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敏感性缺口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利率敏感性缺口(Interest rate sensitivity gap,IRSG)
目錄 |
利率敏感性缺口(IRSG)是指在一定時期(如距分析日一個月或3個月)以內將要到期或重新確定利率的資產和負債之間的差額,如果資產大於負債,為正缺口,反之,如果資產小於負債,則為負缺口。當市場利率處於上升通道時,正缺口對商業銀行有正面影響,因為資產收益的增長要快於資金成本的增長。若利率處於下降通道,則又為負面影響,負缺口的情況正好與此相反。
如果一家銀行的利率敏感性缺口為正值,說明它的利率敏感性資產大於利率敏感性負債。當市場利率上升時,該銀行一方面需要對利率敏感性負債支付更高的利息,另一方面又可以從利率敏感性資產中獲取更多的收益。由於利率敏感性資產大於利率敏感性負債,當所有利率同時以等幅上升時,利息收入的增長快於利息支出的增長,凈利差收入就會增加。同理,當利率下降時,銀行的凈利差收入就會下降。如果銀行的利率敏感性資產小於利率敏感性負債,利率敏感性缺口為負,那麼當利率上升時,利息收入的增長慢於利息支出的增長,銀行的凈利差收入會下降;反之若利率下降,銀行的凈利差收入就會增加。
計算公式為: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資產一利率敏感性負債。 即IRSG=IRSA-IRSL
利率敏感性缺口是利率敏感性資產與利率敏感性負債兩者之間的差額,實際上就是利率風險敞口(需要註意的是,選擇的時期劃分不同,則會得出不同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因此,利率敏感性缺口可用於衡量銀行凈利差收入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即利率風險程度。
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是指銀行根據缺口分析報告和對未來利率的預測,適時的對利率敏感性缺口進行管理,以規避利率風險。若銀行存在正缺口或資產敏感的情況下,如果利率上升,由於資產收入的增加多於借入資金成本的上升,銀行凈利息差擴大,其他條件不變,則銀行凈利息收入增加。
1、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的運用
當預期市場利率上升的時候,銀行應主動營造敏感性正缺口,這可以通過縮短資產到期日,延長負債到期日,增加利率敏感性資產,減少利率敏感性負債來實現。這樣,當市場利率上升的時候能擴大凈利息差額。
當預期市場利率下降的時候,銀行應主動營造敏感性負缺口,這可以通過延長資產到期日,縮短負債到期日,減少利率敏感性資產,增加利率敏感性負債來實現。這樣,當市場利率下降的時候能擴大凈利息差額。
表1 利率變動、利率敏感性缺口與凈利息收入的關係
利率敏感性缺口 | 利率變動 | 凈利息收入 |
>0 | 上升 | 增加 |
>0 | 下降 | 減少 |
<0 | 上升 | 減少 |
<0 | 下降 | 增加 |
0 | 上升 | 不變 |
0 | 下降 | 不變 |
2、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的實施
在運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的時候,ALCO應確立如下事項,逐步進行實施:
- 選擇劃分銀行的凈利息差的計劃期,半年或者一年期,以便加強管理。一般來說銀行對外公佈的數據為一年期敏感性數據。
- 決定選擇凈利息差的目標水平,確定是要規避風險、穩定凈利息差,還是要擴大凈利息差。
- 如果銀行決定擴大凈利息差,則需要正確地預測利率,即根據巨集觀經濟形式、國家的貨幣政策以及國際的環境,對利率的走勢進行預期。
- 合理調配資產和負債,決定持有敏感性資產和敏感性負債的總額,以擴大凈利息差。
3、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的局限性
- 敏感性缺口分析的精確性值得懷疑。而敏感性缺口分析的精確性取決於計劃期劃分的長短,計劃期越短結果越精確,但從實際操作上來說,計劃期時間跨度太小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 利率預測在現實中往往準確率不高,短期利率則更難加以預測。
- 銀行對敏感性缺口的控制欠缺靈活性。
- 增加管理成本。銀行為了調整敏感性缺口採取有競爭力的措施,會提高其隱含成本。
- 未考慮到利率變動的兩面性。一方面,利率波動影響資產產生的收入和負債帶來的成本;另一方面,利率波動還會影響銀行資產的市場價值。而敏感性缺口模型並未考慮到後者。
- 實際中,負債利率支付的變化一般快於資產利率收入的變化。
為規避利率風險,商業銀行根據自身風險偏好選擇主動性或被動性操作策略。主動性策略是指商業銀行預期市場利率的變化趨勢,事先對利率敏感性缺口進行調整,以期從利率變動中獲得預期之外的收益。譬如,預期利率上升,商業銀行通過增加敏感性資產或減少敏感性負債,將利率敏感性缺口調整為正值。被動性操作策略是指商業銀行將利率敏感性缺口保持在零水平,無論利率如何變動均不會對銀行凈利差收入產生影響。這是一種穩健保守的風險管理策略,但也因此失去獲取超額利潤的市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