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廈門大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厦大)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
廈門大學(Xiamen University)

廈門大學網站網址:http://www.xmu.edu.cn/

目錄

廈門大學簡介

  廈門大學(Xiamen University)簡稱'廈大'。廈門大學是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21年創建的,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也是我國唯一地處廈門經濟特區的 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現任校長為張榮,黨委書記為朱之文。

  1985年來,學校秉承“自強不息,止於至善”的校訓,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成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居國內一流、在國際上有廣泛影響的綜合性大學。建校迄今,已先後為國家培養了14萬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廈大學習、工作過的兩院院士達50多人

嘉庚纪念馆
放大
嘉庚紀念館

  學校占地7868畝(524.5公頃),校園環繞廈門灣,依山傍海,成為國內公認的最美麗的大學校園之一。校舍建築面積135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411萬冊。校園高速信息網路建設的規模、水平居全國高校前列,併成為CERNET2的主接點之一。

  目前,廈門大學正昂首闊步朝著“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奮鬥目標邁進。

廈門大學的歷史沿革

  1919年8月,陳嘉庚在上海聘任全國教育界名流蔡元培、黃炎培、汪精衛、餘日章、郭秉文、胡敦復、黃琬、葉淵、鄧萃英等10人為籌備員。1919年10月召開私立廈門大學籌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擬訂《廈門大學組織大綱》,會議推舉鄧萃英為廈門大學首任校長、鄭貞文為教務長、何公敢為總務長。1921年4月6日,廈門大學借集美學校舉行開校式,初創時為私立,設有師範(包括文、理科)、商學兩部。1921年7月4日,林文慶接受陳嘉庚先生邀請繼任廈門大學校長, 在林文慶校長掌校期間,陸續增設工學、新聞、法學、醫葯等科系,初步建成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到民國19年(1930)擴充為文、理、法、商、教育5個學院、21個系。民國25年合併為文、理、商3個學院、9個系。學生由開始時的136人發展到300多人。

  1937年7月1日,經陳嘉庚函請,南京國民政府同意將私立廈門大學改為國立。1937年7月6日,著名物理學家、清華大學教授薩本棟博士任廈門大學校長。1937年9月4日,由於日軍侵犯廈門,學校遷鼓浪嶼;11月間,學校定出遷汀計劃;12月24日,開始遷移;於1938年1月12日安全抵達。5月間,廈門大學校舍被被日寇炸毀。在閩西長汀期間,師生剋服重重困難,堅持教學,學校規模不斷擴大。到抗日戰爭勝利時,廈門大學設置文、理、法、商4個學院、15個系,學生從300多人增加到1000多人。1945年9月19日,國民政府行政院任命汪德耀博士為國立廈門大學校長。1946年6月1日,廈門大學校本部開始遷回廈門,長汀各界在體育場舉行歡送大會,贈送大匾額一塊,上刻“南方之強”四個大字。遷回廈門以後,陸續增設海洋系、國際貿易系和法律系的司法組,學生增至1600多人。1949年1月31日,前校長薩本棟在美國逝世,按其遺囑將骨灰安葬在廈門大學校內。

  1949年10月17日,廈門解放,廈門市軍管會於10月20日委派軍代表吳強、肖楓接管廈門大學,組建新的廈大黨支部。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經濟學家王亞南教授為廈門大學校長。1951年,原省立福建農學院併入廈大,改成廈門大學農學院,原私立福建大學的政治、法律、經濟三系併入廈大。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大調整,廈門大學成為文理科的綜合性大學。原來的航空系、海洋系、土木系、電機系、機械繫、法律系、企管系分別調整到南京航空學院山東大學浙江大學、華東水利學院、華東政法大學上海財經大學。1954年教育系調整到福建師範學院。1958年新建福州大學時,廈門大學又將數學、物理、化學三個系部分專業教師、學生以及有關圖書、儀器、設備等調撥到福州大學。1958年7月,廈門大學下放歸福建省管理。1963年9月,經中央批准,廈門大學改為直屬教育部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

  1966-1976年期間,廈門大學下放給福建省革命委員會領導,大批幹部、教師被下放農村,有一部分充任中學教師,有的改行做其他工作。1966~1970年,廈門大學停止招生5年。1971年,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時有9個系,除保留1966年的8個系外,福建師範學院教育系遷回廈大開辦。1972年,廈門大學水產相關係調出成為廈門水產學院,1979年調往上海,後發展為上海海洋大學。

