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異化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异化理论)

異化論(Alienation Theory)

目錄

什麼是異化論

  異化論主要是指“自然界是自我異化的精神”。由於當人文主義理想的“人的尺度”去衡量社會與人的實際存在時,現實生活中的諸種與“人”、“理性”相背離的異己狀態就是所謂的“異化”。

  “異化”是指客體與主體的一種對立狀態,即主體在實踐活動中產生的客體,脫離了主體變成一種外在的異己力量,反過來又控制、支配和統治主體。

  “異化”最早出現於《聖經》之中,其概念的產生受到《聖經》“偶像崇拜”的啟示。偶像崇拜指人匍匐於人造的偶像之下,人對偶像頂禮膜拜,聽從偶像的差遣,從而喪失了自我,偶像成了獨立於人的存在,控制奴役著人。因此,偶像崇拜具有異化的性質。

  十九世紀,黑格爾系統建立了“異化理論”,在他 1807 年出版的《精神現象學》中,第一次把異化作為哲學術語來使用,黑格爾使異化真正地納入到了哲學的範疇。黑格爾對“異化”持肯定態度,認為人可通過異化實現自我超越。其繼承者費爾巴哈的觀點與黑格爾的觀點相悖,所持的是悲觀的態度,他認為“異化”是主體的喪失,而這種喪失是永恆的。

“異化”概念的三重層次

  1. 倫理學概念的“異化”:良好生活的阻礙

  作為一個倫理問題,異化指出了個人生活可能出現問題的方式。在這種情況下,與異化相聯繫的對生活的冷漠和無動於衷的感覺有可能破壞一般的美好生活的問題。與異化相關的內部分裂和無能為力的感覺,因此,診斷結果影響了個人自主的核心條件。

  異化的生活不是一種好生活

  2. 社會哲學的“異化”:個人自我實現的社會條件的缺陷

  異化是社會哲學的一個關鍵概念(自盧梭以來),因為它可以用來診斷社會病癥,即個人自我實現的社會條件的缺陷。從這個角度來看,當個人不能認同一種社會生活形式,不能在其中實現自我,不能使之成為“自己的”時,這種社會生活形式就是異化的(或異化的)。

  異化的社會是一種缺乏使人能夠自我實現的條件的社會

  3. 社會理論的“異化”:社會病癥的表徵(描述性概念)

  作為社會理論的一個基礎概念,異化不僅是一個診斷性的,而且是一個描述性和解釋性的類別,是理解資本主義社會運作的關鍵。例如,馬克思,即使在他放棄了他早期著作中對人性的訴求之後,也用異化過程來描述“資產階級經濟”。

異化理論的發展進程[1]

  盧梭

  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是最早提出完整的異化理論的,這是哲學異化理論最早時期對社會歷史中應該存在的東西採取了異在或相悖的狀態的表徵。盧梭提出建立在真正的社會契約基礎上的、合乎道德、體現公意的自由、平等的民主共和國,並主張對人進行自然教育以消除異化,以感覺經驗論為理論基礎,以大自然和人的天然本性為良師,按照兒童身心發展階段的不同特點,提出各種不同的教育方案,以期培養出人格各方面都較為完善的“新人”。他第一次闡明瞭這樣的異化歷史觀,從原始自然社會為起點,經過異化的本應被人本身所占有的財富反而占有了人本身的過程,即就是人的主體對象性的物化過程,到達消除異化的新的契約社會和自然狀態。恩格斯說盧梭的學說雖然在黑格爾誕生近二十年前,卻是否定之否定的辯證法的卓越運用,是一種關於否定、異化和揚棄這種否定、異化的思維方式

  雖然盧梭的異化思想看到了異化的根源與私有制有關,和自由與必然、理想與現實、主體與客體、個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關係。但由於時代的局限,並沒有提出消滅私有制的革命結論。因此,他的社會契約理論和自然教育思想都具有一定的空想性和抽象性。

  黑格爾

  而黑格爾的異化思想可以說是一種“精神的異化說”。這裡的主體對象化和異化主要表達的是自然實現的自在對象化與人類主體觀念本質的物化。人類主體觀念本質的物化就是說人所創造的經濟世界,是主體性的存在,卻被異化為非主體性的“第二自然”的生產即人的主體物化於財產的生產。黑格爾通過意識過程描述了主體的發展過程,先將主體的絕對觀念為了實現自身而自我異化為對象世界,然後又在社會的客觀精神中揚棄和超越對象性向主體恢復,最終在人的自我意識中完成復歸。由於黑格爾的異化論中的客觀唯心主義立場,導致了異化是真實的環節,物化是虛假的現存。被異化者各有不同,不過本質上都是精神,勞動是精神勞動,國家是普遍思想,人和自我意識等同。因此,當黑格爾在談論勞動異化、國家和人的異化時,實質都是思想異化。

