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起式基金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發起式基金指基金管理人、基金公司股東及高管作為基金髮起人,並認購基金的一定數額發起設立的基金,其將投資者和基金髮行人的利益進行了綁定,提高了基金管理人的責任心,同時有助於增強投資者信心。
從發起式基金設立的目的來看,主要是通過對基金管理人推出了最低認購標準以及鎖定期的規定,最終實現管理人和投資者利益綁定,以此來督促管理人提升長期投資業績,實現與基金持有人“利益雙贏”。
首先,發起式基金具有“寬進嚴出”的特點。所謂“寬進嚴出”是指設立門檻較低,一方面,大幅降低了基金募集門檻至5000萬元、募集人數不少於200人;另一方面,除法規規定的退市條件外,發起式基金強化了退出機制,如發起式基金在合同生效3年後的對應日,若基金資產規模低於2億元,基金合同將自動終止。
其次,發起式基金對發起資金最低認購標準和持有時間做出了規定。發起資金認購新基金的金額不少於1000萬且持有期限不少於3年。這樣的規定,將基金發行人的利益與持有人的利益真正的捆綁在一起,有利於穩定基金管理團隊,減少管理人員流動性,同時也為推行新基金激勵政策留下了想象空間。
發起式基金作為一種新的基金結構形式,要求基金公司申請募集發起式基金時,使用發起資金認購新基金的金額不少於1000萬元,且認購份額的持有期限不少於3年。發起資金的來源包括基金公司股東資金、公司固有資金、公司高管人員或具有基金經理資格的人員。同時,為鼓勵基金公司主動與持有人綁定利益,發起式基金募集成立的門檻將大為降低。募集規模不少於5000萬元、募集人數不少於200人時,基金管理公司即可辦理髮起式基金合同生效備案程式。
發起式基金具有普通公募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唯一不同的是基金管理人及高管作為基金髮起人認購基金一定數額;簡單說就是基金公司首先認購一部分份額,然後再公開募集。基金的投資業績主要受市場的走勢和基金經理的投資管理能力影響,與設立的方式關係不大。其業績和資本市場走勢、管理人投資管理能力也是息息相關的。因此,不同類型的發起式基金和相同類型的普通公募基金的風險收益是匹配的。並不是不虧錢的。
市場上共有40多只發起式基金,那麼,投資者在選擇購買上又應該註意哪些問題呢?
第一,選擇風險收益匹配的基金。俗話說,沒有最好的基金,只有最適合自己的基金。投資者需要根據家庭收入狀況、投資期限結構、投資期望及理財目標等方面確定自己的投資偏好,然後瞭解基金類型及其風險收益特征,通過合理的資產配置和基金類型配置,來達到個人風險收益與基金資產風險收益的匹配。由於發起式基金髮起資金份額鎖定期為3年,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投資者可以做一些長線資金投資安排,實現與基金管理人真正意義上的“風險共擔、利益捆綁”。
第二,精挑細選、精打細算。投資者可能觀察到,發起式基金與基金公司自有資金認購行為,具有異曲同工之妙。整體上來講,基金公司用自有資金購買的基金一般業績表現良好;而對於設立申請發起式基金,基金管理公司更會綜合考量中長期市場預期以及管理團隊中長期業績的信心程度等方面,選擇基金公司擅長的投資類型進行新產品發行。如果市場形勢好轉,相信部分權益類投資能力突出的基金管理人會選擇適時推出權益類發起式基金產品。投資者可以選擇那些過往投資業績優異的基金管理公司發行的發起式基金產品。當然利益捆綁並不等於“只賺不賠”,發起式基金與其他普通基金一樣存在虧損的可能,這一點投資者在購買前一定要有正確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