  1981年12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首批碩士、博士學位授予單位。1986年9月12日,舉辦試辦廈門大學研究生院成立大會。1995 年7月,廈門大學進入國家“211工程 ”建設行列。1996年,廈門大學成為首批獲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1997年4月,廈門大學“211工程”通過教育部組織的專家審定立項建設。2001年2月,被列入國家“985工程”一期重點建設高校之一。2001年4月6日,廈門大學漳州校區奠基興建。2004年,廈門大學被列入國家“ 985工程 ”二期重點建設高校之一。2004年7月,廈門大學被增列為中管高校。2005年底,廈門大學本科教學工作水平以“優秀”的成績通過教育部評估。2012年,學校成立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分校位於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占地900畝,總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

廈門大學的辦學條件

院系設置

  學校設有研究生院和21個學院(含55個系),擁有1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31個專業可招收培養博士研究生,217 個專業可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79個專業可招收本科生;擁有1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2個博士後流動站,5個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8個學科項目列入國家“九五”“211工程”建設,11個學科項目列入國家“十五”“211工程”建設,11個創新平臺和基地被列為國家“985工程”二期建設。

師資力量

  學校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有專任教師228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29人;兩院院士18人(含雙聘院士8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7人,博士生導師458人,列入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8人,列入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56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1人、講座教授9人;有2個國家創新研究群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

學科建設

  截至2013年12月,該校擁有擁有3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有5個一級學科和9個二級學科國家級重點學科(涵蓋38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26個博士後流動站,9個國家人才培養基地。此外,哲學等46個一級學科被確定為福建省重點學科,理論經濟學等17個一級學科被確定為福建省特色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電腦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戲劇與影視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建築學、土木工程、電腦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軟體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中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戲劇與影視學、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藝術學理論、設計學

  專業碩士學位點

  工程碩士、翻譯碩士、法律專業碩士、工商管理、高級經理、會計專業碩士、物流工程、項目管理、公共管理碩士、社會工作碩士和教育碩士等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理論經濟學(0201)、應用經濟學(0202)、化學(0703)、海洋科學(0707)、工商管理(1202)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國際法學(030109)、高等教育學(040106)、專門史(060105)、基礎數學(070101)、凝聚態物理(070205)、動物學(071002)、水生生物學(071004)、細胞生物學(071009)、環境科學(083001)

  福建省特色重點學科

  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物理學、生態學、統計學、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福建省省級重點學科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民族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海洋科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電腦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軟體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

  博士後流動站

  社會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數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法學、中國語言文學、理論經濟學、哲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物理學、教育學、考古學、中國史、海洋科學、生物學、新聞傳播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化學工程與技術、生態學、信息與通信工程

  學科排名

  2013年,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佈了第三輪全國學科評估中,該校有5個一級學科進入了前五名,分別為海洋科學、統計學、應用經濟學、民族學、工商管理;另有11個學科進入了前十名,分別為教育學、戲劇與影視學、化學、理論經濟學、中國史、世界史、法學、外國語言文學、考古學、生態學、公共管理。

  國際影響力

  據 ESI 資料庫2013年11月公佈的統計結果顯示,該校共有8個學科進入 ESI 全球前1%,分別是:化學、工程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植物與動物科學、生物與生物化學、環境與生態學、物理學,其中化學進入全球1‰。

教學建設

  截止2013年3月31日,該校獲第四、五、六屆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6項、二等獎14項,名列全國高校前茅;29門課程入選全國“精品課程”,30門網路課程和2門教學案例入選國家級精品資源共用課、精品視頻公開課,13個專業入選教育部卓越教育培養計劃。有6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校外實踐基地。多次在中國大學生“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和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等各類比賽中獲獎。2005年底,該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以“優秀”的成績通過教育部評估。廈大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

  國家級特色專業:金融學、行政管理、經濟學、財政學、物理學、英語、法學、歷史學、海洋科學、化學、生物科學、統計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廣告學、會計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分析化學、政策科學、結構化學、國際經濟法、審計學、財政學、物理化學、無機化學、現代生物學實驗、海洋浮游生物學實驗、人力資源管理、國家稅收、統計學、金融工程、綜合化學實驗、中國古代史、高等代數、材料化學導論、動物生物學、聲學基礎

  國家級教學團隊:海洋科學創新性人才培養教學團隊、統計學教學團隊、生物學基礎課程國家級教學團隊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實驗教學中心、電子信息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生命科學學院實驗教學中心、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

廈門大學的學術研究

建設成果

  2006年至2011年,該校共承擔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課題700多項,在Science和Nature(含子刊)以及Cancer Cell、The Lancet等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6篇,2項科研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人文社會學科研究實力雄厚,南洋研究、臺灣研究、高教研究、經濟研究、會計研究等領域居國內領先地位;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31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研究項目157項,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4項,立項數均位居全國高校前列。在教育部第四屆和第五屆高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中,分別有19項和14項成果獲獎。