  費爾巴哈

  費爾巴哈是“在黑格爾以後起了劃時代的作用”的傑出人本學———唯物主義者。他的人本學異化思想,是馬克思異化理論的直接來源之一。費爾巴哈用人的類本質代替了黑格爾的絕對觀念,讓人類的歷史成了人的本質的異化和復歸的歷史。他從人是現實感性的實體以及人具有感覺和思維能力的實體出發,從人是自然的產物,自然的一部分的思想出發,批判了黑格爾在異化主體設置上的唯心主義。在費爾巴哈那裡,“異化”這一概念開始有了唯物論的內容。費爾巴哈用人的自我異化來說明宗教的人學根源。“人奉獻給上帝的越多,他留給自身的就越少。”人由於把自己的“類”異化為上帝,人就喪失了自己的本質,變成了孤獨的、利己主義的個體。費爾巴哈認為要從基督教中批判揭露宗教只是世俗世界的虛幻反映,人不再是“純粹的觀念”,而是有生命的肉體的“自然人”,人的本質被歸結為理性、意志、愛。這與黑格爾相比當然有了巨大進步。但是,費爾巴哈並沒有徹底擺脫宗教的影響,主張將只有人與人之間才有真理與上帝,才可以建立起“愛”的王國,企圖用無神的“愛”的宗教代替有神的宗教,人即可獲救。他自己曾經說過:我使神學上升到人本學,倒不如說是使人本學上升到神學。

歷史上的異化理論

  (1) 盧梭:現代社會的社會關係是一種對自然然狀態的異化。自然狀態有一種本真性的地位。解決異化的方式使建立新的社會契約。實際上暗含通過新的社會關係解決異化。

  (2) 黑格爾:異化是一種“實現條件的缺乏”。社會關係不能成為普遍性實現自身的平臺。

  (3) 馬克思:人類本質是對象化、外化的勞動。人對自己本質力量的占有和發揮,表現在對世界的生產性關係(Productive Relation)中。異化因此主要是一種勞動異化。勞動異化有四種形式,參見《44手稿》。但馬克思分析勞動異化的基本模式是:異化過程阻斷了主體對自身本質力量的重新占有(Reappropriation)。

  (4) 海德格爾:海德格爾給予了一種存在主義的異化解釋。海德格爾從自己的存在論出發,拒斥了傳統的“主體-客體”結構。生活世界並不是純粹是客觀世界,而是需要主體參與其中,由諸多“上手”存在構成的世界。海德格爾實際上將存在之間的關係納入了存在論。人作為一種“此在”(Dasein),需要在生活世界中不斷獲得自己的“存在”(Being)。異化被理解為人自我實現(Self-realization)的阻礙。

  “異化”理論從盧梭始,再到馬克思和海德格爾,發展出兩種路徑:其一為存在主義的理解路徑,即通過本真性確定非本真的異化狀態進行的理論構建;其二為黑格爾-馬克思路徑,這一脈將異化的根源確定為某些社會條件的失常。

馬克思對於異化理論的研究[2]

  離開關於生產性的否定(negation of productivity)的概念,即異化概念,就不可能充分地理解關於能動的、生產的、以其自己的力量把握和包攝客觀世界的人的概念。在馬克思看來,人類的歷史就是人不斷發展同時又不斷異化的歷史。他的社會主義概念就是從異化中解放出來;就是人回歸到他自身,就是人的自我實現。

  在馬克思看來,異化(或“疏遠化”)意味著人在他把握世界的時候並沒有覺得自己是發生作用的行動者,而是覺得世界(自然界、別人和他自己)對他來說依然是陌生的。它們作為客體站在他之上,與他相對立,即使它們可能是他自己創造出來的對象。異化主要是人作為與客體相分離的主體被動地接受地體驗世界和他自身。

  整個異化概念在舊約的偶像崇拜概念中得到了它在西方思想中的頭一個表現。先知們所說的“偶像崇拜”的實質,不是指人們崇拜許多上帝而非一個上帝。“偶像崇拜”的實質在於,偶像是人自己的雙手做成的東西,它們是物,而人卻向物跪拜,對物尊敬,崇拜他自己創造的東西。人在這樣作時便使他自己變形為物。他把自己的生命特質賦與他所創造的物;他不是覺得自己是有創造能力的人,而是只有通過對偶像的崇拜才與他自身相接觸。他已經變成為與他自己的生命力相疏遠,與他自己的潛在財富相疏遠,並且只有通過對凝結在偶像中的生命屈服順從這種間接的方法,才能與他自身相接觸。

