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地貌旅游資源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地貌旅游資源

  地貌旅游資源是具有觀賞價值和一定吸引功能的地表形態的總稱。地貌是地球的內力和外力相互作用於地表物質的結果,是地球上各種地表形態的總稱。我國地貌格局是中生代燕山運動形成的,而現在的由西向東逐漸下降的地勢差別主要是喜馬拉雅運動的結果。

  地貌是構成區域風景總特征的基本條件,每一類風景總是與富有特定地貌形態的地域聯繫在一起。例如,瀑布、峽谷之類的風景多出現在具有流水地貌特征的地域上;沙丘、雅丹之類的風景則多分佈在具有乾旱地貌特征的地域上等等。在自然環境中,地貌既可以直接影響風景的總特征,也可以影響地表水,改變風景區的水景分佈體系;地貌還可以影響生物和氣候,形成某些獨特的風景氣候和生物景觀。

  地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旅游項目的興建和選擇。地貌不同,適於開展的旅游項目也有所不同。低山、丘陵、平原等地貌適宜開發觀光游覽型產品;高山地貌則適宜開發攀登探險、科學考察型旅游產品等。因此,在進行旅游規劃時,首先應該考慮該區域的地貌特點,揚長避短,突出特色。[1]

地貌旅游資源的特征[2]

  一、盆地旅游資源

  盆地作為一大尺度地貌旅游資源,其意義在於:

  (一)山地與平原相接,景觀結構完整;而且山地和平原的居民生活習慣、生產方式、經濟結構及交通聯繫均出現差異,是有利於旅游業發展的地方;

  (二)盆地常為山川相接處,常說的“山水”風光,只有在盆地表現得最充分;

  (三)按盆地成因(構造盆地、風蝕盆地及溶蝕盆地等),某些風蝕和溶蝕盆地中具有特異的景色特征;

  (四)盆地為獨立的地貌類型、豐富的地理和地貌單元,大多數盆地都具有山地、丘陵、臺地、階地的地貌類型。各具特色的地貌旅游資源奠定了在盆地內組織和設計具有較完整體系的獨特旅游區的基礎。

  世界各地及我國都有許多著名的盆地,如分佈有茂密熱帶森林,盛產多種名貴木材的位於非洲中部的剛果盆地;以葡萄種植和香檳酒釀造業聞名的位於西歐法國北部的巴黎盆地;湖面低於海平面約2米,深井水能自動流出的澳大利亞中東部的大自流盆地;內有大鹽湖,礦產豐富,山麓有灌溉農業的美國落基山與內華達山脈間的大盆地。中國有位於“古絲調之路”重要地段的塔里木盆地,這裡沙漠廣布,文物古跡豐富;有“沙漠綠洲”之稱的準噶爾盆地;有號稱“聚寶盆”的柴達木盆地,也稱為“鹽的世界”;有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風景優美,素有“天府之國”美譽的紫色盆地——四川盆地;還有具“火州”之稱,盛產哈密瓜的吐魯番盆地,及各地的一些中小盆地。

  二、平原旅游資源

  地貌學上的平原是指陸地上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下的寬廣低平地區。以較小的高度區別於高原,以較小的起伏有異於丘陵。按成因可分為沖積平原、侵蝕平原、湖成平原、海岸平原和冰蝕平原等。

  平原作為一種地貌旅游資源,其特征及旅游意義表現為:

  (一)平原地形低平坦蕩,幅員遼闊;

  (二)土地肥沃,宜於農耕和建創田園景觀;

  (三)交通便利、四通八達;

  (四)靠近河流或接近交通幹線,便於與外界聯繫;

  (五)人文景觀突出,生產發達,現代化水平較高;

  (六)園林建築或城市建築較多,對旅游者有較大吸引力。

  世界上著名的平原有:印度的恆河平原、日本的關東平原、歐洲的德波平原、東歐平原、前蘇聯境內的西伯利亞平原、俄羅斯平原、中亞西部的土蘭平原、澳大利亞西南部的納勒博平原及南美北部的亞馬遜平原等。這些世界著名平原大都位於河流兩岸或海濱,為各國主要的經濟區,是現代化建設與自然風光、歷史文物構成的旅游勝地。