  2013年,以該校為第一作者獲通訊作者單位在Science、Nature、Cell 及其子刊上發表論文12篇,被SCIE收錄1160篇,SCI 學科影響因數遷1/10論文165篇,被SSCI、A&HCI 收錄論文48篇。2項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成果獲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項成果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1項成果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9項成果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和教育部哲社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立項,1人獲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人獲第六屆談家楨生命科學獎成就獎。在福建省第十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中,該校共有73項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8項,二等獎23項。

  在2010年全球最著名的兩大科技期刊之一的《Nature》發佈的《自然出版指數2010中國》(Nature Publishing Index 2010 China)這份報告中,廈門大學科研實力位居國內所有科研機構第9名。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誌發佈的《自然出版指數2011—中國》報告顯示,廈門大學位列中國十大科研機構的第六位。

科研平臺

  截止2013年12月,該校設有160多個研究機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教育部工程技術中心3個,教育部文科重點研究基地5個,福建省重點實驗室、中心28個,廈門市重點實驗室、中心16個。廈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是福建省內唯一經科技部、教育部認定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

  還設有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廈門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廈門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廈門大學財務管理與會計研究院、廈門國際法高等研究院、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廈門大學海峽兩岸發展研究院、廈門大學南海研究院、薩本棟微米納米科學技術研究院、廈門大學生物仿生及軟物質研究院、海洋與海岸帶發展研究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能源材料化學協同創新中心等科研平臺。

  國家重點實驗室

  固體錶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細胞應激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疫苗學與分子診斷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傳染病診斷試劑與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工程實驗室

  醇醚酯化工清潔生產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天然產物源靶向藥物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譜學分析與儀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水聲通信與海洋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濱海濕地生態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高性能陶瓷纖維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計量經濟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批准設立的研究機構

厦大鲁迅像
放大
廈大魯迅像

  廈門大學歷史研究所、廈門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廈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廈門大學海外華文教育研究所、廈門大學經濟研究所、廈門大學巨集觀經濟研究中心、廈門大學會計發展研究中心、東南亞研究中心、(中國)廈門大學馬來西亞研究所、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微納光電子材料與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電化學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物理化學研究所、教育部寄生動物學研究室(廈門大學)、教育部細胞生物學研究室(廈門大學)、廈門大學亞熱帶海洋研究所、中國海關史研究中心、國家農村社會保險研究中心(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委托)、分子診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省重點實驗室

  福建省等離子體與磁共振研究重點實驗室、福建省半導體材料及應用重點實驗室、福建省高校微納米系統重點實驗室、福建省高校化石能源化學與化工重點實驗室、福建省化學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福建省高校無機化學與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福建省高校特種陶瓷重點實驗室、福建省特種先進材料重點實驗室、福建省藥物工程實驗室、福建省高校生物醫學工程重點實驗室、福建省亞熱帶濕地生態學重點實驗室、福建省資源微生物重點實驗室、福建省神經退行性疾病及衰老研究重點實驗室、福建省眼科與視覺科學重點實驗室、福建省海陸界面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福建省防火阻燃材料重點實驗室、福建省仿腦智能系統重點實驗室

  福建省研究中心

  福建經濟研究中心(省校共建)、福建女性發展研究中心(省校共建)、福建省半導體照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廈門大學集成電路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醫學分子病毒研究中心、福建省抗癌研究中心、福建省濱海濕地保護與生態恢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陶瓷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廈門市重點實驗室

  廈門市分子納米技術與分析科學重點實驗室、廈門市高性能金屬材料重點實驗室、廈門市防火阻燃材料重點實驗室、廈門市手性藥物重點實驗室、廈門市電子陶瓷材料與元器件重點實驗室

  廈門市研究中心(所、室)

  廈門市光電信息材料與器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廈門市MEMS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廈門市創新方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智能圖像與信息處理研究室(ATR)、新技術開發研究所(市校共建)、廈門市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廈門市醫學分子病毒研究中心、廈門市海洋微生物新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峽(廈門)中醫葯科技平臺[15]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止2012年12月,紙本館藏總量443.6萬冊,電子資料庫達100多個、摺合館藏約319萬冊,合計館藏總量762.6萬冊,在國內各類圖書館中名列前茅。文獻收藏涉及各學科領域,尤以哲學、管理學、政治學、法學、經濟學、語言學、歷史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海洋學、機械與電子工程、電腦科學等學科領域的文獻更為系統,在東南亞研究和臺灣研究的資料建設方面具有特色優勢。館內還擁有大量的古籍線裝書、光碟、錄音(像)帶、縮微平片等資源,是國家重點古籍保護單位。

