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物資儲備支出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國家物資儲備支出(expenditure for material supply reserves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目錄 |
什麼是國家物資儲備支出[1]
國家物資儲備支出,是國家為防備因各種難以預見因素的發生所造成的重大意外事故和國民經濟的重大脫節而形成的物資缺口,有計劃地建立國家物資後備而安排的財政支出。
我國國家物資儲備支出的構成[1]
我國的國家物資儲備由國家儲備和地方儲備構成。國家儲備是由國家統一建立的,並通過國家預算的專項撥款實現的物資儲備,包括為儲備物資所需要的資金和管理費用。通過國家預算形成的物資儲備,不能輕易動用。對於國家儲備的動用,國家規定了嚴格的程式和集中的批准權,只有在特殊情況下,經過國家計委和有關部門的特許,方可臨時借用或挪用。地方儲備是按國家制度規定,由地方各級政府建立的物資儲備,儲備所需要的資金和管理費用由地方各級政府在地方預算中撥專款支付,主要用於解決地方性的重大物資供給缺口。如從期限和目的劃分,國家物資儲備又可分為長期儲備、當年儲備和生產儲備。
國家物資儲備支出的意義[2]
國家物資儲備支出是由財政專門撥款購買特定物資的支出,包括儲備物資的資金和管理費用。國家物資儲備是國家的長期性戰略儲備,它是國家最重要的後備力量,是社會再生產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一是要預防各種意外事故的發生,其有效的方式是建立可靠的財政後備基金。二是一旦事件發生之後,有足夠的力量去消除影響。在社會再生產的過程中,各種意外事件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首先,我國現在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工農業生產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尤其是農業生產,基本上還是靠天吃飯的局面。沒有後備力量欠收年份的再生產很難應付自如.其次,國家人力。物力。自然資源利用等即使有一個較為科學可行的計劃,在執行過程中由於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不可能完全按原計划進行。這樣,就會出現國民經濟各種比例關係不協調的情況。有了後備,可以使訃飛6執行有迴旋餘地,及時補救缺口,將危害減少到最低限度,並努力使不利化為有利,變被動為主動。再次,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擴大,和國際市場的聯繫日益密切,增強國家物資儲備也是必要的。
國家物資儲備支出的社會經濟效應[1]
國家物資儲備支出的社會經濟效應,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國家物資儲備是抵禦自然災害和重大意外事故的物質基礎
在人類社會經濟生活中,自然災害是破壞社會生產和造成人們生活嚴重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地震、颱風、海嘯、洪水泛濫、嚴重下旱、病蟲害等,都可能形成巨大危害。同時,由於各因素的綜合作用,人類社會自身的重大意外事故的產生也是難免的,如戰爭爆發,化學物質、核材料的泄漏造成重大生態破壞和人身傷亡,重大交通事故造成生產中斷等。無論是自然的或非自然的因素造成的災害與事故,都將會產生對各種物質資料需求的急增,如果國家擁有足夠的物質儲備,即可投入使用,起到抵禦或減輕災害事故的破壞性,穩定生產和人民生活,穩定國家的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國家物資儲備是自古以來任何一個國家為應付不測事故的重要物質條件,是國家安邦治國的重要國策之一。
2.國家物資儲備是剋服社會產品供求不平衡的重要條件
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供求不平衡是經常性的現象,供求平衡永遠是相對的。一般情況下,國民經濟中出現局部的、個別產品的供求不平衡,通常可以通過生產者自身的行為來調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供求引起的價格變動也將對生產產生自動的調整。但有些情況造成的一些年度供求的缺口,卻不是僅通過市場調整生產方向就能實現的,而必須補充必要的物資投入,才能緩和供求矛盾。如全社會的固定資產更新在某些年份較為集中,這可能使正常的固定資產建設難以滿足需求,因此往往需要動用一些國家儲備投入生產來緩解。而人口增長在不同年份的不平衡,也會造成一定年度內因人學、就業、住房等方面的超常需要,引起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供求的不平衡。再如科技發展帶來的產品更新換代,消費傾向的變化,甚至資源開發、原材料供給、運輸條件等方面的變化都可能引起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出現供求不平衡。如果這種不平衡已不能靠市場和生產者自動調節,動用國家物資儲備就成為必要,否則會引起一定年度內重大的物資供給缺口,影響再生產的順利進行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因此,國家物資儲備不僅是應付不測的條件,還是國民經濟能長期健康發展的物質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