  我國平原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是由江、河、湖、海沖積侵蝕而成。有土層深厚、土質肥沃、遼闊坦蕩、山環水繞、沃野千里的東北大平原;有由黃河、淮河、海河沖積而成的華北平原;有水網密集、河漢交錯、湖泊棋布的“魚米之鄉”長江中下游平原;有“桑基魚塘”、“蔗基魚塘”、“果基魚塘”密佈,土地高度集約經營的珠江三角洲平原等。平原是我國工農業的基地,也是人口密集的地區,文化發達,古跡眾多,是旅游的重要區域,我國許多著名旅游區,旅游城市都分佈於此。

  三、高原旅游資源

  海拔500米以上,頂面較平緩的高地稱之為高原。一般高原以較大的高度區別於平原,又以較小的起伏不同於山地。

  高原作為旅游資源,其旅游價值和功能與平原盆地相比有其特殊的旅游意義:

  (一)高原地勢高平坦蕩,給人以巨集偉開闊的感覺和享受;

  (二)輔之以特殊的,適於當地環境條件的生產設施和生活習慣,給人以廣闊博見,增長知識的享受;

  (三)在特定的地理位置上:突出氣候地貌物質組成及自然景觀的殊異特征等;高原作為宗教的起源地,對旅游者來說充滿了神秘感。

  世界各地高原廣布,最著名的高原旅游區有:位於西南亞,四周山地環繞,海拔1000-2000米的伊朗高原;位於土耳其境內,由地壘和陷落盆地構成的安納托里亞高原;有“非洲屋脊”之稱,由斷裂和熔岩構成的衣索比亞高原;法國中央高原;位於美國西南部,地勢高峻,岩石平坦的科羅拉多高原;位於美國西部,主要由熔岩組成的,地表呈波狀起伏的哥倫比亞大高原;巴西高原等。這些高原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有的經濟比較發達,大都是各國的旅游區。

  我國有著名的四大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是歐亞大陸諸座著名山系的集結地和河流的發源地,高原上集中了世界上大部分7000米以上的高峰,現代冰川,面積也很大,以高、大、新而引起世界科學界的關註,是登山運動愛好者和探險者嚮往的地方,民族風情濃郁,宗教文化獨特,令人神往;中國第二大高原內蒙古高原,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牧區風光及“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邊馬兒跑”的詩情畫境。藍天、白雲、綠草、畜群、蒙古包、駱駝等廣闊草原風光,給人以無限美好幸福的享受,由於氣候影響,使得區內草原、沙漠、戈壁等均有分佈;以黃土地貌景觀為特色的黃土高原,由於黃土的多孔性、垂直節理髮育、層理不明,透水性強,易沉陷等理化性質和所處位置的自然條件特殊,自然景觀以塬、梁、峁、溝等形式出現。還有人們為了適應當地的自然條件所創造出來的人文景觀——黃土窯洞等都十分引人人勝;地處我國西南地區的雲貴高原,高原面解體嚴重,除滇東地形較完整外,其他多斷層形成的山間盆地,大部分地區山嶺逶迤,峰巒疊嶂,地面崎嶇,山高谷深。雲貴高原是長江、西江、沅江的分水嶺,有不少深陡峽谷。發育的石灰岩地貌,諸多奇怪的石林洞穴,同時紅色風化殼發育完整,成為一個獨特的風景旅游區。

