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機械印刷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機械印刷[1]

  機械印刷是指印刷過程由機器完成,其中又分為半自動和全自動印刷。半自動是指承印物的放入和取出由人工操作,印刷由機器完成;全自動則指整個印刷過程均由機器完成。

機械印刷的發展簡史

  19世紀初葉,歐洲的近代機械印刷術開始傳入我國,最早是凸版印刷,其次是平版印刷,再是凹版印刷

  歐洲最初傳入中國的凸版印刷機是手板架;這種手板架每天工作的印數不過數百張,由於手工上墨,所以效率接低。不久.傳入了自來墨架,力快了印刷速度:清同治十一年(1872)上海申報館始設置手搖輪轉機,每小時幾百張報紙;後改用蒸氣以及火力動力,印刷效率增加—倍。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日本仿製歐洲的輪轉機輸入中國,因價格低廉,多為當時出版業所採用。光緒三十二年(1906)由英國人發明的用電氣馬達作動力的單滾筒機傳入中國,每小時可印1000張,俗稱“大英機”。

  1912年申報館購置亞爾化公司的雙輪轉機,每小時叮印2000張。1919年,商務印書館開始用米利機,印刷速度更快。米利印刷機系1889年美國米利所發明,又稱雙迥輪轉機。該機可印單色,雙色,還可印彩色。另有雙面印的米利機,對印刷書籍極為便利。

  威廉·包羅克(William Bullock)廠1865年發明的滾筒印刷機,開始傳入中國時只用於印刷報紙。1916年申報館開始置辦日本製造的法式滾筒印刷機,每小時可印8000張,比輪轉機提高好幾倍。1922年商務印書館始置德國造的滾筒印刷機,可以從機器兩旁同時出書,並配有摺疊機,每小時能出雙面印的8000張,其速度相當於10架米利機。上晦時報館在1925年購置德國造的彩色滾筒印刷機,成為當時先進的凸版印刷機械的代表。

  關於平版印刷機械,依據平版印刷的特點,主要有石版、膠版和珂羅版三種不同的版料所配應的機械。上海徐家匯的土山灣印刷所在光緒初年時首先使用石版印刷機。該機系用木料所造,以人力攀轉,操作非常費力。英國人安納斯脫·美查(E.Major)和他的哥哥腓爾特力克.美查(F.Major)創辦申報之後又開設點石齋石印書局,該書局在光緒紉年始有輪轉石印機,仍以人力爭搖,每架機器配備工人8名,分兩班輪替,還需有1人添紙,2人收紙,手續麻煩,每小時僅能印幾百張,光緒中葉時,為減輕勞動強度,始將手搖人力石印機改為用火力作動力。光緒三十四年(1908)商務印書館始用鉛版印刷機,以鉛版代替石版,每小時叮印1500張左右。

  石版與鉛版的平面印刷機因為直接印刷,紙張容易受潮而伸縮率高,影響印刷質量。美國人羅培爾(W.Rubel)在1900年左右發明瞭膠版印刷機。我國在1915年,商務印書館開始使用進口膠版機,後來又發展為使用雙色膠版機,可以同時印兩種色彩、珂羅版印刷在1869年由德國人海爾撥脫(J.AIbert)所發明。我國在光緒初年已有珂羅版印刷。上海徐家匯上山灣印刷所的“聖母”等教會圖畫印刷品就是珂羅版的。後來商務印書館在光緒三十三年(1907)使用彩色坷羅版印刷就更加精美了。

  至於凹版印刷,則有照相凹版、影寫版,和雕刻版的區別。雕刻版主要就是雕刻銅版,為義大利人腓納求賴(Maso Finigucrra)於1452年發明。我國的王肇鋐在日本游學始知此法,經詳加考究,著成《銅刻小記》,介紹雕刻銅版的方法。但當時很少引起人們註意。到光緒三十一年(1905)商務印書館聘用日本技師傳授,雕刻銅版才稍見發達。凹版印刷中發展更新印刷更精的是影寫版,系1894年嘉立許(Karl Kleitsch)所發明。後經德人梅登改良,逐漸流行於歐美各國。影寫版出版物大約在1917年開始傳入我國,1923年商務印書館聘用德國技師海尼格(F.H),使用影寫版印刷雜誌的插圖與風景名畫等,很是精美。《東方雜誌》捲首插圖,就是用影寫版印刷的。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魏巍著.液晶器件製造工藝技術.航空工業出版社,2011.01.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方小莉.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機械印刷"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