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原生家庭(family-of-origin)
目錄 |
原生家庭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這個家庭的氛圍、傳統習慣、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學效對象、家人的互動關係等,都影響子女日後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現。[1]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種聯繫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原生家庭是相對於成年後組建的家庭而言的。我們的性格、愛好、很多習慣的養成都與原生家庭這個環境(家庭氛圍、父母教育方式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甚至日後待人處事的方式、戀愛婚姻的溝通模式等都可能帶有原生家庭的影子。
一般說來,人的一生中有兩個家庭:一個是自己在那裡出生併成長的家(原生家庭),另一個是自己長大進入婚姻生活所組建的家(新生家庭)。
人在原生家庭里形成的情感習慣和思維模式叫做“原生情結”。原生家庭塑造人的個性,影響人格發展,培養人管理情緒的能力,為個人成年後人際互動的模式定型。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原生家庭成長時經歷過的情緒體驗,會在成年後與新生家庭中的配偶或子女相處時不受意識控制的重覆出現。在原生家庭中,孩子通過觀察成年人之間的價值判斷和交往模式,不斷形成自己的交往方式;而作為父母的夫妻間的交流又在為孩子確立與異性交往的模型。[2]
人在經歷了一件痛苦或者快樂的事件之後,會不自覺地反覆製造同樣的機會,以便體驗同樣的情感,這種行為被稱為強迫性重覆。
在人際關係中,強迫性重覆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小時候形成的關係模式的不斷複製。譬如,一個人小時候的關係模式是信任,那麼他就會不斷複製信任。相反,如果一個人小時候的關係模式是敵意,那麼他就會不斷複製敵意,甚至對那些善意的人也會充滿敵意。
要形成良好的強迫性重覆,最好的辦法就是原生家庭的熏陶與氛圍感染。父母在孩子童年時給予愛與支持,同時尊重子女的獨立性,給予足夠的信任,那麼子女就學會愛、信任、獨立與自強,併在他的人生中不斷重覆這些好的東西。[1]
當我們回顧原生家庭時,會清晰地看到一些壞模式對自己的影響。那麼我們如何跳脫這種命運的輪迴呢?
- 對個人來說
首先是洞察。洞察自己的模式是如何沿襲和輪迴的。當覺察到自己是如何因為原生家庭而影響到自己時,她應該放下和別人的比較評判,重歸內心的平靜和自信。
其次是接受與寬容自己的命運。當接受了這一事實後,就不那麼在乎自己的缺點或父母的缺點,內心的衝突也會減少。對現實生活的認識程度越高,接受程度越深,就會變得越寬容,也就越容易從固有模式里掙脫出來。[1]
- 對父母來說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長是在原生家庭中完成的,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性格脾氣、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都是從原生家庭中習得的。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家庭氛圍:是延續我們父母對我們的教養方式?還是避開自身成長過程中的負面影響,給孩子創造一個溫暖的港灣呢?
1.應通過反思改變代際傳遞的認知模式。孩子出問題了,必然能從家長的身上找到相關原因。要想孩子得到改變,父母要不斷地反思,改變原生家庭傳遞的對孩子的認識和看法。比如一個兩歲多的小孩子不停地將手中的飲料瓶砸向地下,媽媽撿起給他,他又砸,一直持續了半個小時。就在媽媽忍無可忍時,一個10歲大的男孩對她說:“阿姨,他想學猴子,像砸堅果一樣把瓶蓋砸開。”媽媽撿起瓶子問小孩子:“你是想把瓶蓋打開嗎?”小男孩認真地點點頭。媽媽感到釋然,釋然中又帶有驚奇。可能相對於成人,10歲大的孩子更容易接近這個兩歲小孩子的世界。
父母要知道,孩子與成人不同,他有自己的成長規律,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認識和感知世界。你必須站在他的位置,理解他特有的視角和思維,才能對孩子有真正的瞭解。
2.控制情緒改變代際傳遞的依戀模式。如果家長一味地找尋孩子原因而忽略自身問題,那麼孩子的問題就無法解決。父母的聲音、眼神、情緒,都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孩子的成長。一位愛發脾氣的父親,或者是一位經常幽怨流淚的母親,都有可能代表著他們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傷痛和挫傷。所以,回溯童年的缺憾,重新調整疏通自己的情緒管道,在自我覺察中成熟。原生家庭的際遇影響著父母的親子教育觀念,潛移默化中影響了父母的性格,左右了父母的情緒,甚至控制了父母的生活。當面對孩子成長的煩惱,父母應懂得反抗,學會反思,阻斷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攜手與孩子一起成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