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暴露培訓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壓力暴露培訓(SET-Stress Exposure Training)
目錄 |
現代社會激烈的生存競爭,使工作壓力成為越來越多的人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
過多的工作壓力之所以會對員工造成影響,是因為壓力往往造成一些不良的感受和反應。就組織而言,工作壓力可能會直接導致員工士氣低落、績效下降、缺勤率上升、自動離職等等,不僅影響個人的發展,也成為組織長期發展的一個隱患。為此,開發有效的壓力干預方法,並運用於組織,已成為培訓行業的一個重要課題。近年來,一種整合的壓力培訓模式——“壓力暴露培訓”(Stress Exposure Training, SET)模式為設計、開發、實施壓力培訓提供了參考框架,為臨床心理學治療方法在組織培訓中的進一步應用、為組織的壓力培訓提供了新的思路。
SET的思想來源於臨床心理學中的“壓力免疫訓練”(Stress Inoculation Training)。壓力免疫訓練是一種壓力管理的認知一行為方法,形成於20世紀80年代。最初被用來幫助前來咨詢的人應對疼痛、憤怒和恐懼反應。後來它作為一種綜合的壓力干預措施,被廣泛用於減少講演焦慮、工作壓力、改善壓力下的作業績效等方面。
壓力免疫訓練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認知重構階段,通過講解壓力的本質、產生過程、造成的影響等,讓個人更好地理解壓力現象,並且糾正他們關於壓力的錯誤認識。第二階段重在讓個人學習並練習緩解壓力的技能,目標是讓個人形成一套自己的應對壓力的方法,增強個人在壓力環境下的行為能力。第三階段是實際的運用,即讓個人置身於壓力逐漸增加的環境中,運用學到的技能去減輕自己的不良感受和反應,形成良好的應對壓力的行為,並增加個人對自己應對壓力的能力的信心。
但是,由於壓力免疫訓練源於臨床心理學領域,它具有的一些臨床心理學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這種方法在更實際的培訓環境中的運用。SET採取了壓力免疫訓練的思想和模式,但又突破了壓力免疫訓練的局限性,進一步將這種方法運用於組織的壓力培訓。
與壓力免疫訓練類似的是,SET也由三個階段構成: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向受訓者提供有關壓力現象和壓力情境的預備信息,並激發受訓者對培訓的興趣;在第二階段,受訓者學習特定的認知、行為技能,以便在壓力情境中能保持績效;第三階段受訓者在逐漸加大的壓力情境下練習學到的應對壓力的技能。
SET有以下幾個突出的特點:第一,它的根本目的在於通過培訓,使個人或團隊熟悉壓力環境,改善個人或團隊在這種工作環境下的工作績效。也就是說,它的目標直指個人或團隊績效。這也是SET與一般的壓力管理的不同之處。
第二,SET是一種系統的壓力培訓模式,而非一種具體的培訓技術。SET提供了一種壓力培訓的指導框架,而具體選用什麼樣的培訓技術或方法,則需依據培訓針對的特定工作情境而定。
第三,SET一定是情境特定的,即一定是針對特定的某個工作壓力情境,分析情境的特點,分析其中需要完成的任務或作出的特定反應,分析壓力會造成的問題,找出適當的緩解壓力感的方法和最佳的操作流程,編排適當的模擬情境,然後設計、實施SET。
第四,“壓力暴露”的思想很重要。所謂“暴露”,就是讓受訓者置身於壓力情境,讓他們在這種情境下學習如何保持工作績效。而且情境中的壓力是由小變大、逐漸接近現實壓力情況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增強受訓者的自信心,學到應對壓力的方法。
第五,SET不僅可以用於個人,還可以用於團隊。近年來,團隊培訓成為培訓行業日益關註的一個課題。已有的研究發現,高壓力情境會損害團隊的溝通、協作,降低團隊工作效率。SET不僅可以提高單個團隊成員應對壓力的能力,還可以提高團隊整體應對壓力的能力。
1.第一階段:提供預備信息
