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立大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新加坡國立大學網站:http://www.nus.edu.sg/ 英文
目錄 |
新加坡國立大學(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簡稱NUS,或“國大”),是新加坡共和國的第一所大專學府。新加坡國立大學始創於1905年。是歷史悠久的世界級名牌大學。目前擁有9所專業學院,7個研究生院,多個研究所和科研中心。共設學系50個,在校本科學生約19000人,研究生7000多人,教研人員2800多。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是亞太地區一所著名的高等學府。這裡聚集了本地和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
國大正致力於發展成為蜚聲海內外的綜合性教學和研究機構。國大的教學和研究以具創業精神和環球視野為特征,為邁向環球知識型經濟體註入活力。
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園位於肯特崗(Kent Ridge),位於新加坡西南部,離市中心12公裡,距東郊樟宜機場(Changi Airport)30分鐘車程。校園北界是亞逸拉惹高速公路(AYE),南界為巴西班讓路(Pasir Panjang Rd),西臨金文泰路(Clementi Rd),東瀕南波那維斯達路(South Buona Vista Rd)。校區占地150公頃,前身是殖民地時代英軍駐新加坡巴西班讓(Pasir Panjang)空軍基地。校區被肯特崗大致分為前後兩部分,前部為學區,行政樓,和康樂設施;後部主要是研究所和學生公寓。校區毗鄰新加坡科學園(Singapore Science Park)和國立大學醫院(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科研條件十分便利。校區南臨巴西班讓集裝箱港口,可以俯瞰港區風光。
- 1905年,海峽殖民地及馬來亞聯邦州政府醫學學校成立。
- 1912年,該校改名為愛德華七世醫學院。
- 1928年,萊佛士學院成立。
- 1949年,愛德華七世醫學院與萊佛士學院合併為馬來亞大學。
- 1955年,新加坡華人社團組織創立了南洋大學。
- 1962年,馬來亞大學位於新加坡的校區獨立為新加坡大學。
- 1980年,新加坡大學和南洋大學合併,校名定為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學科門類齊全,設有人文和社會科學、理學、工學、商學、法學、建築學、電腦學、楊潞齡醫學院和楊秀桃音樂學院。另有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東亞研究所等研究機構。校園內還分佈著淡馬錫生命科學研究所(TLL)和屬於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genc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or A*STAR)的數據存儲研究所(DSI),信息研究所(I2R),材料研究和工程研究所(IMRE),分子細胞生物研究所(IMCB)等高級研究機構。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教學語言是英文,並採用英美式的通才教育。學生第一年被分到各個所屬學院接收公共課基礎教育,第二年以後才根據自身愛好和特長劃分專業。她採用了學分制和投標選課制,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選課搭配的指導。她採用了英式的5分制和榮譽學位制,根據學生的綜合累積分(CAP)授予不同等級的本科學位。除了工科,醫科等少數專業外,本科階段學制一般為三年,成績優秀的可以加讀一年以獲得榮譽學位。本科學位分為一等榮譽,二等甲級榮譽,二等乙級榮譽,三等榮譽,及格等。一個優秀的榮譽學位通常與更高的就業起薪掛鉤,這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校鼓勵學生在本科三年級參加實習或交換生計劃,為與以後就業或深造打下基礎。研究生和博士生通常有兩個導師,一個在所屬院系,一個在相關的研究所甚至私人企業。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使得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各個院系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廣受歡迎。除了學習和科研外,學校還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課外活動,例如,社團、義工、興趣小組等。在新加坡,課外活動積分(CCA Point)的高低,和課業表現同為雇主招聘時的參考標準。
