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研討課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研討課(Seminar)

目錄

什麼是研討課[1]

  研討課是指在教師指導下,遴選主要研討專題,學生選擇搭配,先由學生進行簡短報告,老師、學生共同參與討論的教學形式,這在大陸法系國家中最為常見。

研討課的步驟[2]

  研討課的上法要遵循一定的步驟,一般採用下列步驟循序漸進

  (1)由教師宣佈本次課的討論主題。研討課一開始要求教師概要地介紹主題所涉及的基本問題,但一般不作學術方面的評價,以免影響學生的自我判斷。

  (2)學生利用相關的教學工具報告自己的觀點或研究進展。該部分是對研究生的學術水平以及作風、禮儀、形象、現場駕馭能力等總體水平的檢閱,教學工具一般包括黑板、網路、多媒體課件等等。

  (3)針對報告內容,課程參與者(教師、學生等)向報告人提問,可針對報告提出自己的不同觀點,或要求報告人對某些內容進行解釋或表達看法。

  (4)教師進行專題評點,簡短地對討論進行總結。對課堂中出現的有關學術問題的爭論一般不作“是”或“否”的絕對評價,以免影響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地進行學術思維和交流。

研討課的三種類型[2]

  目前,對於研討課的教學方式,一些高校教師也進行了積極探索並摸索出了一些創新性的教學方式。比較典型的大致可以分為圓桌研討式、小組報告式和師生角色互換式三種類型。

  1.圓桌研討式教學

  圓桌研討式教學,即以利用教室桌椅設施樣態為主要標誌的研究性教學。

  教學過程:開課之初應以教師為主,進行基礎知識的教授鋪墊。輔之以學生討論和文獻研究。然後,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在教師的指導下選定研究課題,之後進行圓桌研討。學生平時儘可能搜集相關資料與研究成果。每位同學都在研討時發言,介紹選題的理論知識和研究進展,相互進行交流研討。教師也準備一些經典文獻、案例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指導學生學習討論。

  優點與不足:這種圓桌研討式的教學形式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研究探索的能力,在學生之間能夠形成一定的競爭氛圍。但這種方式只適用於小規模的授課。如果學生人數多,就難以使每位同學都得到表現機會,這會降低學生研究探討的積極性。

  2.小組報告式教學

  小組報告式教學,即在教室內以小組報告為主要標誌的研究性教學。教學過程:教師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組一名組長,每個小組根據研究選題制定任務和計劃,然後實施該研究計劃,撰寫研究報告。最後由教師根據其完成情況進行綜合打分,以小組成績作為小組成員的課程成績。

  優點與不足: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並且能夠鍛煉學生的分工合作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但這種方式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較高,此外,也容易造成小組的大部分工作主要是只由幾個成員完成,而其他成員搭便車的現象。

  3.師生角色互換式教學

  師生角色互換式教學,即以教師與學生角色互換為主要標誌的研究性教學。

  教學過程:教師首先明確教學內容及其要求。然後讓學生扮演教師,每個學生負責講授一個章節或一個專題的內容,教師作總結和補充,進行點評,並給出成績。國內高校的研究生教學常常使用這種方式。

  優點與不足:讓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查找資料、備課、講課。在這一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知識探索能力、組織策劃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特別對於將來有志於從事教學工作的學生來說,更是有意義的實踐機會。但由於學生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準備自己的授課內容,時間成本較高。而且由於一些學生的講授質量不高,導致一些學生無興趣聽課,逃課現象比較嚴重,影響了這些學生對課程整體內容的瞭解。

參考文獻

  1. 中山大學教務處編.教學研究與實踐:教師論文集 2008.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4.
  2. 2.0 2.1 孫紹榮主編.高等教育方法概論 修訂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1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林巧玲.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研討課"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