  四、山地旅游資源

  山地旅游資源旅游者來說有著較強吸引力,是地貌旅游資源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一種中等尺度旅游景觀,其景觀特征主要表現為:陸地錶面相對落差較大,坡度較陡,一般海拔在5m米以上,按位置由上向下分為山頂、山坡、山麓三部分。山頂是山的最高部分,有平頂、圓頂和尖頂。山坡是山頂至山麓的斜坡,有直形坡、凹形坡、凸形坡和階梯狀坡。在水平方位上山脊和山谷交替出現,景觀變化較大。山麓是山的最下部,下接平原和谷地,有明顯的轉折。按海拔高度可分為高山、中山和低山。按成因分為構造山、侵蝕山和堆積山。其中高大的可稱“山嶽”,呈條形脊狀延伸的可稱“山嶺”或“山脈”。它以明顯的山頂和山坡及較小的山頂面積區別於高原,又以較大的高度區別於丘陵。一般把山嶽和丘陵通稱為山。

  山地由於其地勢高、體量大、範圍廣,多可獨立成為旅游區。山景垂直變化大,氣候多樣,景色豐富,植被保存較好,給人以探勝、尋幽、避暑、攀登和滑雪之利,在不同時間,山會給人以不同的感受;春見山容,夏見山氣,秋見山情,冬見山骨;曉山高,夜山低,晴山近,雨山遠。從美學的角度來看,山嶽一般具有雄、高、重、幽、秀、險、奇、峻等特點,游人觀賞可獲得多種美感,是人領略美學藝術的集結點,也是賞美、育美的理想之地,是人類“共用空間”的樂園。山地自古就是美的風景區和游覽勝地。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我們的祖先對山有著特殊的感情。古代許多詩人、文學家對我國的山川都有過無數的謳歌稱頌。除美育功能外,山地還有其他一些對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功能。山地一般空氣清新、森林蓊鬱、花草叢生,較多地保留著大自然的風貌,有助於健身、健心,康復精神元氣。目前世界上興起的“森林旅游”、“森林浴”,其旅游對象就是環境優美的山地旅游資源。其次,山地可提供人們作為登山探險的基地。登山是鍛煉體魄,磨礪意志的最佳健身旅游活動之一。人們在登山的同時還可領略許多山地所獨具的旅游項目,如觀奇峰異石,流泉飛瀑;觀雲賞霧,觀日升落;登山滑雪、避熱納涼,、科學考察、狩獵觀鳥、冰川觀光等;再者,山地旅游資源不僅有自然觀光的功能,而且有豐富的文化旅游內容。很多山地區域內分佈有大量聞名遐邇的寺廟、宮觀、古城垣,有寨堡、古戰場遺址、摩崖題刻及造像等,可進行歷史、文化、宗教、科學考察等多方面的旅游活動。

  山地作為一種重要的旅游資源,我們按其功能將山地劃分為:

  (一)登山山體。主要指為體育登山活動開放的高大山峰。此類山地,海拔較高,有許多山終年積雪,適於人們進行登山和冰雪旅游。這類資源分佈較廣,如日本的富士山,俄羅斯的高加索山,南歐的阿爾卑斯山;美洲的安第斯山,中國的喜馬拉雅山、喀喇昆侖山、天山、貢嘎山、四姑娘山等等。

  (二)游覽名山。名山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歷史的產物之一,是從千千萬萬的普通山嶽中挑選出來的。從中國名山發展歷史來看,我國名山的特點和含義可以概括地說:名山是以具有美感的,典型的山嶽自然景觀為主體,滲透著人文景觀美,環境優良的山地空間綜合體。也就是說是以優美的天然山水為基礎,與悠久的歷史文化相結合而成的。

  名山景觀是一個地域範圍較大的空間綜合體。它下有基岩、地層,表有地貌形態、土壤、植被、流水和人類文明遺跡,上至天空中的雨、霧、風、雲、日、月光輝等。這多種因素在特定的名山空間之內,相互交映而形成種種有形、有聲、有色、動靜結合、賞心悅目的優美景觀。名山景觀是山嶽景觀的典型代表,不僅具有種種形象、形態、聲樂等美的空間上的交融和諧;而且還展示了時間上的變化,既留下地球發展過程中億萬年的極慢的節奏和旋律,還時刻進行著瞬息萬變、節奏極快的“演出”,如流雲、飛瀑等,體現出了形象美、色彩美、動態美、聽覺美等自然景觀。

