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盧卡斯均衡經濟周期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盧卡斯周期理論概述

  盧卡斯周期理論(均衡經濟周期理論):認為經濟波動取決於生產者對價格變動反應的周期理論。

  盧卡斯周期理論由理性預期學派主要代表人物小羅伯特·盧卡斯(Robert E. Lucas Jr.)在1977年《對經濟周期的理解》與1978年《失業政策》等中提出。

  有兩個基本假定為前提:

  (1)廠商和工人被視為利益一致的一個集團;

  (2)生產者所掌握的經濟信息是不全面和不充分的。盧卡斯認為,經濟波動取決於生產者對其產品價格變動的反應。

  他從兩個方面闡述:

  (1)由於基本工人的勞動供給對於實際工資持久性變動的彈性很小,而對實際收入短期變動的彈性很大,因此,產品售價在觀點上的短期變動就會引發就業量的巨大波動。而產品售價在觀念上的持久性變動不會引起就業量的重大變動。因為生產者情願在他的產品售價高的時候工作以取得較高的補償,而把“休息”推遲到以後,反之,他會去“度假”,因為這時他的時間機會成本比較低。由此,工資或物價的短期微小變化,就能引起產量與就業量的顯著波動。

  (2)盧卡斯認為應引入“名義價格”的不確定性。即在物價總水平不確定環境中,生產者必須推測其中有多少是由通貨膨脹引起的,又有多少是因其產品相對價格的變動所造成的。這是生產者決定增加還是減少勞動供給量或產量的關鍵。總起來看,就業波動的幅度取決於生產者意識上的短期相對價格變動的程度。既然這種意識上的判別是依據其本身的經驗作出的,這就可能混淆一般的物價水平與各自的相對價格水平,以及價格的短期變動與持久變動,從而導致經濟全面波動的發生和發展。當貨幣存量意外地增加時,預期的一般價格水平將比實際水平低。這時!生產者誤認為是其相對價格的短期上漲而增加生產,進而引起總產量和就業的增加;反之,當預期的一般物價水平比實際水平高時,生產者誤認為他們相對價格暫時下跌,廠商減產,經濟就進入衰退。

盧卡斯周期理論的產生

  盧卡斯在弗里德曼貨幣主義基礎上作了進一步發展,提出了新古典經濟學的早期經濟周期理論,即“均衡經濟周期理論”。他試圖將經濟周期理論與經濟均衡分析的基本理論協調起來,也就是說經濟的周期波動與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個體行為和市場連續出清的價格機制並不矛盾。這裡的關鍵在於,他用“理性預期”代替了弗里德曼的“適應性預期”。因為適應性預期意味著經濟主體對於貨幣供應量的變化而採取的資產組合調整存在系統的誤差和較長的滯後效應理性預期假說則是經濟主體根據已知的信息所做出的最優預期,並且隱含地認為,預期誤差本質上是隨機的。

  在新古典理論中,產量和就業水平偏離其自然水平被歸因於“隨機衝擊”,這種衝擊在真實經濟周期理論中主要是“技術衝擊”,在盧卡斯周期理論中則主要是意外的、或者沒有預期到的貨幣供應的變化,它會對造成意外的總需求“衝擊”,假如市場參與者僅僅擁有局部市場價格信息,錯誤地將一般價格水平的上升當成他們個別產品相對價格的上升,引起價格預期誤差,這種“價格失察(Misperception)”導致產量和就業偏離其長期(完全信息)均衡(自然)水平,經濟出現波動。

  拓展了理性預期假說

  理性預期學派的先驅者穆斯在《理性預期與價格變動理論》中首先提出了理性預期的概念。他說“由於預期是對未來事件有根據的預測,所以它們與有關的經濟理論的預測本質上是一樣的。我們把這種預期叫做理性預期。”在預期和現實相互關係的視野內,理性預期和其他預期觀點的突出區別在於,理性預期的重點是預期和現實行為結果的一致性。由於經濟行為是人的理性行為,每個人都將有效地利用他獲取的信息來謀取效用最大化,因此,盧卡斯認為,建立包含人們主觀概率分佈與支配系統的真實客觀概率分佈一致性的模型是可能的。這意味著理性預期假說和經濟行為者主觀概率分佈等於系統的客觀概率分佈命題的等價性。根據這個思想,可以得出幾個推論:

