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位勞動評價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崗位勞動評價,又稱崗位勞動評價指標體系
目錄 |
崗位勞動評價是指通過對不同的工作崗位在生產過程中承擔的責任、技術能力的要求、勞動強度和勞動條件等各要素的差別,進行科學的測評和計量,綜合評價不同崗位的勞動價值,從而劃分崗位等級和確定相應的崗位工資級別。
崗位勞動評價的四大要素[1]
生產崗位勞動評價指標體系由勞動責任、技術要求、勞動強度和勞動條件四大要素組成。四大要素分解為12個因素,每個因素按不同程度劃分分級標準,同時按各因素的重要性確定最高分和級差,組成崗位勞動評價指標體系。
1、勞動責任:是指勞動崗位所承擔的責任。勞動責任是崗位勞動評價劃分崗位等級的重要因素。為了充分體現勞動崗位在生產、安全、質量上的責任,勞動責任分解為“崗位責任”、“安全責任”、“質量責任”三項因素。
2、技術要求:是指不同的勞動崗位對技術水平和專業基礎知識的要求。不同崗位有不同的技術要求,反映了不同的崗位等級。技術要求分解為“作業、操作難易程度”、“工作對象複雜程度”和“技術知識要求”三項因素。
3、勞動強度:是指不同崗位在生產過程中對勞動者要求體力和腦力的消耗程度和疲勞程度。勞動強度分解為“體力勞動強度”、“腦力勞動強度”和“工作班制”三個因素。
4、勞動條件:是指勞動場地的客觀環境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程度。勞動條件分解為“危害程度”、“危險程度”和“工作環境”三項因素。
以上四大要素分解為十二項因素,每項因素分為五級、一級為最高,五級為最低。
1、崗位責任是以崗位分類為基礎,以崗位責任制為依據,按在生產過程中所處的地位分級。直接生產的主要崗位為一級,後勤服務一般崗位為五級。
2、安全責任:按可能產生事故的機率和可能產生危害的嚴重程度分級。可能產生事故的機率高和程度嚴重的為一級,可能產生事故的機率低和危害程度很輕的為五級。
3、質量責任:按不同崗位在生產過程中,對企業最終生產、經營成果的影響程度分級,影響程度大並負主要責任的為一級,影響程度小負一般責任的為五級。
4、作業、操作難易程度:按崗位作業的工藝複雜程度或操作的難易程度分級。工藝複雜、精密度要求高,操作難度大、技術要求高的為一級,作業簡單、操作單一的為五級。
5、專業技能要求:按崗位要求應達到的專業理論知識,實際經驗和文化知識水平分級。要求具有本專業中專畢業,高級工技術水平,八年以上本專業工作經歷的為一級,初中畢業,熟練制的為五級。
6、工作對象複雜程度:按崗位看管設備、檢修安裝設備的範圍和技術設備的複雜程度或加工件的複雜程度分級。工作對象範圍大、非常複雜的為一級,工作對象範圍小、比較簡單的為五級。
7、腦力勞動強度:主要是按腦力和視力的緊張程度分級。需要腦力與視力高度集中、進行高度緊張而準確活動的為一級。只需要短時間註意、腦力和視力長時間處在松馳狀態的為五級。
8、體力勞動強度:主要是按體力消耗程度分級。完全依靠體力作業的重體力勞動的為一級,使用體力很輕的為五級。
9、工作班制:按常年從事不同的工作班制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程度分級。常年從事四班三運轉的為一級,常年從事正常班的為五級。
10、危害程度:按不同崗位所接觸的有毒有害物質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程度分級。主要指在勞動過程中經常直接接觸粉塵、雜訊、高溫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質的作業,危害程度分級按國家標準執行,暫時沒有國家標準的可參照行業標準執行。按危害程度分為五級,經過實測達到國家規定危害程度嚴重的為一級,無危害的為五級。
11、危險程度:按不同崗位作業的危險因素對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影響程度分級,危險作業主要指高空作業,高壓帶電作業,帶壓堵漏等作業。凡有國家標準的按標準執行,沒有國家標準的,按經常從事危險作業可能對勞動者人身安全造成嚴重程度的為一級。無危險作業的為五級。
12、工作場地差異:按工作場地客觀環境的差異分級。常年大部分時間(70%以上)在露天、地下、洞內及大容器內等條件下作業的為一級,室內作業的為五級。
- ↑ 李愛華. 崗位難度繫數評價分析方法[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 2010(7):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