  名山作為一種重要的旅游資源,具有極強的美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名山是一份具有美學、科學、歷史、文化經濟等多種價值的寶貴遺產,是上承幾千年、下傳千萬代的“傳家寶”。目前我國名山主要有:

  1.歷史文化名山。此類名山是在歷史過程中,由經濟的、文化的、軍事的、民族的等因素作用而形成的名山,如古代歷史文化名山“五嶽”:東嶽泰山、中嶽嵩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此類名山能激發游人思古之悠情,豐富人們的歷史文化知識。

  (1)東嶽泰山

  泰山因位於東方,故稱東嶽。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磅礴。泰山橫亘於泰安、歷城、長清市之間,莽莽蒼山;以“雄偉”著稱。泰山一年四季,晴、陰、雨景色各異;名勝還以不同特色劃分為麗(山麓)、幽(登山東路)、曠(登山西路)、奧(後石塢一帶)、妙(山頂)五個游覽區。

  泰山文物古跡很多,泰山石刻是一大奇觀,主要有李斯小篆刻石、漢張遷碑、經石峪、唐摩崖等珍貴碑刻。泰山山麓的岱廟為泰山第一名勝。泰山雄偉多姿,還有聞名的“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雲海玉盤”四大奇景。

  (2)西嶽華山

  華山位於陝西華陰縣城南,海拔2160米,其最大的特色是以險峻著稱。華山五峰為落雁(南峰)、朝陽(東峰)、蓮花(西峰)、玉女(中峰)、雲台(北峰)等峰。

  華山腳下的西嶽廟是歷代帝王祭祀的神廟,創建於西漢,至今仍保存著明、清以來的古建築群。因其形制與北京故宮相似,所以有“陝西故宮”之稱。

  (3)南嶽衡山

  衡山位於湖南中部知山等縣境內,海拔1290米。南嶽古木參天,終年翠綠,奇花異草,四時鬱香,以風景秀麗著稱。南嶽廟是衡山最大的殿宇。祝融峰之高、藏經樓之秀、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稱為衡山四絕。近年又開闢了麻姑仙境、穿岩詩林等新景點。

  (4)北嶽恆山

  恆山位於山西省渾源縣東,海拔2017米,相傳4000年前舜帝巡狩四方,見此山山勢雄偉,遂封北嶽。恆山分東西兩峰,雙峰對峙,渾水中流。

  北嶽山上怪石嶙峋,古樹參天,蒼松翠柏之間散佈著樓臺殿宇,以幽靜著稱。恆山景觀之最,為懸空寺,建於恆山金龍口西崖峭壁上,據《恆山志》記載,始建於北魏晚期(約公元6世紀),全寺有殿宇樓閣40間,在陡崖上鑿洞插懸梁為基,樓閣間以棧道相通,風景優美,別具一格。(5)中嶽嵩山

  嵩山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境內,海拔1440米,以峻聞名,嵩頂有峻極峰,是嵩山最高峰。嵩山東端中嶽廟,是我國最早的道教廟宇。嵩岳寺塔始建於北魏,為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磚砌佛塔。嵩陽書院是我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嵩山西部北麓少林寺,是我國佛教禪宗發源地,也是中華武術——少林拳的發源地。

