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昆鐵路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南昆鐵路於1990年12月正式開工,1997年3月全線鋪通,1997年12月開通運營。為國家I級電氣化鐵路幹線,年輸送能力為1000萬噸,遠期擴能可達3000萬噸。線路自湘桂鐵路江西村站引出,沿右江河谷西上,途經隆安、平果、田東、田陽、百色、田林,至八渡進入貴州省,再經冊亨、安龍、興義至威舍,然後分為兩路:一路向西進入雲南省,經富源、羅平、師宗、陸良、石林、宜良、呈貢縣到達昆明市;一路向北進入貴州省盤縣,接盤西鐵路紅果站。其中,南昆線長828公裡,威紅線長68公裡。
南昆鐵路被稱為“國家最大的扶貧項目”,是溝通西南與華南沿海的一條重要通道,也是雲、貴、川出海的最佳捷徑。我國西南地區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十分巨大。全世界已探明的礦產140多種,這裡有130餘種。其中釩、鈦、錫儲量居世界首位,鉛、鋅、鋁、銅等幾十種居全國前列。貴州省西南部煤的儲量已探明的約100億噸,遠景儲量是已探明儲量的2.5倍,有“江南煤海”之稱。雲南省磷礦石的儲量達200億噸,居全國第一。這裡還是我國第二大林區河兩大熱帶作物基地之一。然而由於歷史原因,特別是交通不便,嚴重製約了西南地區的發展。使這裡同發達地區相比,差距極為明顯。南昆鐵路沿線,包括吸引範圍,大都為貧困山區、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南昆鐵路建成後,東與湘桂、南防鐵路相接,西與成昆、內昆、昆河鐵路相通,北與盤西、貴昆鐵路相交,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把西南內陸與華南沿海口岸緊密的連成一體,形成新的經濟優勢和開放格局。從而對促進西南地區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加快扶貧開發,縮小東西部差距,造福西南各族人民,增進民族團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南昆鐵路還是我國繼成昆鐵路之後,在崇山峻嶺之間成功修建的又一條鋼鐵大動脈。所經地區地質極為複雜,地形極其險峻。沿線溶岩、斷層、坍塌、滑坡、泥石流、膨脹土、強地震區遍佈。它從海拔78米的南寧盆地,爬上2000多米的雲貴高原,高差達2010米,其間為跨越江河還有8次大的起伏,為我國鐵路前所未有。整個線路溝梁相間,橋隧相連,共建總長194.6公裡的隧道258座,總長79.8公裡的大中橋梁476座,橋隧總長占線路總長的31%。其中包括9392米的米花嶺隧道,和183米高的清水河大橋,其難度可想而知。
南昆鐵路所經地區地形極其險峻,地質極為複雜,勘察設計工作始於70年代,先後共做了8個比選方案,經過充分論證,才最後確定實施現行方案。沿線岩層破碎,滑坡、坍塌、溶岩、瓦斯、膨脹土等不良地質俱存,覆蓋面大,通過七度以上高烈度地震區242公裡,可溶岩區375公裡,膨脹土區146公裡,被稱為“地層博覽”、“地下迷宮”。鐵路從海拔78米的南寧盆地上升到海拔2000多米的雲貴高原,高差達2010米,為我國鐵路前所未有。整個線路形成溝梁相間,橋隧相連的走勢,路基土石方達8600多萬立方米;隧道258座,總長194.6公裡;大中橋梁476座,總長79.8公裡,橋隧總長占線路總長的31%。其中多座大橋、特大橋的高橋墩、大跨度、新結構具有全國領先水平,或為國內首次採用。為剋服眾多的技術難題,鐵道部組織了37項科研攻關,均獲成功。南昆鐵路的勝利鋪通,標志著我國在艱難山區修築鐵路和建設橋隧的科學技術水平,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 線路等級:國家鐵路I級幹線,單線電氣化鐵路
- 限制坡度:南寧—百色區間6‰,百色—威舍—昆明區間及紅果聯絡線的限制坡度另定
- 最小曲線半徑: 1000m(一般),南寧—百色區間600m(困難),百色—威舍—昆明及紅果聯絡線400m(困難)
- 牽引種類:電力牽引,初期南寧—百色區間採用前進型蒸汽機車牽引過渡
- 機車類型:韶山3型電力機車,南寧—威舍區間預留韶山4型電力機車
- 到發線有效長度:850m,南寧—威舍—昆明區間預留1050m