  舊約中敘述了偶像的麻木和空虛:“它們有眼睛,可是看不見;它們有耳朵,可是聽不見”,等等。人把自己的力量轉移給偶像愈多,他自己就變得愈加貧乏,愈加依賴於偶像,乞求偶像允許他贖回一部分他自己原有的東西。偶像可能是上帝那樣的人物,可能是國家、教會、人或者財產。偶像崇拜改變著自己的對象,絕不能說只在那些具有所謂宗教意義的偶像的形式中才能發現偶像崇拜。偶像崇拜總是對某種東西的崇拜,人把自己的創造力置於這種東西之中,然後對它順從屈服,而不是在他的創造活動中體驗到他自身。在許多異化形式中,最常見的是語言中的異化。如果我用一個詞表達一種感情,例如,如果我說“我愛你”,這個詞就意味著它是存在於我自身之中的一種實在的標誌,即我的愛情力量的標誌。“愛”這個詞意味著它是愛這個事實的標誌,可是,這個詞一旦被說了出來,它就傾向於僭取它自己的生命,變成一種實在。我就會幻想地認為,這個詞的說出是和經驗相等的,一旦我說出這個詞,我所感覺到的只是這個詞所表達的愛的思想。語言的異化表明瞭異化的全部複雜性。語言是人類的最珍貴的成就之一;為了避免異化而不說話,那是愚蠢的,可是人必須經常註意所說出的詞具有危險,即所說出的詞具有用它自身代替活生生的經驗的危險。對於人的其他一些成就(思想、藝術以及人所創造的任何物體)來說,也是如此。它們都是人的創造;它們是生活中有價值的助手,可是它們之中任何一個也都是陷井,是一種把生命和事物、經驗和人工製造物、感情和屈服順從混淆起來的誘惑。

  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的思想家們批評了他們那個時代日益嚴重的、僵化空虛和麻木。生產性(productivity)這個重要概念,在斯賓諾莎以及在黑格爾和馬克思那裡是中心概念,在歌德的思想中也是一塊基石。歌德說:“神聖之物在活著的東西中是真實的,而不是在死了的東西之中。它處於正在形成和發展的東西之中,而不是處於已經完成和僵化的東西之中。因此,理性在其對於神聖之物的趨向中只是與正在形成著的和活著的東西發生關係,而理智則與已經完成和僵化的東西發生關係,以便加以利用”。

  我們在席勒和費希特那裡,後來在黑格爾和馬克思那裡,也發現了同樣的批評。馬克思對於他那個時代所謂“真理沒有感情、感情沒有真理”的說法作了全面的批評。

  正如保爾·梯利希所說的,從克爾凱郭爾以後的全部存在主義哲學,其實是“一百多年來反對工業社會裡使人失去人性的反叛運動”。事實上,非有神論語言中所說的異化概念,就等於有神論語言中所說的“罪孽”、即人背棄他自身,背棄他自身之中的上帝。

  黑格爾是創造出異化概念的思想家。在他看來,人的歷史同時也就是人的異化(Entfremdung)的歷史。他在《歷史哲學》中寫道:“其實,心所努力追求的就是它的總念的自我實現;可是,它在這樣作的時候把那個目的給自己隱藏起來,而且對這種離開它自己本質的異化感到驕傲和滿足。”在馬克思看來,也和在黑格爾看來一樣,異化概念植基於存在和本質的區別之上,植基於這樣一個事實之上:人的存在與他的本質疏遠,人在事實上不是他潛在地是的那個樣子,或者,換句話說,人不是他應當成為的那個樣子,而他應當成為他可能成為的那個樣子。