  近代歷史名山,還有如井崗山、韶山、延安寶塔山等,此類名山能使人獲得豐富的革命歷史知識,是人們緬懷革命先輩的場所。

  2.宗教名山。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由於宗教的因素而形成的名山。在中國較有影響的佛、道兩教,在其教義、教規的發展中,都講求一種修煉,需要找一遠離塵世、山水幽靜的場所出家修行。如我國土生土長的道教,道家對自然的崇尚和返樸歸真的追求,使名山勝水成了道士們崇奉和嚮往的去處,他們選擇清凈優美之處建立宮觀,修身養性,採藥煉丹,以尋求得道成仙,並把這些地方稱之為神仙居所,由此形成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以及十洲三島等一大批道教名山,其中十大洞天所依山嶽為:河南王屋山、浙江黃岩委羽山、青海西傾山、陝西華山、四川青城山、浙江天台赤城山、廣東羅呼山、江蘇茅山、太湖西洞庭山和浙江括蒼山。最有影響的有湖北武當山、山東嶗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龍虎山四大道教名山。隨著佛教在中國的傳播,特別是禪宗佛教興起之後,逐漸選擇風景秀麗的清靜名山建造巨剎,供僧侶修持和信徒禮佛,於是“天下名山僧占多”。隨之,興起了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的“四大道場”。此外,我國還有八大佛教名山:北京香山、陝西終南山、河南嵩山、浙江天台山、雲南雞足山、湖南衡山、江西南山、江蘇狼山。目前我國各地有一些著名的宗教名山,均已成為各地著名的風景名勝區。

  3.風景名山。以優美的自然景觀、山嶽環境,奇特的地貌岩石造形,豐富的色彩,茂密的森林,神奇的雲霧變化等為景觀來吸引旅游者的山體。如中國著名的黃山。黃山於1987年與泰山同期記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雙項名錄中。在帝王封岳時,黃山因其位置偏僻未被髮現,湮沒了很長時間。然而,一經被髮現則一鳴驚人,成為名山之最,享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黃山確實具有集天下美景於一山的特點,其兼有泰山之雄、華山之險、衡山之雲、峨眉之秀、廬山之飛瀑,並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聞名天下。其次還有三清山、武陵山、千山等。

  4.療養型山地。由於自然環境優美,及地理位置的優越而成為避暑、療養地的山嶽。如中國著名的避暑勝地廬山。廬山的自然風景之美是不容置疑的,但在眾山之中,其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有兩點:一是地處華中腹地盛夏避暑的溫涼山地小氣候,使它成為古今中外著名的避暑勝地;二是文化景觀頗具特色。這裡保留有眾多東西方風格不一的各式別墅,有宋代四大書院之一的白鹿洞書院,有上千歷代名人為廬山而作的詩篇。其次還有天目山等。

  5.城郊名山。主要指位於主要城市郊區的一些中小型山體:由於位置較為特殊,離客源地近,儘管景觀價值不太高,但對旅游者卻有較大吸引力,如北京郊區的香山、昆明的西山等。

地貌旅游資源的類型[2]

  地球錶面千姿百態的地貌形態,是在地球內營力和外營力的相互作用下形成與發展變化的。由於內外營力是在各地區及不同時間內的組合、作用強度和表現形式不同,各地區的地質構造、岩性不同,因而形成乾差萬別的地貌形態。

  一、按地貌旅游資源的規模分類

  地貌旅游資源按規模可分為大尺度地貌、中尺度地貌、小尺度地貌三個層次的旅游資源:

  (一)大尺度地貌旅游資源是指一個地區總的地貌格局和規模,範圍大的各類地貌單元。大尺度地域,最能吸引有條件作較長時間、較長距離旅游的旅游者,即從一個自然帶到另一個自然帶的旅游(緯度地帶差異),如海濱到沙漠、平原到高原和盆地的旅游。

  (二)中尺度地貌旅游資源是指構成大地貌單元的一個個風景地貌實體,其範圍處於大、小尺度風景旅游資源類型之間,地形輪廓由內營力和外營力兩種作用控制,觀賞價值以中景、側景、全景為主,能使旅游者獲得雄險、峻峭、秀麗、幽靜、高遠和深遠等美感。如處於同一地貌單元的不同部位的地貌景觀。

  (三)小尺度地貌旅游資源是指構成中尺度地貌的一些單體地貌旅游景觀實體。如山峰、洞穴、峽谷、峰林等。小尺度地貌旅游資源與中尺度地貌旅游資源並無嚴格界限,有的景觀地貌旅游資源是屬於中小尺度之間,可按實際情況而定。小尺度地貌資源體量較小多以單體類型出現,地形輪廓清晰,觀賞價值以近景為主,由於形象輪廓鮮明生動,在旅游者心中易形成情與景、意與境的交融局面。

