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1个条目

審計原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審計原理

  審計原理審計的基礎規律,是審計抽象的帶有普遍性的道理,它不僅是形成審計理論的基本前提,而且也是審計過程的基礎意識。

國內外對審計原理的研究[1]

  現在國內外對審計原理的研究還很不充分,尚處於初步探索階段。在國外,系統地研究審計原理的成果不多。毛茨和夏拉夫合寫的《審計原理》一書,提出了八項審計原理:

  (一)各種財務報表和財務資料都有驗證的可能。

  (二)審計人員與企業經營者之間沒有不可避免的利害衝突。

  (三)為檢查而提供的各種財務報表和其他情報,沒有被當事人串通搞不正當的名堂。

  (四)企業有完善的內部管理組織,排除了對舞弊等不正當勾當的推測。

  (五)企業一貫應用一般公認的會計原則,使財務報表正確反映財務狀況經營成果

  (六)只要不提出明確的反證,可以判斷被檢查企業過去的財務狀況確屬真實,而且現在這種判斷也經得起將來的考驗。

  (七)審計人為了提出獨立意見而檢查財務資料時,完全以審計人的資格進行活動

  (八)審計人應承擔與其職業地位相稱的職業義務。

  我國目前對審計原理涉足甚少,多註重實用研究。而審計原理是審計的抽象,是審計之宗,故是最不應忽略的。歸納出三項審計原理:

  1.超脫監督原理;

  2.不完全責任原理;

  3.無株連原理。

審計原理的來源[2]

  (1)各種財務報表和財務資料都有驗證可能;

  (2)審計人員與企業經營者之間沒有不可避免的利害衝突;

  (3)為檢查而提出的財務報表和其他信息,沒有被當事人串通搞不正當的名堂;

  (4)企業有完善的內部管理組織,排除了對舞弊等不正當勾當的推測;

  (5)企業一貫應用一般公認的會計原則,使財務報表能正確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6)只要不提出明確的反證,可以判斷被檢查企業過去的財務狀況確屬真實,而且現在的這種判斷也經得起將來的考驗;

  (7)審計人為了提出獨立意見而檢查財務資料時,完全以審計人的資格進行活動;

  (8)審計人應承擔與其職業地位相稱的職業義務。也有人把審計原理稱為審計公設,因為它不證自明或無法直接證明,但又客觀地存在於審計之中。

參考文獻

  1. 張振文,曾永華.審計學原理[M].中國經濟出版社,1992年09月第1版
  2. 施潮,劉興敏,石大月,朱家華,李輝耀,黃運武,歐陽矩仲.新編商業經濟和商業企業管理知識手冊[M].經濟科學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ER.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審計原理"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