  第一,對某一經濟變數的預期值必須是該變數的數學期望值。這一期望值即是該變數可能在長時期出現的平均數值的最精確的估計。

  第二,求出某一經濟變數的數學期望值時,經濟當事人必須有效地掌握和利用一切可能得到的信息。

  第三,可以利用的信息包括有關的理論與模型。

  對某一經濟變數的理性預期值,必須與預期者根據自己所使用的經濟模型推算出來的數值相等。同時,盧卡斯指出,一旦人們發現錯誤,會立即作出正確的反應,調整至與有關變數的實際值相一致的水平。因此,理性預期並不意味著是經過複雜計算後所作出的預期,而是指若進行計算其結果也大致相似的預期,隱含著進行分析比較和估算的主觀預期,它是在不同的已知條件下所作出的不同程度的判斷。盧卡斯將理性預期學說引入經濟學的分析中,其意義是深遠的:假說賦予每個經濟當事人,不論是政府還是個人,都有同樣的預期能力,只要他們具有同樣的主觀模型結構,同樣的信息成員的福利。

盧卡斯學說的學術特點與理論貢獻

  盧卡斯提出的上述理論極大地衝擊了傳統的巨集觀經濟理論。從當代西方經濟學發展的角度評論盧卡斯學說的學術特點與理論貢獻。

  第一,巨集觀經濟學的微觀化。

  以盧卡斯為代表的新古典巨集觀經濟學是作為凱恩斯主義巨集觀經濟學的反對者而出現的。凱恩斯主義財政與貨幣政策影響就業與產量的分析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是不能奏效的。凱恩斯巨集觀經濟學建立在古典的微觀經濟理論之上,它假定經濟主體的行為決策是理性的,所謂的完全競爭實際上暗含著假定經濟主體掌握了與決策有關的充分信息,而且假定經濟主體在進行決策時所預計的未來含有的情況總是符合於未來的現實。這種所謂的完全的信息和完全的預測實際上抽象掉了關於未來的任何不確定性。理性預期學派把分析的重點放在具有理性預期的公眾的行為上,分析這些經濟活動者如何按照理性預期進行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為,分析各種市場的供求變動、產量、價格和就業的決定。在對總量的分析中,是從分析微觀的經濟行為、經濟變數歸納和概括出巨集觀經濟行為、巨集觀經濟變數的變動關係,這樣,便把巨集觀經濟分析變成了一種純然的微觀經濟主體分析,建立了巨集觀分析與微觀分析內在一致的邏輯基礎。

  第二,時間序列分析與理性預期相結合,實現了巨集觀經濟分析的長期化和動態化。

  把預期作為影響經濟的一個因素引入經濟分析之中,是西方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特點。靜態預期的形成過分簡單,因而這種主觀的預期與客觀的經濟過程相差較遠。外推性預期比較接近於現實,但因為是非理性的,很大程度上要取決於預測者當時是悲觀還是樂觀的情緒,並不能完全如實地反映客觀經濟過程。最典型的是凱恩斯的非理性預期。適應性預期以過去預期的誤差,實際以過去的經驗為重要依據,強調了主觀預期對經驗的依從關係,因而易為人們所接受,但忽視了經濟主體的認識能力與主觀能動作用。而理性預期強調了對現實一切有用信息的充分掌握和運用,較科學地反映經濟行為主體預期的形成過程。盧卡斯強調了理性預期並同時間序列分析結合起來,對巨集觀經濟學的長期化作了獨特的貢獻。作為具有經濟理性的經濟人,為了進行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活動,就必須對經濟變動的趨勢做出合乎理性的預期,並根據這種理性預期,進行相應的決策。所以理性預期是在時間序列中進行經濟活動的經濟人所採取的理性行為。

  70年代以來,理性預期學說被富有成效地運用於一些“市場出清”的市場分析,例如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等。說明理性預期學派強調理性的經濟主體不會在同一方向重覆其錯誤而不改正的論斷是正確的。而在一個信息社會中,政府企圖長期利用欺騙公眾的手法來實現其政策目標是困難的,因為它損害了經濟當事人的根本利益。

  第三,維護了古典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從理論上揭示了菲利浦斯曲線的無效性。

  傳統的市場理論沒有包括不確定性因素,市場信息的不完全性始終是責難傳統市場理論,表明市場失敗的重要論據之一。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盧卡斯均衡經濟周期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简修芦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1月16日 05:16 發表

均衡經濟周期理論是內因論還是外因論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