這一階段的培訓內容由兩部分組成:討論培訓的目的,提供與壓力情境有關的預備信息。為了吸引受訓者,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培訓剛開始的時候,可以用討論的方式讓受訓者理解壓力培訓的目的和價值。討論可以以實際的壓力情境下發生的事故為例,突出壓力情境下有效作業的重要性,以及無效作業造成的損失。比如在航空部門,可以在對機組人員進行應急培訓時,討論由於機組人員處理故障不當造成的墜機事件。
接下來,需要向受訓者提供有關壓力情境的預備信息。研究表明,提前知道有關信息可以緩解壓力的負面影響。比較全面的預備信息應該包括感覺性信息 (sensory information)、程式性信息 (procedural information)和工具性信息(instrumental information)。
感覺性信息指的是有關個人在壓力下會出現哪些感受的信息。通常人在壓力狀態下會知覺到許多讓人不舒服的生理和情緒反應。而且,研究發現此時人容易“過度解釋”這些反應,也就是說傾向於將這些“正常”的反應看得很嚴重,以致於將註意力過多地集中在這些反應上面,減少了對當前作業的關註,損害了認知加工過程,從而降低了作業效率。讓受訓者瞭解壓力導致的正常的生理和情緒反應,可以減少它們帶來的干擾。
程式性信息告訴受訓者在壓力情境中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包括對壓力情境的描述、具體壓力來源及其影響的分析。
工具性信息告訴受訓者面對壓力情境造成的各種問題,應該如何行事。
2.第二階段:學習技能
第二階段的培訓目標是讓受訓者學會在壓力情境下有效工作所需的認知、行為技能。由於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務需要的技能不同,所以這個階段的培訓應該根據培訓針對的特定壓力情境以及工作任務,教授不同的壓力應對技能。
這些技能從總體上分為兩大類。一類技能可以增強受訓者對壓力帶來的消極影響的抵抗力,比如通過對某項操作的“過度學習”,受訓者在壓力情境下從事這項操作時更不容易被壓力事件分心,更不容易出現因為註意力範圍縮小而導致的操作失誤。另一類技能則可以在壓力已經損害了個人的認知、行為能力的時候,進行糾正,比如當個人的註意力範圍縮小的時候,用集中註意力的方法保障個人有足夠的註意力聚集在當前從事的任務上。下麵介紹一些常用的壓力應對技術
(1)認知控制策略:教授受訓者如何在壓力情境下控制導致分心或機能失調的思維和情緒。其基本技術是訓練受訓者分辨並控制可能損害作業效率的、與任務無關的情緒和思想,將註意力重新集中在當前的工作任務上。這個方法的核心是訓練個人調控自己的情緒(比如擔憂和挫折感),調控分心的思維(比如對自身狀況的過多關註),保持以任務為導向的作業狀態。其中最重要的是教會受訓者如何在高壓力情境中將註意力始終集中在任務之上。
(2)生理控制策略:教授受訓者如何控制壓力導致的不良生理反應。常用的有放鬆訓練、生物反饋等。放鬆訓練的目的是讓受訓者學會控制肌肉緊張度和呼吸,生物反饋則可以讓受訓者學會控制自己的心跳速度、血壓等。這類培訓將一定的生理反應置於個人有意識的控制之下,可以增加個人的控制感,同時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即壓力情境下有效的工作者是沉著的、放鬆的、一切都在控制之中的。
(3)過度學習:這裡的過度學習指的是當受訓者在某項技能上已經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之後,繼續對他們進行訓練。過度學習可以使某些反應和作業過程變得自動化,不需要額外的註意和有意識的控制也能順利完成,從而減少了這些作業對認知資源的需求,使有限的認知資源可以分配到其他需要監控的操作上,減輕了壓力狀態下的認知負荷,提高作業效率。不過,過度學習可能導致反應的僵化。學習的技能必須與真實作業情境下要求進行的操作一致。所以,設計培訓的時候必須保證過度學習的技能是壓力情境下需要具備的技能。
(4)心理練習:即要求受訓者在腦海中反覆練習或覆述工作任務的操作過程,將這些行為在記憶中編碼成容易記憶的語言或圖像。這個培訓技術尤其適用於訓練複雜的認知作業,或複習那些因為具有危險性而不宜現場培訓的技能,或者是那些難得有實際練習機會的培訓。
(5)時間分配技能訓練:高壓力情境通常存在任務負荷大、時間緊迫的特點。時間分配技能訓練的目的是教會受訓者如何在多項任務之間合理分配短暫的時間,如何保證那些最重要的任務能得到優先處理。研究發現,並不是任何任務都能很好地與其他任務同時完成,而且在高工作負荷情況下,人們往往容易將註意力集中到不重要的任務或不相關的任務上。訓練受訓者在高壓力情境下按照一定的優先順序完成多項任務,是時間分配技能訓練的重點。
