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醫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急診醫學[1]
急診醫學是指對所有急危重症病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而言的一門學科。
急診醫學的內涵[2]
急診醫學的範疇和內涵也在逐漸變化。早期的急診醫療僅限於簡單的急救處置,目前急診醫學的範疇包括從院前急救(EMSS)到院內急救和重症監護治療直至病情穩定的全過程。任何對患者生命構成直接或潛在威脅的醫學問題都屬急診醫學的範疇。一般認為急診醫學包括:院前急救、危重病醫學、災害醫學、複蘇學、急性中毒、創傷急救、兒科急救以及急診醫療體系管理。在美國,急診醫學還包括潛水高壓氧醫學和運動醫學。
中華醫學會急診分會的“三環”概念較好地體現了急診醫學的內涵。“三環”是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的標誌,由三個互相重疊的圓環組成,分別代表院前急救、院內急診和重症監護治療。院前急救主要指EMSS是一個地區的急救網路,研究急救人員及時到達突發急病或受傷的患者身邊,進行初步急救,然後將患者安全護送至醫院進一步診治。
EMSS一般包括通訊系統、指揮系統、急救和運輸工具(救護車、船、直升飛機等)、急救人員、急救站點的合理分佈和配備等。發達國家都有完善的院前急救網路,一個地區設置一個指揮中心,救護車和急救人員則分佈在各個急救站,每個急救站都有一定的服務半徑,保證接到指令後3~5 min內就能到達患者身邊。我國急診醫療服務體系建設也取得了顯著成績,特別是最近20多年,城市急救中心的建設受到高度重視,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逐漸縮小。院內急診指患者經現場初步急救並被送至醫院急診科後進行的、以穩定患者生命體徵及緩解危急狀況為目的的急救治療。急診患者通常處於病情的不穩定階段,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準確預測其發展方向,分析、判斷有無危及患者生命的直接或潛在因素是急診醫師的重要工作。在進行評估的同時,必須對患者給與必要的處置和治療。治療與診斷同時進行,或治療先於診斷是急診工作的重要特點。患者在急診科得到評估和病情穩定後,或創傷和其他外科急症患者接受急診手術後一般轉入重症病房(ICU)接受進一步治療。ICU的環境、設備和技術力量通常優於急診科,患者在ICU可以接受進一步的、深入的監護和治療。患者病情完全平穩後轉入普通或康復病房直至康復出院。從患者發病或受傷,經歷現場急救、轉運、急診科評估和穩定、ICU強力監護和治療、康復等一個完整的救治鏈,“三環”標誌正是對這個救治鏈的準確解讀。
急診醫學的特點[2]
與其他傳統的臨床學科相比,急診醫學具有以下4個鮮明的特點:①急診醫學具有強烈的時間特性。這是急診醫學的基本屬性。急診醫學要處理的是直接或潛在地威脅患者生命的緊急情況,快速糾正缺氧、休克,保護和維持心、肺、腦等生命器官的功能是急診醫學的首要任務。②急診醫學的疾病譜非常廣泛,病情複雜多變。急診疾病涉及人體各個系統,這要求急診醫師具有廣泛的醫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我國,受文化因素和社會因素影響,大量非急診患者到急診科就診,占據大量急診資源,更增加了急診工作的複雜性。③急診醫學具有很高的技術含量,臨床醫學的大多數先進技術都在急救中得到應用,如心肺複蘇、心臟除顫、呼吸支持、血液凈化、介入放射等。臨床醫學各專業的發展也帶動了急診醫學技術的發展。④急診醫學具有很強的社會屬性,特別是急診醫療服務系統的有效運行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EMSS遠遠超出醫學的範疇,與政府、警察、交通和公民素質等社會各方面因素密切相關,不僅反映一個地區的急救醫療水平,也反映這個地區的社會發展和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