- 隧道凈空:電氣化凈空
- 橋梁等級:中一活載
- 線路上部建築:初期按次重型配置,50公斤/m新軌
- 閉塞方式:半自動閉塞
自開通運營以來,南昆鐵路運量不斷增長,2003年經南昆線外運的煤炭、鋼鐵、金屬礦石分別增至2003年的939萬噸、247萬噸和301萬噸。最大區段客流密度也由1999年單方向60萬人次增至2003年的118萬人次。
南昆鐵路建設時電氣化工程牽引變電所的分佈是在遠期(2005年)輸送能力為2000萬噸基礎上安排,牽引供電設備是在1998年調整運量的基礎上配置的。隨著運量逐年大幅度增長,南昆鐵路原來的牽引供電能力已難滿足要求。多次牽引重載試驗均證明,南昆鐵路電力系統110千伏供電電網薄弱、韶山7型機車功率因數過低,已造成既有牽引供電能力不足,設備能力已超負荷運行。2004年12月,南昆鐵路供電擴能改造工程動工,工程包括更換銅合金承力索、增設串聯電容補償裝置、更換主變壓器、設機車不斷電自動過分相裝置等。改造完成後,南昆鐵路上機車牽引能力提高到4000噸。
南昆鐵路創造了中國鐵路史上多項新紀錄:我國鐵路最高的橋----清水河大橋;我國第一座鐵路平彎梁橋----板其二號大橋;我國首次採用“V”型支撐的連續剛構橋----八渡南盤江特大橋;我國首次採用雙薄壁橫梁聯高墩大跨度連續剛構橋----喜舊溪大橋;當時國內建成的最長鐵路單線隧道----米花嶺隧道;當時國內各項瓦斯指標最高並集高地應力和大涌水等於一隧的鐵路隧道----家竹箐隧道。而石頭寨車站錨拉式樁板牆,其長度和高度均創亞洲最高紀錄。
南昆鐵路的重大作用[1]
南昆鐵路東與湘桂、黎湛、南防鐵路相接, 西與成昆、貴昆鐵路相連, 並與廣西的北海、防城、欽州港一起, 構成大西南出海的捷徑, 讓西南與世界、與東南亞各國、與港澳臺地區緊密相聯, 從而形成一條連接東南沿海的重要通道, 這將對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與環海大鐵路相連, 南昆鐵路將成為大西南通往華南和東南的通道。在全國星羅棋佈的鐵路網線上, 一條環海鐵路大幹線正在形成。它東起福建廈門, 經漳平、龍岩進入廣東經梅縣、龍川、常平、廣州、肇慶、茂名, 接黎湛線上的河唇再與廣西境內欽北線上的合浦連通, 經南防線, 西抵南寧經南昆線直入大西南的腹地。從而形成一個連接東南、華南、西南的鋼鐵大通道, 它將我國南方緊密地連結在一起。南昆鐵路是這個鏈條上重要的一環。國家在90年代將滇、桂、黔、瓊四省區及川南、粵西作為一個經濟區, 而環海大鐵路貫穿整個經濟區, 它是聯繫五省區的紐帶。它可以將滇黔豐富的水電和礦產資源輸送到五嶺以南缺乏資源的廣西、海南和粵西地區又可以將華南地區的物資、資金、技術順暢地輸送到滇黔, 支援那裡的經濟建設, 使滇黔豐富的自然資源與華南雄厚的生產基礎和先進的技術以及人才資金相互結合, 這種經濟區的優勢互補, 將使西南地區形成一個包括雲南、貴州、四川南部、廣西、廣東西部、湖南南部和海南在內的有億人的巨大的市場, 在這個巨大市場的形成過程中, 南昆鐵路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南昆鐵路將使大西南走向東南亞、南亞更為便捷。經由南昆鐵路, 從東端, 大西南可由廣西南寧經友誼關通往河內的中越鐵路進人東南亞, 亦可由南寧繼續南下在北部灣各大良港走向東南亞各國和港澳臺地區, 其中防城港、北海港和欽州港更是西南走向東南亞和港澳臺地區距離最近的出海口從西端, 大西南可經昆明至越南河內的滇越鐵路直接走進東南亞的廣闊市場, 亦可轉由雲南省境內10多條通往越、老、緬3國的公路通道, 還可轉由連接中、緬、泰、老、柬、越6國的被稱為“東方的多瑙河” 的瀾滄江—泥公河水道和也可能被開發為滇緬間國際航道的紅河和大盈江—伊洛瓦底江水道。因此, 不難看出, 南昆鐵路的建成使大西南與東南亞、港澳臺地區、南亞地區的地緣優勢更為突出。但是, 東南亞和南亞地區是一個有10億人口的大市場, 與大西南同樣有著豐富的資源, 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快、最富投資吸引力的地區, 東南亞、南亞地區將與大西南形成激烈的國際經濟競爭。同時, 大西南與東南亞在資源、人才、技術、資金和市場上存在著符合各自利益趨向的互補性, 東南亞、南亞地區有2000多萬華僑華人, 與大西南經濟文化交流的歷史悠久, 這些特殊的條件將又可能使大西南與東南亞形成緊密型的經濟技術合作區域,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相互依托, 共同發展。南昆鐵路的建成對於促進這種緊密型經濟技術合作區域的形成與發展、開拓東南亞和南亞大市場必將起著巨大的作用。
