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旺曲線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斯旺曲線(Swan Diagram)
目錄 |
斯旺曲線[1]
1955年澳大利亞經濟學家斯旺(Trevor Swan)提出了著名的斯旺曲線。如下圖所示,圖中縱軸表示實際匯率,定義為R = eP * / P。式中R為實際匯率,e為直接標價法的名義匯率,P * 為國外價格水平,P為國內價格水平。R上升意味著實際匯率貶值,可以由名義匯率貶值、國內價格水平下降,或國外價格水平上升造成。R同時也是衡量國際競爭能力的指標,R上升意味著國際競爭能力增強,將改善國際收支經常賬戶。圖中橫坐標為國內經濟的總支出水平,以A表示,也可稱為總吸收,即:
Y=C+I+G+(X-M)
另A=C+I+G,那麼:
Y-A=X-M
式中Y為國民收入,C為消費支出,I為投資支出,G為政府購買支出,X為出口,M為進口。公式表明當國內吸收水平過高,超過總收入水平時,進口即超過出口,於是出現經常賬戶逆差。
圖中的EB曲線為外部均衡曲線,表示所有能夠使國際收支經常賬戶保持平衡的實際匯率R和國內支出水平A的組合點。其斜率為正,因為當實際匯率上升或貶值(國際競爭能力提高)時,國際收支狀況改善,為維持平衡,國內吸收也必須相應提高,以便增加進口。所有EB曲線以下的點,均為經常賬戶逆差,即在現有的國內吸收水平,相應的實際匯率水平不足以保持經常賬戶的平衡。所有EB曲線以上的點均為經常賬戶順差,即相應的實際匯率水平已經超過了經常賬戶平衡需要的水平。只要國家的經濟狀態是在EB曲線以上或以下,就會產生相對於其他國家的債權或債務關係。
圖中的IB曲線為內部平衡曲線,即能夠維持國內充分就業的所有實際匯率和國內吸收水平的組合。IB曲線向右下方傾斜,因為如果實際匯率下降或升值,導致進口增進、出口減少,於是要維持充分就業就必須增加國內支出水平。所有IB曲線以上的點均為經濟中出現通貨膨脹的點,即在現有的國際競爭力或實際匯率水平,國內總支出水平已經超過了創造充分就業所需要的水平,而導致了國內通貨膨脹。所有IB曲線以下的點均為經濟中存在通貨緊縮或失業的點,即總支出水平不足以創造充分就業。
斯旺曲線由EB和IB劃分出4個區域:Ⅰ區存在逆差和通貨膨脹;Ⅱ區存在逆差和失業;Ⅲ區存在順差和失業;Ⅳ區存在順差和通貨膨脹。內部和外部總體平衡狀態,是IB和EB線相交的E點,即與E點相應的國內支出或吸收水平和實際匯率R的組合,能夠實現國內充分就業並同時保持經常賬戶平衡。假設一國經濟由於某種原因陷入Ⅰ區的狀態A點,既承受著通貨膨脹壓力,又存在經常賬戶的逆差。如果政策當局試圖在維持匯率固定的條件來減少經常賬戶逆差,可以採取巨集觀經濟政策緊縮國內支出,於是使經濟狀態向C點移動,這樣的政策結果是形成嚴重的經濟衰退和造成大量失業。另外,政策當局還可以採取貨幣貶值的方法來解決逆差問題。這樣經濟狀態會向B點移動,其結果是離IB曲線越來越遠,即經常賬戶逆差的解決要以國內更嚴重的通貨膨脹為代價。
斯旺曲線模型雖然簡單,但是卻非常明確地說明瞭僅使用一種政策工具,比如緊縮總支出水平或者貨幣貶值,要同時解決內部和外部均衡問題是不可能的。斯旺曲線的缺點就是對所涉及的基本經濟難題之間的相互關係沒有給予深入的分析,甚至沒有區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對總需求調節的不同方式。另外,對二戰後越來越重要的國際資本流動對各國經濟內部和外部均衡的衝擊也沒有給予必要的關註。
評論(共7條)
“R上升意味著實際匯率貶值”這句看不懂
直接標價法下r上升,本幣貶值。
“R上升意味著實際匯率貶值”這句看不懂
直接標價法是假如1美元等於6元人民幣 匯率就是6 R上升不就是1美元等於7元人民幣 人民幣不久貶值了嗎
“R上升意味著實際匯率貶值”這句看不懂
直接標價法下,實際匯率(R)=本幣÷外幣,R上升說一單位的外幣可以換更多的本幣,所以本幣貶值。;
為什麼外部均衡下,貶值會導致國際競爭力上升?貶值不是錢不值錢了麽?
在質量相同的前提下,越便宜的東西競爭力越大,貶值後本國出口產品的外幣價格相對就降低了,也就更具國際競爭力
“R上升意味著實際匯率貶值”這句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