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心智模式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心理模型)

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

目錄

什麼是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又叫心智模型,是指深植我們心中關於我們自己、別人、組織及周圍世界每個層面的假設、形象和故事。並深受習慣思維定勢思維、已有知識的局限。也通常指人們一種習以為常、理所當然的認知。

  心智模式這個名詞是由蘇格蘭心理學家Kenneth Craik在1940 年代創造出來的,之後就被認知心理學家Johnson-Laird和認知科學家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1975)、西蒙.派珀特(Seymour Papert)所採用,並逐漸成為人機交互的常用名詞。

心智模式的三個基本預測

  心智模式的概念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Kelvin、Boltzmann、Maxwell的研究(Johnson-Laird,2006)。甚至還可以追溯到Craik1943年以及Peirce從1931年至1958年的研究。概括起來,該理論有如下三個基本預測:(1)人們通常僅對他們認為真實的東西建立心智模式;(2)人們通常只構建一個而不是多個心智模式;(3)人們傾向於只從他們構建的一個心智模式中提取數據信息做出決策與選擇。管理者會對複雜系統建立心智模式以便他們能夠理解複雜系統包含什麼、系統是如何運轉的及其為什麼如此運轉(Zhang,2010)。[1]

心智模式的特點

  心智模式有以下七個特點:

  1.每個人都具有心智模式;

  2.心智模式決定了我們觀察事物的視角和做出的相關結論;

  3.心智模式是指導我們思考和行為的方式;

  4.心智模式讓我們將自己的推論視為事實;

  5.心智模式往往是不完整的;

  6.心智模式影響著我們的行為的結果,並不斷強化;

  7.心智模式往往會比其有用性更加長壽。

心智模式的形成[2]

  心智模式形成的前因后果

     圖1 心智模式形成的前因後果

  心智模式的形成是先由訊息刺激,然後經由個人運用或觀察得到進一步的訊息回饋,若自己主觀認為是好的回饋,就會保留下來成為心智模式,不好的回饋就會放棄。心智模式不斷地接收新訊息的刺激,這種刺激的過程可分為'強化'或'修正'。

心智模式的特性[2]

  Norman(1983)觀察許多人從事不同作業時所持有的心智模式,歸納出六個關於心智模式的特質,這六個特質並非相互獨立的:

  1.不完整性(Incomplete):人們對於現象所持有的心智模式大多都是不完整。

  2.局限性(Limited):人們執行心智模式的能力受到限制。

  3.不穩定(Unstable):人們經常會忘記所使用的心智模式細節,尤其經過一段時間沒有使用它們。

  4.沒有明確的邊界(Boundaries):類似的機制經常會相互混淆。

  5.不科學(Unscientific):人們常採取迷信的模式,即使他們知道這些模式並非必要的。

  6.簡約(Parsimonious):人們會多做一些可以透過心智規劃而省去的行動。

心智模式的功能 [2]

  心智模式是一種機制,在其中人們能夠以一種概論來描述系統的存在目的和形式、解釋系統的功能和觀察系統的狀態、以及預測未來的系統狀態。人們改善自己心智模式的方法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反思自己的心智模式,通過反思與學習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二是探詢他人的心智模式,從自己與別人的心智模式的比較中完善自己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可以影響我們如何看待事物,可以影響我們的認知方法。良好的心智模式、積極的人生心態可以幫助我們戰勝自卑和恐懼,可以幫助我們剋服惰性,可以發掘自己的潛能,使我們工作得更有成效。 換句話說,即是人們對於世界的理解方式是透過詢問:這是什麼?為什麼這樣?這樣有什麼目的呢?這個東西是如何運作?它會造成什麼後果?將這些問題簡化成下列的架構圖:

  心智模式的功能

  圖2  心智模式的功能

剖析心智模式[3]

  剖析心智模式:管理者實現自我超越的前提

  心智模式在不同的個人、人群、團體及組織中有不同的特點。

  就管理者來說,管理者個體的心智模式,由於個人的文化層次、認知水平、個性心理及社會經歷的不同,具有複雜的特性,但也有共同的方面;而管理層團體的心智模式,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和文化背景下,主要具有相對的一致性,同時也存在差異。管理者不斷浮現並認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良心智模式,是提高自身修養的重要前提。