(6)決策技能培訓:決策方式的有效性依具體情況而定。理論上認為,最理性的決策方式是規範的或者說分析性的決策。這種決策指的是,系統地、有條不紊地去搜集信息,考慮所有可能的選擇,比較各種選擇的利弊,決定採取什麼樣的行動以實現最優的選擇。在比較放鬆、時間充裕的情況下,這的確是一個比較好的決策方式。然而,隨著時間壓力的增加,這種決策方式的有效性會降低。研究發現,在高壓力的情境下,另一種被稱為“超警覺決策”(hypervigilant decision making)的方式可能更有效。這種決策方式的特點是:只考慮有限的備擇方案,非系統的信息搜索,加速對信息的評估,迅速決策。在SET中,不鼓勵受訓者使用分析性的決策方式,相反,更強調使用簡化的、直覺性的決策方法。
(7)團隊培訓:很多事故的發生都源於團隊協作的崩潰。為什麼在高壓力或緊急情況下團隊的合作會出現問題呢?研究發現,壓力情境下個人的註意力範圍容易變得狹隘,團隊成員的視野容易從整個團隊轉移到自己身上,比如說在完成任務時忽略來自其他成員的信息,不及時給予其他成員必要的反饋,從個人而非團隊整體的角度出發來對待和處理工作任務等。因此,針對團隊的SET很重視如何讓團隊成員在壓力情境下保持一種團隊視野,保持相互之間的信息傳遞和互動,維持團隊的協作。
3.第三階段:運用和練習
在這個階段受訓者將在模擬的壓力情境中運用和練習前面學到的技能。這個階段對於SET的意義在於:受訓者可以體驗壓力情境下遇到的作業問題,而感受接近真實情況的壓力情境,可以減少對這些事件的焦慮和認知上的不確定性,增加受訓者應對類似問題的信心,當他們在工作中實際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被分心和干擾的程度會降低。
這個培訓階段必須註意的問題是如何設置壓力情境。首先必須註意練習的難度應該從低到高逐步增加,也就是說剛開始的時候不要讓受訓者遭遇太大的壓力;如果有多種壓力來源的話,可以由少到多地引入這些壓力源。情境的複雜程度和逼真性要根據受訓者的練習成績逐級上升。
1.需求分析
SET的需求分析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任務環境分析,包括需要培訓哪些技能、在培訓過程中讓受訓者面對哪些類型的壓力。二是個人分析,即分析誰需要接受此類培訓。
2.培訓開發
最重要的問題是誰來開發具體的培訓內容,建議以工作小組的形式來完成這項工作。工作小組中必須包括業務專家,他熟悉特定的操作環境、可能出現的操作問題和解決方案。另外還必須包括心理學家,他瞭解壓力問題以及應對方式。當然,還需要熟悉教學設計的專家。
3.培訓內容的順序安排
如果SET是與具體的技能培訓結合進行的,那麼建議先進行技能培訓,然後在模擬的壓力情境下實施SET。
4.逼真性的問題
如何在培訓中引入接近現實的壓力情境,是培訓設計者面臨的一大難題。模擬情境很難完全重現真實情境,而且受訓者很難不去想“現在我只是在參加培訓”,因而無法完全感受到真實情境下的那種壓力程度。不過,模擬情境是可以達到中等程度的逼真性的。此外,有研究表明,模擬情境下的壓力培訓是可以遷移到現實情境的。而且一味地追求逼真程度,可能反而會適得其反,因為有的壓力情境的設置牽涉到安全問題,還因為當逼真度過高的時候,真正的技能培訓和練習很難發生。
5.反饋
向受訓者反饋學習結果,對提高學習成績、激發學習動機,都有重要作用。對於壓力培訓而言,正面的反饋尤其重要。因為在高壓力情境下作業,受訓者對結果事先會有一個正面或負面的預期。當他們知道自己表現得很好的時候,他們會對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應對壓力的能力更有信心;一旦他們得知自己做得並不好,並且得出結論認為自己在真實的環境中也會失敗的話,那麼與其讓他們接受培訓,還不如不讓他們參加培訓。這一點也說明,SET必須一步步循序漸進。
6.評估和後續培訓
這裡要強調的是後續的跟蹤培訓。有的高壓力情境不是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的,為了鞏固學到的技能,有必要定期複習,比如急救隊員的日常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