  二、按地貌旅游資源的基本形態分類

  大陸地表通常可分為五種地貌形態:平原、盆地、高原、山地、丘陵。各種地貌均具有旅游價值,只是人們的興趣點不同。

  (—)平原、盆地、高原是人類主要聚居地,人類長期的生產活動不同程度地改變了那裡的原始生態景觀,所以其常以人文景觀為主。

  (二)山地和丘陵不適宜人類居住,也不適宜傳統經濟的發展,因受人類的影響較少,較多地保留了原始的生態環境,這在客觀上為現代人旅游提供了更多的條件。較高的海拔,茂密的植物使得山地的空氣清新、負氧離子濃度高,有利於人體健康。登山不僅健身、康體,更有益於鍛煉人的精神與意志。不同岩性的山石、山體在內外地質營力的作用下形成了或雄偉、或險峻、或幽靜的栩栩如生的奇特景觀,加上茂密的植被和習習涼風,給人們全方位的美的享受。

  還有一地貌單元是海洋,金色的海岸、陽光、沙灘、礁石、水中的魚類、海底的珊瑚均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三、按地貌旅游資源的成因分類

  按地貌旅游資源的成因還可分為構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乾旱風沙區地貌、冰川地貌、湖成地貌、熔岩地貌等。

特殊地貌旅游資源[2]

  在地質歷史長河中,由於地貌成因的不同,不同地貌其外顯景觀也各不相同,一些觀賞價值較高的就成為重要的旅游資源。

  (一)冰川地貌旅游資源

  主要由冰川的侵蝕和堆積作用形成的對旅游者有吸引力的地貌旅游資源。冰川形成於雪線以上的常年積雪區。所謂雪線就是當年的降雪和融雪達到平衡的高度。雪線以上地區,全年積雪不會完全融化,積雪逐年積累,為冰川發育創造了條件。

  固態降水落到雪線以上的地區,保存下來形成雪蓋。與此同時,新雪通過升華再結晶作用,棱角消失,變圓,成為粒雪。隨著雪蓋厚度的增加,下部粒雪受壓,便以塑性變形來提高其密度,於是升華再結晶作用便讓位於重結晶作用,使粒雪晶體相互緊密地結合起來,形成塊狀冰川冰。冰川冰是冰晶的聚合體,在低溫條件下結合得十分緊密。但當接近融化時,冰川冰就顯得不穩定,呈現冰、水、汽三相並存局面,這是冰川之所以能實現塑性變形的原因。因此,只要地表或冰面有適當的坡度,一定厚度的冰體就會在重力作用下向雪線以下地區緩慢流動,伸出冰舌,形成冰川。

  其類型分為現代冰川地貌和冰川遺跡。具有觀賞性的冰川景觀類型特征多種多樣,典型的如冰川、冰洞、冰巢、冰塔、“U”形谷、冰鬥、角峰、刃脊等。目前現代冰川旅游資源主要分佈在高緯度和高山寒冷地區,如南極、我國的青藏高原等。冰川遺跡地貌旅游資源分佈也較廣,如我國的廬山、天目山等地。

