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外債適度規模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外債適度規模

  外債適度規模是指外債必要規模、吸收規模和安全規模的有機統一體,一國的負債規模是受一定時期國內經濟建設對外債的需求國際資本市場的可供量和一國對外債的承受能力三個因素共同制約的,其中外債承受能力是確定外債規模最重要的因素。

衡量外債適度規模的指標體系

  根據世界銀行的《世界發展報告》,國際上通用的外債規模衡量指標主要有以下幾個:

  (1)償債率。償債率為一國當年的外債還本付息額與出口創匯收入的比率。償債率被用於評價債務國償債能力的高低和債務風險的大小,它是目前衡量外債規模最重要的指標。一般認為這個比率應控制在20%以內,最高警戒線為25%。

  (2)負債率。負債率為一國或地區的當年外債餘額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負債率被用來考察一國或地區的對外負債與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狀況之間的關係,它反映了經濟總量對債務的負擔能力。該指標的國際警戒線為20%。

  (3)債務率。債務率為一國或地區的當年外債餘額與出口創匯收入的比率。債務率反映了一國或地區按目前的創匯水平對整體外債的負擔情況,該指標的國際警戒線為100%。

  (4)外債增長速度。外債增長速度就是指一國或地區年外債增長率。對此國際上並無固定標準,通常認為不應超過GDP的增長速度。

外債適度規模的影響因素

  1.財政赤字的大小和內在的發行狀況政府財政收入狀況和國內的籌資能力是國外公債產生的重要原因,如果政府的財政赤字很大,而國內居民的應債能力又不強,可適當提高外債的發行數量;反之,則應減少外債的發行。政府可以採用比較內外債邊際成本的方法對外債的規模進行調節,如果內債的邊際成本大於外債的邊際成本,政府可考慮增發外債來彌補赤字;如果內債的邊際成本小於外債的邊際成本,政府可減少外債規模,通過發行內債彌補赤字。

  2.儲蓄缺口(投資大於儲蓄的差額)的大小和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程度一國儲蓄缺口越大,國際收支逆差越大,政府舉借外債的規模也應當越大;儲蓄缺口越小,國際收支逆差越小,政府舉借外債的規模應當越小。政府可以通過一些經濟指標的變動來掌握經濟的運行狀況,從而對外債規模進行調整。一國儲蓄與投資的力量對比通過利率表現出來,當本國利率提高,表明其儲蓄缺口增大,政府可考慮增加舉債規模;反之,則應當減少外債規模。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通過匯率表現出來,當本幣匯率下降時,表現其國際收支逆差加大或順差縮小,政府可考慮增加外債規模;反之,政府則應當減少外債規模。

  3.外債的使用效益外債的使用效益高,政府即可適當增加舉債規模;使用效益低,則應減少舉債規模。國外公債的使用效益主要取決於兩類因素,一是外債的管理水平,主要包括:外債的使用率情況;投入的產業和部門;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兼顧直接效益與間接效益、局部效益與整體效益、微觀效益與巨集觀效益的關係等。二是外債運用的配套設施,主要包括:本國的技術消化能力;相配套的國內資金物資的落實情況;有利於引資的經濟政策等。

  4.舉借外債的成本政府舉借外債的成本較高,國外公債的規模應當減小;舉借外債的成本較低,國外公債的規模可適當增大。政府舉借外債的成本取決於以下因素:本國對外借債的渠道是否廣泛,尤其是獲得官方貸款的機會是否較多;政府對全球國際金融市場的分佈、類型及內部運作等信息的掌握程度;國際金融市場的資金供應情況;對外借款所需履行的程式和時間等等。

  5.本國國際清償力的大小國際清償能力指一國採取各種措施清償外債的能力,它既包括一國的國際儲備、本國商業銀行持有的外匯數額等靜態因素,也包括本國的出口創匯能力、國際融資能力等。如果本國的國際清償力提高,政府可適當增加舉借外債的規模;國際清償能力下降,則應減少舉債規模。

參考文獻

  • 肖鵬,李新華主編.《公債管理教程》.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2(09).第213頁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外債適度規模"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