  在馬克思看來,異化過程表現在勞動和分工之中。他認為勞動是人和自然的能動關係,是新世界的創造,其中包括人自身的創造(在馬克思看來,和手工活動或藝術活動一樣,智力活動當然也往往是勞動)。可是,隨著私有財產和分工的發展,勞動失去了它作為人的力量的表現這種性質;勞動及其產物僭取了一種與人及其願望和計劃相分離的存在。“勞動所生產的對象,即勞動產品,作為異己的東西,作為不依賴於生產者的獨立力量,是同勞動對立的。勞動產品是固定在對象中的、物化為對象的勞動,是勞動的對象化。”勞動發生了異化,因為它不再是勞動者的本性的一部分,“因此,勞動者在自己的勞動中並不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並不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並不自由地發揮自己的肉體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到損傷、遭到精神摧殘。因此,勞動者只是在勞動之外才感到自由自在,而在勞動之內則感到爽然若失”。因此,在生產活動中,勞動者與他自己的活動的關係被認作是“勞動者同他自己的活動——某種異己的、不屬於他的活動的關係。在這裡,活動就是受動;力量就是虛弱;生殖就是去勢”。當人這樣地與他自身相異化的時候,勞動的產物便變成為“異己的、統治著他的對象的關係。這種關係同時也是勞動者同感性的外部世界、同自然物這個與他相敵對的異己世界的關係。”馬克思著重指出了兩點:一、在勞動過程中,特別是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勞動過程中,人和其自己的創造力相疏遠;二、人自己的勞動對象變成了異化的存在,最後對他實行統治,變成不以他自己為轉移的力量。“在那裡,是勞動者為生產過程,不是生產過程為勞動者。”

  在這點上,普遍地——甚至在社會主義者中間——存在著一種對馬克思的誤解。有些人相信,馬克思所說的主要是對勞動者的經濟剝削,勞動者在產品中所得的份額少於他應得的份額,或者產品應歸勞動者所有而不應歸資本家所有。可是,正如我在上面所指出的,像蘇聯那樣作為一個資本家的國家,對馬克思來說絲毫也不比私人資本家更受歡迎。他主要不是關心收入的平等。他所關心的是使人從那種毀滅人的個性、使人變形為物、使人成為物的奴隸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正如克爾凱郭爾關懷個人的得到拯救一樣,馬克思也是如此;而他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不是針對收入的分配方法,而是針對它的生產方式、它的毀滅個性以及它使人淪為奴隸。而人之所以淪為奴隸,不是被資本家所奴役,而是人(包括工人和資本家)被他們自己創造的物和環境所奴役。

  馬克思繼續發揮他的思想。在未異化的勞動中,人不僅作為一個個體、而且作為族類的存在實現著他自身。和黑格爾以及啟蒙時期的其他許多思想家一樣,馬克思也認為,每個個體都表現出族類,也就是說,表現出作為整體的人性,人的普遍性:人的發展導致他的全部人性的顯露。在勞動過程中,人“不僅像在意識中所發生的那樣在精神上把自己化分為二,而且在實踐中、在現實中把自己化分為二,並且在他所創造的世界中直觀自身。因此,異化勞動從人那裡剝奪了他所生產的對象,從而也剝奪了他的類的生活、他的現實的、類的對象性,而把人對動物所具有的那種優點變成缺點,因為人被奪去了他的無機的身體即自然界。

  同樣地,異化勞動把自我活動、自由的活動貶低為單純的手段,從而把人的類的生活變成為維持人的肉體生存的手段。

  因而,人所具有的類的意識由於異化而改變,以致類的生活對他說來成了手段。”

  正如我在前面所指出的,馬克思認為勞動的異化在全部歷史中一直存在著,在資本主義社會則達到它的頂峰,工人階級是異化得最厲害的階級。這個假設是建立在這樣的思想之上:工人沒有參與勞動的指揮,而是作為他所使用的機器的一部分被“雇佣”,從而被變形為依附於資本的物。因此,在馬克思看來,“社會從私有財產等等的解放、從奴役制的解放,表現為勞動者的解放這樣一種政治的形式,而且這裡問題不僅在於勞動者的解放,因為勞動者的解放包含著全人類的解放;其所以如此,是因為整個的人類奴役制就包含在勞動者同生產的關係中,而一切奴役性的關係不過是這種關係各種變形和結果罷了。”

  必須再一次強調指出,馬克思的目的不是僅限於工人階級的解放,而是通過恢復一切人的未異化的、從而是自由的能動性,使人獲得解放,並達到那樣一個社會,在那裡,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人不再是“畸形的”,變成了充分發展的人。馬克思關於異化了的勞動產品的概念,在《資本論》里的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即他所謂“商品拜物教”中,得到了表現。資本主義生產把人的關係變形為物自身的性質,這種變形構成了資本主義生產中商品的性質。“在物質財富不是為勞動者的發展需要而存在,反而是勞動者為現存價值的增殖需要而存在的生產方式內,也不能再是別樣。像人在宗教上是受他自己的頭的產物支配一樣,在資本主義生產內,他是受他自己的手的產物支配。”“機器適應著人的軟弱性,以便把軟弱的人變成機器。”