  管理者個體的不良心智模式常見的有

  (1)管即官,我說了他就應該聽,最起碼不應當面頂撞。

  (2)這事有風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穩定平安最要緊。

  (3)有才難用不如不用。

  (4)你好我好大家好,爭來爭去傷和氣。

  (5)年輕人懂得什麼,紙上談兵。

  管理者團體不良心智模式的主要特點有

  (1)管理群體把他們所作出的假設合理化,當遇到與他們已有的假設衝突的意見時,他們總是要維護這種假設。

  (2)對獨出心裁或懷疑群體觀點的人,群體往往在心理上排斥並對他施加壓力。

  (3)由於管理團體過去形成的某種氛圍,那些持有懷疑或不同看法的人,為了儘力避免與群體觀點的不一致,往往保持沉默,或者有意減少自己與群體觀點的分歧。

  (4)好象存在一種無疑義錯覺,如果某個人保持沉默,大家往往認為他表示贊同,缺席者也就被看成是贊成的。

如何改善心智模式

  由於心智模式隱而不見,而且具有自我增強的特性,它常常變得根深蒂固,難以改變。那麼,如何改善心智模式呢?

  彼得·聖吉指出,改善心智模式的過程,從本質上是把鏡子轉向自己,試著看清楚自己的思考與行為如何形成,並嘗試以“新眼睛”獲得新的信息、以新的方式對其進行解讀、思考和決策。這從本質上看是一個自省、學習、創新和變革的過程,包括如下四個步驟:

  1. 覺察——開放的頭腦

  覺察是改變的前提。因此,讓人們產生覺察,把隱藏於個人內心深處隱而不見的假設、規則、成見等“浮現”出來,才能更加主動地對心智模式進行檢驗和改善。在麻省理工大學資深講師奧托 · 夏默看來,這是一個“打開心門”、讓我們有一個“開放的頭腦(open mind)”的過程。覺察可以源自內省,也離不開外界條件的觸發。

  2. 檢驗——開放的心靈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我看來,新的資料是生成新的心智模式的必備原材料。在“心門”打開之後,人們可以通過新的視角去獲得新的資料,或以新的視角去審視原有的資料。

  3. 改善——開放的心靈

  在接納了新的資料之後,人們需要用新的規則或邏輯對其進行解讀,以便檢驗心智模式的有效性及其適用範圍。由於思維的連續性,這一過程和檢驗幾乎是同步發生的,是奧托 · 夏默所稱的“開放的心靈(open heart)”。

  4. 植入——開放的意志

  由上文可知,心智模式不是存在於理性思維的層面,而是隱藏於思維的背後,是在潛意識無意識狀態下發揮作用的心理存在。所以,要想讓其發揮作用,必須經由持續的練習,讓其成為下意識的習慣,讓一些價值觀、規則、邏輯等成為牢固的信念,進入潛意識層面,才能較穩定、持久地發揮作用。對此,夏默稱之為“開放的意志(open will)”。

  需要說明的是,這一過程的四個步驟並不是截然分開的,改善心智模式的過程也不是單向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非常微妙、複雜、困難的。甚至當你或他人認為你已經發生改變時,一些根深蒂固的觀念或習慣仍然自覺、不自覺地左右著你。

參考文獻

  1. [美]傑弗里·A。邁爾斯(Jeffrey A.Miles).管理與組織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11-01:150-151
  2. 2.0 2.1 2.2 周全.什麼是心智模型
  3. 王寶炬.心智模式與管理者的修養.《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5年3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8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Angle Roh,Dan,Caijing,Vulture,黄金通,林晓辰,Mis铭,陈cc.

評論(共3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心智模式"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25.92.204.* 在 2013年9月24日 16:56 發表

so good . but who write it?

回複評論
61.148.48.* 在 2014年3月6日 16:15 發表

不錯

回複評論
M id f1c6a645fbf4842cf213da3768b9ae78 (討論 | 貢獻) 在 2021年7月20日 13:46 發表

我說不定對,頂撞無所謂。 莫圖安逸死,有才必用之。 不當和事佬,敢讓新人挑。 團體易沉默,本身是過錯。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