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指標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權力指標是指能夠衡量權力大小的各種因素。常用的權力指標包括個人或團體的地位、對戰略性資源的要求權、在有權力職位上的代表性和權力的標識。
企業共同體通過四個相對獨立但又相互重疊的過程來控制公共議程,併在這一議程中會出現的大多數議題上贏得勝利。這
1、特殊利益過程,它處理的是那些範圍有限和短期的政策,關註的是家庭財富、特定的公司以及特定的商業部門。它主要通過院外游說說客、公司律師以及商會來運轉,主攻方向是國會的各專門委員會、執行機構的各個部門以及協調機構。
2、政策研製過程,它涉及的是企業共同體的共同利益,它通過由基金會、智庫和政策研討團體組成的政策研製網路來運轉,主攻方向是白宮、國會相關的專門委員會、紐約和華盛頓出版的重要報紙和評論性雜誌。
3、候選人遴選過程,它要遴選的,是那些對特殊利益和政策研製過程中提出的議程表示贊同的候選人。它通過巨額的競選捐款和隱蔽的政治顧問來運轉,主攻方向是兩大政黨的總統選舉,以及共和黨的國會競選。
4、民意塑造過程,這一過程試圖影響公共輿論並將一些議題從公共議程中排除出去。它通過大型公司的公共關係部門、一般性公關公司以及許多小型民意塑造組織來運轉,主要方式則經常是利用政策研製過程中形成的政策立場、基本原理和報告聲明。它的主攻方向是中產階級的支援組織、教育機構和大眾傳媒。
綜上所述,在上述四個網路中工作的人和組織,構成了企業共同體和上層階級在政治上開展行動的武器。以企業共同體機構性的經濟權力,以及上層階級的社會權力為基礎,再加上政策研製網內部發育出來的專家權力,這種“政治行動武器”便成為公司和階級支配聯邦政府的最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