  我國現代冰川大量分佈在西部高山地區。天山地區的冰川集中在烏魯木齊到庫車的兩側山地中。烏魯木齊以南100公裡處的勝利達阪,有冰川77條,晶瑩眩目。這裡冰峰高聳,冰川倒瀉,雪蓮盛開,雪雞飛舞,夏日間野花爭妍,彩蝶翩翩,宛如人間仙境。四川貢嘎山東坡的海螺溝,冰舌向下延伸到海拔2850米處,深入林線,冰川與森林共存,一般游人皆可到達。海螺溝的冰川從4800米高處的雪線流下,落差超過一千米,似一幅巨大的冰瀑布。李白有兩句詩形容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乾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是誇大,世界上最高的瀑布也不到一千米。但這兩句詩拿來形容這裡的冰瀑布倒是非常恰當。海螺溝不但有冰川、森林,而且還有溫泉和各種動植物,是我國一座極為出色的冰川公園。祁連山也多冰川。這裡景色蒼涼,李白詩:“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指的就是祁連山,因當時匈奴視祁連山為天山。現在在離甘肅嘉峪關100公裡處開闢了一所祁連山冰川旅游區,位於面積達2萬多平方公裡的自然保護區內。雲南玉龍雪山的冰川是亞洲緯度最低的現代冰川。玉龍雪山不但有現代冰川,而且有第四紀冰期的冰川遺跡,各類冰川地貌齊全,可稱為我國的“冰川博物館”。

  (二)流水地貌旅游資源

  由地表水的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而造成的地貌為流水地貌;對旅游者吸引度最大的是峽谷,峽谷旅游資源常以“雄偉、險秀、寂靜、隱蔽”的特色為旅游者所嚮往。其雄偉表現在大山連綿,高陡出眾,峽谷夾其間,可謂氣勢磅礴。險的含義有三,一為谷坡陡峭而險,二為谷底多急流而險,另一為谷線曲折、繚繞而線路險峻。秀指山色、樹木、花草和間斷點綴的怪石及小的地質構造,秀還表現在偶有布設的小型建築物和建築群。隱蔽是山地形態造成的,人們的視野局限在“一線天”之中,加上谷線彎曲的連鎖山關,可聞其音而不見其形,隱蔽的另一含義是交通咽喉的閉塞位置,旅游者置身其中,必然產生掩塞隱蔽之情。世界著名的峽穀風景有北美的科羅拉多大峽谷,長達440公裡,深約830米,氣候乾燥,植物甚少,岩石具有不同顏色,美國已闢其為國家公園;中國著名的虎跳峽,峽谷位於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境內,全長]6公裡,高差達3790米,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深的峽谷之一。

  (三)岩溶地貌旅游資源

  岩溶地貌的基本特征,分地表與地下兩大部分。地表石灰岩地區形成各種不同的岩溶地貌形態,最能吸引游客、具有觀賞價值的,要數峰叢、峰林、孤峰、漏斗和石芽。峰叢和峰林是由石灰岩遭受強烈溶蝕而成的山峰集合體,孤峰是岩溶地區孤立的石灰岩山峰、是岩溶作用發育到後期的產物。漏斗是一種平面輪廓為圓形或橢圓形的窪地,其下部常有管道通往地下,如果通道被粘土或碎石堵塞,則可積水成池。石芽是地表水沿著坡面上的節理和裂隙,經散流溶蝕和雨水淋溶作用形成的。凹者為槽,凸者為芽,因石芽排布如林,故又稱石林。地表雖高度不大,但造型豐富,形象逼真。

  地下的岩溶形態主要為溶洞。形態各異的溶洞或是和地下水的動態有關,或是和地質構造有聯繫。有些溶洞內還經常充滿水,形成地下河、地下湖和地下瀑布。在洞穴內,有眾多洞穴堆積物。這些堆積物相應形成一些特殊的形態,尤以化學堆積物堆成的形態最為絢麗多彩,如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幕等。石鐘乳是地下水從洞頂滲出時,碳酸鈣滯留在洞頂上的小水滴的四周沉積,以後逐漸積累伸展成懸掛狀的突起,從洞頂向下懸掛;石筍是從洞頂滴落下來的水濺到洞底,其中碳酸鈣逐漸沉積起來堆積而成,它形似竹筍而得名。當石鐘乳和石筍各自向相對方向伸展,最後連接起來就成為石柱。從洞壁沿裂隙滲出的水,碳酸鈣呈片狀沉積,如同帷幕一樣展開,故稱石幕。洞穴最為發育的地區為南方濕潤的熱帶和亞熱帶氣候區,最為集中在黔、桂、滇和川、湘西、鄂西和粵北等地。

