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9个条目

文化育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文化育人內涵

  “文化育人”的核心內涵是以文化教育人,以文化影響人,從精神上塑造人,塑造有靈魂的人。把文化育人融入通識教育的全過程,可以拓寬通識教育人才培養的路徑。在文史哲、經管法、科學、教育、藝術等學科的通識教育中,都可以積極發揮文化育人的作用。

文化育人的重要性

  文化育人是通識教育的時代新命題。通識教育的文化育人具有獨特的時代價值。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創造力的重要源泉。高校是文化傳播文化創新的重要陣地,肩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能否有效傳承和創新文化並促進其傳播和交流,是大學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立德樹人實效性的重要標誌。通識教育能夠以沉浸式、體驗式課程,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和美好的品德,凈化心靈、振奮精神、陶冶情操,提升文化認同,用優秀的中國文化來涵養新時代的大學生,培養出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學創新精神的高水平人才。

  文化育人賦予通識教育人才培養新理念。為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通識教育人才培養應遵循如下三個原則。首先,貫通古今,古為今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因此,在通識教育中要讓學生接受傳統經典的精神浸潤,傳承傳統文化並有所創新。其次,融匯中西,西為中用。高等教育要造就有國際視野的優秀人才,而文化育人有利於融匯中西文化,促進中西文明的交流與互鑒。在通識教育中,要引導學生關註中國文化對世界文明的影響和促進作用,堅定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最後,文理兼顧,善作善成。文理兼顧不僅旨在對學生進行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綜合教育,更涵括對學生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培養。

  文化育人直達通識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完整健全的人格對於大學生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豐子愷先生曾作過形象的比喻,說人格像只鼎,而支撐這隻鼎的三足就是人的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這三者的和諧統一,就是健全的人格。當下,高校的通識教育要著力培養大學生成為“真、善、美”合一的優秀人才。第一,培養大學生求真的態度。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通識教育不僅要博雅,還要有專業的深度、科學的嚴謹,以此不斷啟發學生探尋知識的真諦。第二,培養大學生向善的品性。向善,就是培養學生的道德感。通識教育不僅有利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和社會責任感。例如,積極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啟迪學生,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將君子之風根植於學生內心,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標。第三,培養大學生尋美的能力。中國文化的美,美在意境、美在氣韻、美在風骨、美在含蓄。通識教育的文化育人有利於開啟學生對美的認知,賦予學生髮現美的慧眼。高校通識教育可以通過鼓勵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參觀歷史文化名城、博物館,瞭解中華文化獨特的價值和內涵。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陈cc.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文化育人"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