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手黨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剁手黨,專指沉溺於網路購物的人群,以女生居多。這些人每日游蕩於各大購物網站,興緻勃勃地搜索、比價、秒拍、購物。周而複始,樂此不疲。結果往往是看似貨比三家精打細算,實際上買回了大量沒有實用價值的物品,造成大量時間、金錢的浪費。這類人自己在冷靜之後也會意識到問題所在,甚至有痛定思痛、剁手明志的衝動,但購物癮一犯即把決心忘得一干二凈,故而得名。
在心理學上,“剁手黨”這一表現可稱為強迫性購物(Compulsive Buying)。強迫性購物是一種功能紊亂的消費行為,這類人群失去了對購物行為的控制,持續過度地購物。在日常生活中,強迫性購物者一方面拼命地想購物,另一方面又為自己衝動的購物行為感到後悔失望,從而更強烈地繼續購物。一般他們在購物前會有很不快樂的緊張壓力,購物時這種壓力會得到瞬間發泄,心情會變得舒暢、輕鬆和愉悅,但事後又會感到苦惱和後悔。他們在購物上的開支往往超過他們的經濟能力和預算,給自己和家庭生活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同時,強迫性購物者大多數承受著情緒障礙的折磨,他們渴望減少無法控制的購物行為的頻率。
在美國精神病治療協會的診斷手冊DSM-IV-TR中,將強迫性購物歸結為“衝動控制障礙”(Disorders of Impulse Control)的一種。雖然對這一癥狀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但我們可歸納出以下特征:
- 在購物上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
- 在購物時,根本不會去思考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以及購買的必要性;
- 習慣通過購物的方式去安慰自己、獎勵自己,以獲得滿足;
- 與購物情境相關的刺激就很容易產生無法控制的購買欲望;
- 在自己的真實花銷上跟親人朋友撒謊;
- 很多購買的東西幾乎都沒有用過;
- 每次買完以後內心都有後悔、內疚等痛苦的體驗,但依然還是無法停止購物行為;
- 因購物問題造成人際關係、社會生活方面的不良影響。
其中,強迫性購物必須具備三個核心特征:①無法抵抗的購買衝動②個人對購物行為失去控制,無法停下來③持續性的購物行為已經對人際關係、社會生活造成了負面影響甚至嚴重損害。
強迫性購物似乎並不是一個單純的行為。很多數據都顯示,強迫性購物者常常伴有進食障礙(神經性厭食症、貪食症)、酒精依賴、抑鬱、強迫症等問題。這說明,購物跟進食、飲酒、強迫行為、情緒低落一樣,都是錶面的癥狀,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沒有被處理。
在過去,人們對成癮有兩個常見的認識。一個是認為毒品、酒精或者那些讓人上癮的物質本身是邪惡的,它們讓人失去理智,無法擺脫。而購物也一樣,很多人會認為是因為商家的各種“引誘”和“轟炸”,以及整個社會消費主義風氣橫行,導致人們“買買買”;另一個認識會認為是那些上癮的人本身意志不夠堅定或者過於貪婪,經不起誘惑,因此很多成癮治療都帶有懲罰性的意味,切斷成癮者獲得那些成癮物質的來源,甚至將他們隔離起來進行教育。
而科學家曾經用老鼠做過一個關於成癮的研究,這個實驗打破了我們以往對成癮的認識。實驗中,科學家將一隻老鼠關在籠子里,放了兩瓶水,一瓶水裡邊有可卡因,一瓶是普通的清水。老鼠喝了一點清水,也喝了一點有可卡因的水,然後覺得可卡因的水好像讓它感覺更好,於是它就不斷地去喝帶有可卡因的水,一段時間之後它因藥物過量而死亡。這個證據跟人們以往的認識相一致。
但是幾十年後有個加拿大的科學家設計了另外一個實驗,同樣也是用這種老鼠,用這樣的籠子,只不過籠子里不只是一隻老鼠,而是一大群老鼠,而且他還在籠子里為老鼠設計了一個游樂園,有各種各樣老鼠喜歡玩的東西在裡面。實驗結果發現,大部分的老鼠在裡面一起玩得很歡樂,幾乎沒有老鼠會去喝帶有有可卡因的水。這不禁讓我們思考,到底是什麼讓人成癮?
