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庫茲涅茲產業結構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庫茲涅茲產業結構論概述

  庫茲涅茲產業結構論是指國民收入和勞動力在各產業間分佈結構的演變趨勢及其原因的學說,由美國經濟學家西蒙·庫茲涅茲在1941年的著作《國民收入及其構成》中就闡述了國民收入與產業結構間的重要聯繫。他通過對大量歷史經濟資料的研究得出重要結論而提出。庫茲涅茲在繼承克拉克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把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產業分別稱為“農業部門”、“工業部門”、“服務部門”,根據10多個國家國民收入和勞動力在產業間分佈結構的大量統計數據,從時間系列分析和橫斷面分析中得出如下結論:

  (1)農業部門實現的國民收入的相對比重和勞動力在全部勞動力中的相對比重都處在不斷下降之中,並且農業的國民收入相對比重下降的程度超過勞動力相對比重下降的程度。農業部門的相對國民收入在大多數國家都低於工業部門和服務部門,相對國民收入則大於。因此,在大多數國家農業勞動力減少的趨勢仍不會停止。

  (2)工業部門國民收入的相對比重呈上升趨勢,而勞動力的相對比重則大體不變;從橫斷面分析看,國民收入相對比重上升是各國的普遍現象;雖然勞動力相對比重因不同國家工業化水平而有差異,但綜合起來看沒有大的變化。

  (3)服務部門的勞動力相對比重幾乎在所有國家中都是上升的,而國民收入的相對比重大體不變,略有上升;從時間系列的分析中看,服務部門的相對國民收入(比較勞動生產率)一般呈下降趨勢:在服務部門中,教育與科研及政府部門中的勞動力在總勞動力中的比重上升最快。

庫茲涅茲認為引起國民收入和勞動力在各產業間變動的原因主要有:

  (1)導致農業部門的國民收入和勞動力相對比重趨於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由農產品的需求特性所引起的低收入彈性,即農產品為最終生活必需品,當生活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後,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並不隨著收入增加的程度而同步增加,這樣就使農產品需求的收入彈性下降。使農產品在價格和獲取附加價值上處於不利地位。農業實現的國民收入份額便趨於減少。

  二是第一、二次產業之間技術進步的差異性。農業生產技術進步比工業困難,農業投資受“報酬遞減”的限制。而工業投資則因技術進步而“報酬遞增”。

  三是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農業國民收入相對比重的降低都必然引起農業勞動力相對比重的下降。

  (2)工業部門國民收入相對比重上升、勞動力相對比重大體不變的原因在於不僅消費結構的變化使工業的收入彈性處於有利地位。而且國民收入中用於投資的增長亦在不斷擴大工業市場,整個國民收入的支出結構的演變都導致了工業的高收入彈性,使工業實現的國民收入相對比重上升;隨著工業技術進步,原有工業部門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排斥自身的勞動力,而工業部門內行業的擴張和增加又吸收勞動力,兩相抵消!勞動力的相對比重趨於穩定。

  (3)服務部門勞動力相對比重上升、國民收入相對比重微升的原因是:“服務”這種商品比農產品具有更高的收入彈性,加之第三次產業中許多行業具有勞動力和資本容易進入,產業內部競爭激烈,使“服務”這一商品相對於工業品在價格上處於劣勢,服務部門實現的國民收入的相對比重難以上升。庫茲涅茲根據對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國家的分析比較中得出如下結論:不發達國家的第一次產業和第二次產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相對國民收入)的差距比發達國家要大。不發達國家多為農業國,發達國家多為工業國。窮國要從窮變富,必鬚髮展非農業部門。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庫茲涅茲產業結構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