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基尼繫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空間基尼繫數(Spatial Gini Coefficient)
目錄 |
空間基尼繫數是衡量產業空間集聚程度的指標的一種,由克魯格曼(krugman,1991)年提出,當時用於測算美國製造業行業的集聚程度。
G = | ∑ | (si − xi)2 |
i |
G為行業空間基尼繫數,Si為i地區某行業就業人數占全國該行業就業人數的比重,Xi為該地區就業人數占全國總就業人數的比重,對所有地區進行加總,就可得出某行業的空間基尼繫數。
例如:浙江省部分產業空間基尼繫數圖表:
行業 | 業內用工人數 | 空間基尼繫數 |
---|---|---|
製造業 | 10498335 | 0.005 |
信息產業 | 167386 | 0.083 |
其中:信息傳輸 | 71956 | 0.036 |
電腦服務 | 41276 | 0.033 |
軟體 | 54154 | 0.362 |
空間基尼繫數的值介於0和1之間,其值越大,表示該行業在地理上的集聚程度越高,即產業在地理上愈加集中。
由上表可見,浙江信息產業的集聚度為0.083,要顯著高於製造業的集聚水平。細分到行業大類,軟體業的集聚度水平要顯著高於信息傳輸與電腦服務業。
空間基尼繫數也可以用產值和增加值進行計算,計算方法和採用就業人數的計算方法相同。
空間基尼繫數的缺陷:空間基尼繫數大於0並不一定表明有集群現象存在,因為它沒有考慮企業規模的差異。舉例而言,如果一個地區存在一個規模很大的企業,有可能就會造成該地區在該產業上有較高的基尼繫數,但實際上並無明顯的集群現象出現。利用空間基尼繫數來比較不同產業的集聚程度時,會由於各產業中企業規模或地理區域大小的差異而造成跨產業比較上的誤差。空間基尼繫數沒有考慮到具體的產業組織狀況及區域差異,因此在表示產業的集聚程度時往往含有虛假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