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文化育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文化育人内涵

  “文化育人”的核心内涵是以文化教育人,以文化影响人,从精神上塑造人,塑造有灵魂的人。把文化育人融入通识教育的全过程,可以拓宽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在文史哲、经管法、科学、教育、艺术等学科的通识教育中,都可以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文化育人的重要性

  文化育人是通识教育的时代新命题。通识教育的文化育人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高校是文化传播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能否有效传承和创新文化并促进其传播和交流,是大学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立德树人实效性的重要标志。通识教育能够以沉浸式、体验式课程,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美好的品德,净化心灵、振奋精神、陶冶情操,提升文化认同,用优秀的中国文化来涵养新时代的大学生,培养出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创新精神的高水平人才。

  文化育人赋予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新理念。为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识教育人才培养应遵循如下三个原则。首先,贯通古今,古为今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因此,在通识教育中要让学生接受传统经典的精神浸润,传承传统文化并有所创新。其次,融汇中西,西为中用。高等教育要造就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而文化育人有利于融汇中西文化,促进中西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在通识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最后,文理兼顾,善作善成。文理兼顾不仅旨在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教育,更涵括对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文化育人直达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完整健全的人格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丰子恺先生曾作过形象的比喻,说人格像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人的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这三者的和谐统一,就是健全的人格。当下,高校的通识教育要着力培养大学生成为“真、善、美”合一的优秀人才。第一,培养大学生求真的态度。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通识教育不仅要博雅,还要有专业的深度、科学的严谨,以此不断启发学生探寻知识的真谛。第二,培养大学生向善的品性。向善,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感。通识教育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例如,积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迪学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将君子之风根植于学生内心,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标。第三,培养大学生寻美的能力。中国文化的美,美在意境、美在气韵、美在风骨、美在含蓄。通识教育的文化育人有利于开启学生对美的认知,赋予学生发现美的慧眼。高校通识教育可以通过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观历史文化名城、博物馆,了解中华文化独特的价值和内涵。

参考文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陈cc.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文化育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