  廣西桂林至陽朔的灕江兩岸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風景最優美的岩溶風景區之一,素有“甲天下”和“碧蓮玉筍世界”之美譽。灕江兩岸幾百座石峰,呈現出四野皆平地、千峰直上天的氣勢。灕江水清澈透底,逶迤流轉於千峰萬壑之間,映得群山碧翠。唐代詩人有“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之名句。這一帶還發現洞穴三百餘處,深邃幽奇;洞內石灰岩沉澱物琳琅滿目。景區富有“陽川百裡儘是畫,碧蓮筍里住人家”的詩情畫意。

  此外,還有被稱為“造型地貌博物館”的雲南路南石林。廣東肇慶星湖的岩溶峰林景區。被譽為中國第一洞的貴州織金洞。江蘇宜興的張公洞、善捲洞、靈谷洞,浙江桐廬瑤琳仙境、金華雙龍洞,福建永安市的桃源洞等,都是著名的岩溶景區。許多岩溶地區作為旅游資源具有很高的吸引度。

  (四)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多發育在紅色沙礫岩地區,是地質歷史時期山間盆地在內外地質營力的作用下發育而成的地貌。從地質時期的白堊紀到第三紀,我國很多地區(主要分佈於中國東部及東南)發育了一套紅色的沙礫岩層,簡稱紅層。紅層的形成,是由於當時氣候乾熱,乾、濕季交替明顯,沉積在地勢低窪盆地中的碎屑物,經過強烈氧化,富集紅色的氧化鐵,使岩體呈現紅色,由於氧化鐵富集程度的差異,岩層出現有紫色、絳紅、淺紅等色彩變化。紅層膠結與固結程度普遍較差,岩石硬度較小,易受風化侵蝕。由於侵蝕、風化剝落、重力崩塌等的綜合作用,形成了地形頂平、身陡、麓緩的方山、石牆、奇峰、石柱、赤壁、岩洞等奇險的丹崖赤壁地貌。因最早是在廣東仁化縣的丹霞山發現,且最典型,故地質學家將其稱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景觀特點是丹山青水、精巧玲瓏。仁化丹霞山是我國典型的丹霞風景區,20多座崗丘,臨江拔起,色渥如丹,燦若雲錦。位於閩北崇安縣的武夷山風景區,36座峰巒雄踞於九曲溪畔,形成“曲曲山迴轉,峰峰水抱流”的丹霞山水和深邃、幽奇的洞穴景觀。並且山地動植物種屬眾多,有許多特有種屬。

  (五)風沙地貌旅游資源

  風沙地貌是指在乾旱或內陸地區由於強風、流沙和間歇性地表水等因素造成的風化、侵蝕和堆積地貌。風沙地貌對旅游者較具吸引力的景觀有雅丹地貌等。雅丹地貌是乾旱區的一種風蝕地貌,指巨厚的湖相沉積層上發育的陡壁小丘與風蝕溝槽、窪地相間分佈的地貌組合。遠望這種地貌,很像城市的街道與建築結構,然而人跡全無,故俗稱鬼城。這種地貌在中國新疆羅布泊附近的雅丹地區最典型,因而命名為雅丹地貌。

  (六)海岸地貌旅游資源

  在海岸地帶受風浪、沿岸海流、潮汐和生物作用,在地殼構造運動、岩性以及大海河流等的影響下所形成的對旅游者有吸引力的地貌,包括海蝕地貌和海積地貌。此類旅游資源不僅能供人觀光游覽,更重要的能為游人提供三S旅游環境(陽光Sun、海洋Sea、沙灘Sand)。典型的如地中海沿岸的黃金海岸、中國的北戴河等。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丁季華.旅游資源學.上海三聯書店,1999年
  2. 2.0 2.1 2.2 董曉峰.旅游資源學.中國商業出版社,2006年01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HEHE林,连晓雾,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地貌旅游資源"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