南昆鐵路的建成又為大西南走向世界提供了便捷的出海通道。長期以來, 由於沒有便捷的大通道和吞吐量巨大的對外貿易良港, 大西南物資要從遠在數千里之外的連雲港、上海和廣州等港口出海, 這些港口的腹地—華東和華南地區因經濟的高速發展對鐵路運力和港口噸位的要求日益旺盛, 留給大西南的鐵路運力和港口噸位的份額越來越少, 因鐵路網線佈局不合理形成的一些鐵路運輸“ 瓶頸” 也極大地制約著大西南地區的物資運輸, 因此, 大西南的出海物資不僅成本較高, 而且數量日益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 大西南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人, 出海物資不但不會減少, 而且必將出現不斷增長的趨勢, 據預測, 到2000以年, 雲、貴、川尋求出海、出邊的物資每年將達到4000一5000萬噸, 僅雲南磷礦, 國家每年就需要,650一950萬噸,亞太地區對磷礦的需求也將達到1700萬噸。然而西南鐵路外運能力僅有200多萬噸, 遠遠不能滿足國內外對運力的需求。而從南昆鐵路經北部灣, 與東南亞是朝發夕至, 是大西南最近的出海口。而經南昆鐵路從欽州灣到印度支那、東南亞和西歐各大港口,比從上海縮短距離22&~65%。可以說, 南昆鐵路的建成縮短了大西南與世界的距離, 為大西南走向世界, 為世界走進大西南, 創造了又一個更為便利的條件。
南昆鐵路又是一條大西南走向富裕、走向幸福的大通道。
南昆鐵路途經的三省區縣市大多是彞、布依、苗、壯、瑤等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在這裡集中了一批全國重點貧困縣。據統計, 全國97個特困縣的一半集中分佈在這一地區僅貴州、雲南、廣西目前未解決溫飽的人口就占全國6500萬貧困人口中的約1/3, 交通不暢是這些地區貧困的一個重要原因。長期的交通不暢使人們的信息閉塞、思想保守, 因循悟守世代相傳的落後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而落後的生活方式與生產方式無法滿足人們生存的需要, 為了生存, 人們不得不為爭取短期的生存而無可選擇地犧牲自己的長遠利益, 儘可能地榨取大自然, 對自然資源進行掠奪性開采, 因而造成了對寶貴資源的嚴重破壞和浪費, 並由此導致了日益嚴重的水土流失、生態失衡, 這就使得西南地區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脆弱的生態環境雪上加霜, 西南地區正面臨著石漠化的巨大威脅。石漠化使人們失去生存空間, 缺乏生存必須的飲水, 難以進行糧食作物的耕種, 人民的溫飽問題難以得到解決。而要進行移民或異地開發, 又是西南各省財力所不能勝任的。因此, 長期的交通不暢使西南地區陷人了貧困—破壞—更貧困的惡性迴圈之中。要消除大西南地區的貧困、防治大西南地區的生態破壞, 必須從改善大西南地區的交通著手。南昆鐵路的興建正是消除大西南貧困的一個根本性的戰略措施。投資近200億元的南昆鐵路與縱橫交錯的近2000公裡的施工便道, 相輔相成, 構成西南交通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已經並將極大地改進貧困地區的交通狀況, 向前伸展的南昆鐵路和條條便道就如同一把把巨鑰將西南地區重重深鎖的山門打開, 外面世界的清新空氣吹人山中, 新的信息、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新的事物也隨之涌人, 這些都將促進人們思想的解放和觀念的更新, 一掃亘古積澱的田園牧歌的靜謐氛圍和無所事事、因循守舊的心態, 從而促使人們摒棄落後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 充分利用南昆鐵路所帶來的便利尋找脫貧致富的新途徑。
- ↑ 朱從兵.南昆鐵路與西南社會經濟發展(A).廣西民族研究.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