國大校園內有四通八達互聯網,主幹速度可達每秒24GB。35,000個有線網路插口和400個無線網路發射器,讓師生能夠在學校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獲得第一手即時資訊。
國大的中央圖書館,中文圖書館,醫學圖書館,科學圖書館,許雲春法律圖書館,和韓瑞生紀念圖書館,共計1,228,130冊圖書,擁有62345個會員,年外借122萬冊次(2004年6月)。
- 英國《泰晤士報》的《高等教育增刊》將國大評為世界五十強大學中的第18名,在亞洲地區,同日本的東京大學,中國的北京大學共為亞洲三甲。—— 2004年11月5日
- 世界大學工科和IT前10名。—— 英國《泰晤士報》的《高等教育增刊》,2004年11月21日
- 世界大學社會科學前10名,人文科學前20名。—— 英國《泰晤士報》的《高等教育增刊》,2005年2月9日
- 世界大學生物醫學前25名。——英國《泰晤士報》的《高等教育增刊》,2005年3月4日
- 亞洲和澳洲最佳綜合性大學的第五名—— Asiaweek 2000
- 工程論文發表量排名第十、電腦類論文發表量位居第十四,,材料科學類論文發表量名列第二十 ——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2002
- 亞太地區MBA全日制課程首15名之一,併在亞細安排名第一 —— Asia Inc 2003
- 世界首一百大MBA全日制課程提供者之一 ——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2003 & Financial Times 2002
2005年,新加坡國立大學迎來她的百歲生日暨新加坡大學教育一百周年。國大百年校慶的口號是“思想任馳騁,生活顯姿彩”(英語原文為“Unleashing Minds, Transforming Lives”)。為慶祝百年校慶,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新加坡郵政於2005年4月20日聯合發行了首日封和紀念郵票。
“偉大的城市,自然要有偉大的大學”。
作為亞洲兩所久負盛名的高等學府,碰巧的是,新加坡國立大學今年也正好走到了百年這樣一個裡程碑。施校長表示,復旦已經成為本地區最頂尖的大學之一,而且校友當中,人才輩出。無論是上海還是復旦,在過去的時間當中,發展都令人矚目。同時謙虛地表達了要在上海學習經驗的願望。
對於本次論壇的主題,施校長認為,大學將繼續成為城市的文化知識和智力的源泉,而且將成為他的發展動力。在全球化的今天,城市的發展和大學之間的互動性,可以說是與日俱增,前所未有。
對於全球級城市的概念,施校長認為,網上的百科全書就說,全球性的城市,應當是有發達的金融業,銀行業,服務業的這樣一個面向全球的服務中心。
施校長拿出一份報紙,比畫著進一步解釋道,前不久《海峽時報》登過一篇題為“X和城市”的文章,這張照片的背景是新加坡灣。如果從這個角度看,這張照片上的新加坡像是一個榴蓮的兩半。大家知道,榴蓮可是水果之王。全球級的城市是不同社會、社區、文化之間相互溝通的一個重要的中樞。而我們城市發展的基礎,就是所謂叫“X”的要素,這個X包括社區文化,包括商業和通信。這所有這四個區域當中,大學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學不斷在向這個過程提供它的貢獻,大學的貢獻包括創造知識和思想。這些可以說,會成為今後創新以及創業精神的基礎。
施校長同時指出,大學是吸引全球人才的磁石。通過吸引人才,可以給城市的發展帶來新的色彩。在古代,中國有非常好的傳統,就是翰林院,以及非常好的學習的體系。翰林,被翻譯成英文意思就是“人才的森林”,可以說現在翰林得到了新的發展,新的延續。大學是一個新的社區,也是一個發現的社區。大學可以說是全球知識界的縮影。大學是全球人才的集聚點。
第一,在大概200年過程中,上海一直是全世界到中國交通最重要的門戶,為此成功吸引了大量人才;當復旦走進它第二個百年徵程的時候,我相信,復旦大學將繼續成為城市創新的源泉,並且將繼續推動上海從成功走向成功。
第二,大城市今天面臨著非常嚴峻的挑戰,包括空間的的匱乏, 能源的短缺,以及環境污染等。這些都影響到城市生活的質量,有可能把城市變成一塊荒地,成為文化社會和精神的荒地。所以我們必須超越科學技術,超越傳統的智慧。建立起跨學科的眼光和戰略,通過尋找綜合性的全面性的解決方案,使城市成為生活工作娛樂的場所,並吸引跨學科不同背景的人才,而這個方面,大學可以說它的作用至關重要。他可以吸引新的觀點,新的思維,使城市獲得持續發展。
一言概之,施校長表示,大學是人的森林。所以我們大學可以成為這四個C,就是商業、通信、社區和文化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