  人在機器生產中的勞動異化比在手工製造業和手工業中的異化強烈得多。“在手工製造業和手工業,是勞動者利用工具;在工廠,則是勞動者服侍機器。在前者,勞動手段的運動,是由他出發;在後者,他就必須追隨在機器運動後面。在手工製造業,勞動者是一個活機構的構成部分。在工廠,則有個死機構獨立於勞動者之外,把勞動者當作活的附屬物來合併。”看一看異化概念在著述《經濟學—哲學手稿》的青年馬克思的思想中是怎樣地占居中心地位,後來在撰寫《資本論》的“老年”馬克思的思想中又是怎樣地繼續占居中心地位,這對於理解馬克思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除了業已舉出的例證之外,下麵引證的兩段話——一段引自《經濟學—哲學手稿》,另一段引自《資本論》——一定能夠十分清楚地說明這種連續性。

  “這一事實不過表明:勞動所生產的對象,即勞動產品,作為異己的東西,作為不依賴於生產者的獨立力量,是同勞動對立的。勞動產品是固定在對象中的、物化為對象的勞動,是勞動的對象化。勞動的現實化就是勞動的對象化。在國民經濟學以之為前提的那種狀態下,勞動的這種現實化表現為勞動者的非現實化,對象化表現為對象的喪失和為對象所奴役,占有表現為異化、外化。”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這樣地寫道:“……在資本主義體系內部,增進勞動社會生產力的一切方法,是以個別勞動者為犧牲來實行的,生產發展的一切手段,都轉化為對於生產者的支配手段和剝削手段,把勞動者殘廢為一個部分的人,把他貶為機器的附屬物,破壞勞動的內容,使其成為苦工,並比例於科學當作獨立力量被合併於勞動過程的程度,從他那裡,奪去勞動過程的靈性力。”

  此外,對於私有財產(當然不是作為使用對象的財產,而是作為能夠雇佣勞動的資本)的作用,青年馬克思從它的異化機能中已經清楚地看出來了。他寫道:“私有財產是外化了的勞動,即勞動者同自然界和自己本身的外在關係的產物、結果和必然歸結。

  因此,私有財產這一概念,是通過分析而從外化了的勞動,亦即外在化了的人、異化了的勞動、異化了的生命、異化了的人這一概念得出的。”

  不僅物的世界變成人的統治者,人所創造的社會政治環境也變成了他的主人。“社會活動的這種固定化,我們本身的產物聚合為一種統治我們的、不受我們控制的、與我們願望背道而馳的並抹煞我們的打算的物質力量,這是過去歷史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異化了的人相信他已經成為自然界的主人,然而卻變成物和環境的奴隸,變成世界的軟弱無力的附屬品,而這個世界同時卻又是他自己的力量的集中表現。

  在馬克思看來,在勞動過程中對勞動產品和環境的異化,是與對人自身、對人的同胞以及對自然界的異化不可分割地聯繫著的。“人從自己的勞動產品、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類的本質異化出去這一事實所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人從人那裡的異化。當人與自己本身相對立的時候,那麼其他人也與他相對立。凡是適用於人對自己的勞動、自己的勞動產品和自己本身的關係的東西,也都同樣適用於人對其他人、對其他人的勞動和勞動產品的關係。

  總之,人從他的類的本質異化出去,這一命題,說的是一個人從其他人異化出去,以及他們中的每個人都從人的本質異化出去。”異化了的人不僅同其他人異化;他還在自己的自然品質和精神品質方面跟人類的本質、跟自己的族類存在異化。跟人類的本質異化,導致存在的自我中心主義,馬克思把這種自我中心主義描述為人的人類本質變成了“個人生存的手段。異化勞動把人自己的身體從人那裡異化出去,就象把在他之外的自然界,把他的精神本質、他的人的本質異化出去一樣。”

  馬克思的概念在這裡和康德關於人必須永遠是自在目的而決不是達到目的的手段的原理相接近了。可是,馬克思擴大了這一原理,他說人的人類本質一定不能變成達到個人存在的手段。馬克思的觀點和共產黨人的極權主義之間的對立幾乎不能比這表述得更加清楚了。馬克思說,人的人性甚至不能變成達到他的個人存在的手段;那它就更不能被看作是實現國家、階級或者民族的目的的手段了。