當我們把老鼠世界改變為人類世界,當人們處於社會關係之中,並且有各種娛樂生活可供選擇時,原來讓我們成癮的東西似乎就失去了魔力。
所以新的觀點認為,並不是藥物或行為本身蘊含的東西讓人成癮,而是這個人所處的環境讓人成癮。孤獨、無價值感、不被認可、抑鬱等等,都會讓人通過成癮性的物質和行為去尋求安慰。強迫性購物也是如此。
按照對購物剁手黨的狂熱不同,一般被分為以下六個等級:
500元/月以下:勤儉持家型;
500~5000元/月:普通青年型;
5000~1萬元/月:鋪張浪費型;
1~3萬元/月:剁手型;
對於強迫性購物這一現象,需要去瞭解購物者本身的處境和內心世界。通過幫助他們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況,從而從根本上減少對購物的依賴。以下是幾種需要關註的心理狀況。
他們是否缺乏被認可?
強迫性購物實際上可以看作是一種對自我價值和身份的追求。那些自尊水平較低的人,常常感到自己距離“理想自我”還有很大的差距,他們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認同,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常常事與願違。因此,可以嘗試為他們創造可以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和環境,及時地肯定他們的成長和貢獻,讓他們慢慢提升自我的價值感,感受到來自他人和社會的認可。
他們是否孤獨不快樂?
孤獨是成癮行為的有力催化劑。關係是人類畢生追求的東西,當人們無法通過跟其他人建立關係來獲得滿足時,便只能轉向物質,與物質建立關係。所以強迫性購物在那些深居簡出、很少跟人打交道的“御宅族”的身上十分常見,那些子女不在身邊的獨居老人也常常通過購物來填滿孤獨感。因此對於強迫性購物者, 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懷和溫暖,幫助他們融入群體,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
他們是否焦慮擔憂?
在壓力和應激水平較高的情況下,焦慮、緊張甚至憤怒的情緒無法通過恰當的渠道得以表達,人們有時便會通過買東西來分散自己的註意力,釋放壓力,安慰自己。但購物的暫時緩解作用消退後,那些情緒並不能得到真正的釋放,而原來讓人焦慮的來源也依然無法逃避,於是有部分人就陷入了購物狂熱與焦慮自責的惡性迴圈中。
因此,對於這部分強迫性購物者,可以幫助他們提高對負性情緒的識別和處理能力,通過運動、與朋友的傾訴等積極的方式緩解自己的焦慮;更重要的是給予他們支持,幫助他們更好地去面對和處理眼前的壓力事件。
刪購物APP
手機每天陪伴大家十幾個小時,如果安裝了大量購物APP,那麼隨時可能打開購物,一不留神就會下單購物。所以,把某寶、某東、某店等APP刪掉,眼不見,心裡凈,還不剁手。
別搶紅包別領券
紅包、優惠券以往還是在電商的主頁搶,如今已經殺進了朋友圈和社交網路,如果忍不住搶了紅包,到促銷狂歡的時候,心裡總癢癢,要買點什麼。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拒絕紅包、優惠券,這樣就能減少誘惑。
不少電商都會定期向用戶發送優惠郵件和簡訊,比如“親,優惠大大滴,快來買”,或者“會員專享,送您一張20元的優惠券”,各種誘惑撲面而來,為的就是激起你的購物欲望。剁手黨最好退訂這些優惠信息。
把信用卡交出來
其實細究起來,剁手黨狂買東西的一個罪魁就是信用卡。刷卡的消費方式往往不心疼。尤其誇張的是,某些剁手黨資深“黨員”一年花在網購上的錢多達幾十萬。一個好的方式是把信用卡交給信任的人,最好把網銀也註銷掉。先把財路斷了,自己的手也就老實了。
能退貨就退貨
不小心買了很多東西,不想要怎麼辦?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除了特殊商品外,網購商品在到貨之日起7日內無理由退貨。有了法律的支持,退貨就容易多了。 當然還有“差評”這一大招,多數店主還是很怕顧客給差評的,大不了一哭二鬧三上吊,相信退貨並不是什麼難題。
賣二手貨
如果買了很多東西,又發現沒用,那麼賣二手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不少電商開通了二手頻道,或者有專門的二手交易網站,不過賣二手的話,商品自然就貶值了。最好的方法還是少買不必要的東西吧。
面“貨”思過
這招說白了就是噁心自己。把網購來的物品堆在電腦前,特別是買完又覺得用不上的,是不是有種想剁手的衝動?是不是悔恨不已?買這麼多無用的東西,是不是可以繞小區三圈了?可以分給同事人人一件了?面對淘來的寶貝進行深刻,能從根本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畢竟,精神層面的治療才是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