  學術刊物

  《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於1931年創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廈門大學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期刊(雙月刊),是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主要刊載自然科學各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研究、應用基礎研究、高新技術方面的學術論文。1994年以來,被引頻次及影響因數均居全國綜合類高校前列,先後被國內外多家核心期刊和資料庫收錄為刊源,多次被評為全國、華東地區、福建省的優秀科技期刊。2001年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定的“中國期刊方陣”;2003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第二屆國家科技期刊百種重點期刊獎”;2006年、2008年蟬聯國家教育部科技司頒發的“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獎;2008年榮獲“首屆福建省十佳期刊”。2009年在全國高校科技期刊“三優”評比中被評為“編輯質量優秀期刊”。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在2009年華東地區優秀期刊評選中獲“第四屆華東地區優秀期刊獎”。2010年榮獲“第三屆中國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獎”。2011年被評為“第2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2011年在《中國學術期刊評價報告》(2011-2012)中 被評為“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是廈門大學主辦、國家教育部主管的高層次的哲學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刊物,2003年底首批入選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根據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發佈的《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數年報》(人文社會科學·2010年版)的數據,2009年該刊在“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總被引3122頻次,複合影響因數1.692,位居全國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的第7位。此外,根據陝西師範大學圖書館“高校文科學報論文統計與分析課題組”2001-2006年做的統計報告,該刊1998-2002年五年的平均摘轉率,在全國文科學報中名列第一,2003-2005年三年的平均摘轉率名列第四;其中2001年第二,2002年第一,2003年第二,2004年第五,2005年第三。先後被選為全國各種文科“核心期刊”和各種評估系統的來源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北京大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社會科學院)、“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選用期刊”(南京大學)等。在各類期刊評比中,也獲得了相應的榮譽。在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舉辦的四次全國文科學報評優中,都獲得最高獎項;近年先後被評為“華東地區優秀期刊”、“首屆福建省十佳期刊”。

廈門大學的文化傳統

  廈門大學的校訓

  1921年,陳嘉庚先生創辦廈門大學時即把"自強不息,止於至善"定為校訓。"自強不息"引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止於至善"語出《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嘉庚先生選定的校訓體現了中國儒家文化的精髓。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
放大
廈門大學漳州校區

  廈門大學的校歌

  自強!自強!學海何洋洋!誰歟操鑰必其藏?鷺江深且長,致吾知於無央。吁嗟乎,南方之強!吁嗟乎,南方之強!自強!自強!人生何茫茫!誰歟普渡駕慈航?鷺江深且長,充吾愛於無疆。吁嗟乎,南方之強!吁嗟乎,南方之強!(作曲:趙元任 作詞:鄭貞文)

  廈門大學內遷長汀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新任校長薩本棟立即帶領師生遷往鼓浪嶼。但他知道,鼓浪嶼也不能久留。經與福建省主席陳儀協商,決定內遷長汀辦學。1937年12月20日起,廈大停課,24日開始遷移。1938年1月開學。長汀時期,辦學條件極為艱苦,但成就巨大。學生從最初的196人增加到1945年的1044人,學系從9個發展到15個,其中,廈大工科畢業生共400多人,產生了院士15人,美國工程院院士1人,大學校長 5人。 1946年6月1日上午,當廈大最後一批人員返廈時,長汀人民送來一塊匾額,上書“南方之強”四個大字,對廈大在長汀所經歷的崢嶸歲月給予最高的贊美。

厦门大学全景
放大
廈門大學全景

  校友回饋母校的傳統

  廈門大學在其發展史上的每一個時期都有校友扶持的足跡,廈大的發展凝聚了海內外校友的心血,這在國內高教界是眾所周知。廈大的早期建築多是陳嘉庚、李光前等愛國華僑捐資興建的。這種善舉在廈大形成一種風尚。2001年,由愛國華僑和廈大校友捐資興建的嘉庚樓群及嘉庚廣場落成。目前在廈大有12種獎學金由校友提供基金。每年4月6日校慶,各地校友會均集會慶祝。

廈門大學的校園環境

  廈門大學校園包括校本部和漳州校區。

  本部位於廈門島南端,背山面海,占地近2500畝,校園中心是芙蓉湖。本部保存有大量的嘉庚先生風格的建築,具有中西合壁的特征,現已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漳州校區位於漳州龍海,占地2568畝左右,與本部一海之隔,其建築風格與本部一脈相承。另有海韻校區、集美校區3000畝正在建設中。

  校舍建築面積118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310萬冊,儀器設備總值5億元。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廈門大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Frawewdccder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8月18日 21:48 發表

校園環境不錯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