  異化導致一切價值的貶低。由於人使經濟及其價值——“發財、勞動和節約、朴素”成為生活的最高目的,人便不能發展真正的道德價值,“良心、德行等等的富有;但是,如果我根本不存在,我又怎麼能成為有德行的人呢?如果我什麼都不知道,我又怎麼會有純潔的良心呢?”在異化的狀態下,生活的各個領域——經濟領域和道德領域——是互不依賴的,“……每一個領域都把異化了的本質活動的特殊範圍固定起來,並且每一個領域都同另一種異化保持著格格不入的關係。”

  馬克思看出在異化的世界裡人的需要將變成什麼,他確實十分清楚地預見到這個過程的完成,像只有今日才能看清的那樣。在社會主義的前景下,主要的重要意義應當歸諸於“人的需要的豐富性,從而生產的某種新的方式和產生的某種新的對象,”歸諸於“人的本質力量的新的顯現和人的存在的新的充實”;而在異化了的資本主義世界中,欲望不是人的潛在力量的表現,這就是說,它們不是人的欲望。在資本主義條件下,“每個人都千方百計在別人身上喚起某種新的需要,以便迫使他做出新的犧牲,把他置於一種新的依賴地位,促使他進行新花樣的享樂,從而使他陷於經濟上的破產。每個人都力圖創造出一種支配其他人的、異己的本質力量,以便從這裡面找到自己本身的利己需要的滿足。因此,隨著對象的量的增長,壓制人的異己本質的王國也在擴展,而每一個新的產品都是產生相互欺騙和相互掠奪的新的潛在力量。隨著人作為人越來越貧窮,人越來越需要貨幣,以便占有這個敵對的本質,而他的貨幣的力量卻恰恰與產品的量成反比例地下降,也就是說,他的貧窮隨著貨幣的力量的增長而日益增長。——因此,對貨幣的需要是國民經濟學所產生的真正需要,並且是它所產生的唯一需要。——貨幣的量越來越成為它的唯一強有力的屬性,正象貨幣把任何存在物歸結為它的抽象一樣,它也在自己本身的運動中把自己本身歸結為量的存在物。無度和過度成了貨幣的真正尺度。

  甚至從主觀方面來說,這也部分地表現在下述情況上,即產品和需要的範圍的擴大,成為對不近人情的、過於講究的違反自然的和想入非非的欲望的精心安排的和總是考慮周到的迎合。私有制不能把粗野的需要變為人的需要。它的理想主義不過是幻想、奇想、怪想;沒有一個宦官象工業的宦官即生產者那樣低聲低氣地向自己的君主獻媚,並且象他們那樣用卑鄙的手段來刺激君主的麻痹了的享樂能力,以便贏得君主的恩寵;工業的宦官即生產者力圖用狡猾的手段來騙取銀幣,從自己的按基督教教義說來應受敬愛的鄰人的口袋裡誘取黃金鳥(每一個產品都是人們想用來從別人那裡誘騙他的命根子即金錢的誘餌;每一個現實的或可能的需要都是把蒼蠅誘向粘竿的弱點;對社會的、人的本質的普遍盤剝,正象人的每一個缺陷一樣,是把人同天國聯結起來的一個紐帶,是使人的心能夠接近僧侶的一個方面;每一個急難都是一個機會,使人能夠趁機做出倍顯殷勤的面孔來接近自己的鄰人並且向他說:親愛的朋友,我給你所需要的東西,而你是知道 conditio sine quanon[必不可缺的條件]的,你也知道你應當用什麼樣的墨水給我書寫賣身契;我使你受用,我也要從你身上撈一把),——為了這個目的,工業的宦官投合消費者的卑鄙下流的意念,充當消費者和他的需要之間的皮條匠,激起他的病態欲望,窺伺他的每一個弱點,以便然後為這種親切的服務要求報酬。”這種已經這樣地變成為屈服於他的異化了的欲望的人,是“精神上和肉體上非人化了的存在物……是具有自我意識和自我活動的商品”。這種商品化了的人只知道一種使他自己與外部世界發生關係的方式,這就是占有和消耗(使用)外部世界。他異化得愈厲害,這種占有和使用的感情便更多地代替他和世界的關係。“你存在得越少,你表現自己的生命越少,你就有得越多,你的外化了的生命就越大,你的異化了的本質也積累得越多。”

參考文獻

  1. 張馨藝.馬克思主義異化理論的形成與發展[J].渭南師範學院學報,2010
  2. E·弗洛姆.《馬克思關於人的概念》.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年2月第一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essilco,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異化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