和管理資源)和信息進行整合,在結合過程中採用控制和協調手段,轉化的結果通過反饋,進而修正偏差,再結合如此反覆的過程,如圖1所示。其中,控制就是追蹤考核,確保目標達到,計劃落實;協調不僅包括內部上下級、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共識協調,還包括與外部客戶、關係單位、競爭對手之間的利益協調。這個過程始終離不開管理介質— —組織。在這裡及本篇文章中,我們把組織定義為人與制度及過程的結合系統。對於組織,具有以下性質:
第一,組織結構設計具有不可能完美性。組織結構本身就在隨著環境的變化不斷地改進,但也只能是適應新的環境,而不可能達到完美的狀態。不論是科層式還是網路式組織或是其他組織結構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例如職能式組織雖然資源效率較優,但是響應能力和適應能力都較差,即使是最新的網路式組織結構,在資源效率和責任感上表現也不盡人意。組織結構設計的不可能完美性為黑洞的形成產生了客觀的基礎。
第二,組織在傳導信息能量過程中具有必然損失性。管理過程是一個逐級多鏈條的信息傳遞過程。而信息在多級傳遞中很容易產生雜訊和失真,特別是層次較多的大企業內部,信息溝通所經過的環節越多,失真的程度就越嚴重。流程不暢和傳遞失真直接導致戰略被曲解、誤讀,勢必會促成管理黑洞的形成。
第三,實際管理中,組織運作過程具有不完全可控性。組織運作是多元非線性的,即使窮盡每一個環節和步驟,再完美的結構也不能完全控制。例如矩陣式組織結構中雖然能集中調度資源但控制線路模糊、控制權分散、控制效率較低。
並且,管理是一個過程,其結果的反饋、修正、再輸人的反覆必然具有時序性,致使管理永遠落後於環境的變化。以上這些性質存在於管理的各個環節和子系統之中。而各個子系統的疊加產生的功效不完全傳遞性及錯位性促成了管理黑洞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