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決策畫布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決策畫布

  決策畫布是一套輔助做決策的思維工具。由2020領英Linkedin年度行家張良計提出。

  它的靈感來自於著名的“商業畫布”模型。在做決策時,把需要用到的信息和思考緯度全部放在這張畫布上,並且建立邏輯關聯,從而幫助大家能夠清晰明瞭地審視現狀,高效做出決策。

決策畫布的使用方法

  決策畫布一共分為7個板塊。分別是:困境,目標,衝突,選擇,機會成本優先順序打分,計劃。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下麵我用一位讀者的問題來舉例,詳細解釋如何使用“決策畫布”。

  下麵是一位讀者給我發來的問題:

  我在大公司呆了4年,福利很好,也受到領導器重。但感覺工作內容繁瑣,後期成長也沒有很多,同時自己厭倦了同事之間的人際關係

  現在我收到了一個小公司的offer,工資水平和現在差不多,但福利比現在公司差很多。

  小公司的領導很有誠意,工作方面能成長的地方也更多。可後來原公司領導找到我,希望我能考慮回去,並承諾以後遇到的項目也會是行業內更前沿的項目。現在,我應該如何做決策?

  簡單來說,這是一個“留在原公司還是去新公司?”的二選一問題。接下來我就用決策畫布模型來進行分析。

一、困境

  所謂困境,就是做決策時的場景範圍。這裡麵包括背景信息,與決策有關的人員,以及你所面臨的具體問題。

  為什麼要先框定困境範圍?

  因為這能避免你後面被無關的信息所困擾。

  很多時候我們做決策分析時,起點都在正軌上,可隨著後期信息量的增多,思路很容易被帶到別的領域去,發生思維“脫軌”的情況。而這,是導致思維無用功的一大因素。

  以上面的事例來講,困境的場景範圍很清楚,這是一道圍繞在原公司和新公司之間的職業生涯選擇題。原公司的老闆和新公司的老闆就是與決策直接相關的人。

  所以在後面思考時,就不要變成“我該不該改行?”,“我是不是要去國外讀個書?”,“我考個公務員如何?”,這些都是思維脫軌。

二、目標

  你希望自己做出的決策,最後達到什麼結果。用一句話概括出來,就是你的目標。

  任何一項決策,都有一個核心目標

  它是開啟你思考如何做決策的關鍵動機。在上面這個例子中,這位讀者在隻言片語中其實提到了自己的目標,例如“後期成長”,“行業內更前沿的項目”等等,只是還沒有那麼明確。

  這時需要做的,是抽離出關鍵字詞,重新組織語言,清晰描述目標。這麼做的好處,是幫助我們集中註意力。圍繞目標再來審視對應決策,會更加一目瞭然。

  因此,我將這位讀者的目標概括為下麵一句話:

  實現個人工作經驗的持續豐富和成長。

三、衝突

  有了清晰的決策目標,那麼阻止你去完成目標的東西,就是“衝突”。在這個案例中,衝突來自於兩方。

  來自原公司的衝突很明顯:繁瑣的工作內容,局限的成長空間,無聊的人際關係

  而來自新公司的衝突這位讀者並沒有說出來,但其實是有的。公司規模小,在通常意義上,也就意味著平臺資源有限,業務量不高,行業地位低等弊端。

  另外,公司小,員工人數少,這意味著很可能你需要一個人身兼數職。

  雖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得到成長,但這些“成長”是否有意義?是否真的對你實現目標有幫助?這裡是需要打問號的。

  這就好像知乎上的一個問題:

  創業A公司和成熟B公司的兩個Offer, A給28K, B給16K, 應該如何抉擇?

  雖然前者最近風頭正勁,薪資夠高,但如果把時間拉長遠來看,大公司能提供的不僅僅是薪資,還有背景光環,廣闊的行業視野,豐富的產品線經驗等等。如果光看錶面去做決策,就有些欠妥。

  所以決策畫布進展到這一環節,會發現信息量有所不足。

  這時,我們需要暫停分析推演,引入外部調查來補充信息。

  比如,將原公司阻礙你成長的條件全部羅列出來;

  再比如,去和新公司的領導溝通,問清楚新公司能給你提供的具體條件有哪些,是配備更多的下屬,還是賦予更多的權力空間,或者是讓你接觸公司最核心的項目?

  在進行衝突分析的時候,信息的獲取一定要完整。臺面上的顯性衝突和臺面下的隱性衝突都要考慮到,因為它們都會影響接下來的決定。

四、選擇

  在這個案例中,可供選擇的選項是很清楚的。但依然不要停止思考,我們承接上一環節的分析,繼續深挖:

  目前的選擇,分別能夠解決哪些衝突?

  倘若選擇呆在原公司,哪些衝突得到瞭解決?例如:工作量變小,人際關係變得簡單等等。

  假如跳槽到新公司,哪些衝突得到瞭解決?例如:項目上獲得更多自主權,負責更多的產品線,工作內容不繁瑣等等。

  這些,同樣需要通過反覆溝通和調查來補足信息。只有當我們把各自選項下對應的衝突解決了,才能評估出各選項的優勢,從而掌握全局。

  在明確了各選項所能解決的衝突之後,我們還需要分析機會成本。即:

  被放棄的選擇,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潛在損失?

  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全面審視和掂量每一個選項,從而做出最理性的判斷。在上面的案例中,由於信息不完整,因此我假定兩個選擇,分別會產生的機會成本如下:

  去新公司,原來大公司的光環就不復存在,不再能享受完善的交流培訓機會,同時也享受不到優厚的福利待遇;

  而呆在原公司,可能會受制於繁瑣的制度流程,同時原公司也沒有新公司靈活,難以快速做出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個時候,我們再回過頭去看目標。選擇哪一個,心裡應該七八成有譜了。

六、優先順序打分

  這一環節,是對前面所有分析的總結,即:

  對每一個選項的優勢進行排序打分,從而找到符合自己目標的最佳選擇。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的目標早已鎖定為“實現個人工作經驗的豐富和成長”,那麼對這個目標能夠做出越多貢獻的因素,所打的分數就越高。

  例如:更重要的工作任務(90分),跨部門的合作機會(65分)。

  相反,那些不能對目標進行直接貢獻的,但在你看來同樣重要的東西,所打的分數就要低一些。

  例如,薪資福利待遇(50分),上班路程遠近(30分)等。

  分數的具體數值,依據每個人的經驗感受來設定,這裡不多贅述。這一環節的最後,會呈現出一個排序清單,裡面每一個選項對目標的貢獻值一目瞭然(如下圖)。

七、計劃

  前面的6個環節,基本完成了分析,做出了決定。到了這個環節,就進入到執行決策的計劃階段。

  此時,我們需要審視自己手上已經擁有和即將擁有的資源,來幫助我們將決策付諸實踐。

  同樣的,由於這個案例缺少更多信息,這裡我繼續假設接下來會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來完成這個計劃。

  假設現在做出了呆在原公司的決定,和老闆也談妥了條件,那麼就要開始準備迎接新的挑戰。

  例如,接下來你會被分配到一個關鍵部門,那麼就要提前瞭解清楚該部門的業務內容,人員結構,以及你的角色任務。

  行動上,你可以和該部門的同事主動溝通,或者側面從老闆那裡探聽一些情報,也可以先以觀察者的身份參與幾個項目,熟悉這裡的工作風格等等。

  這些,都是基於決策之後要進行的下一步計劃。

  至此,決策畫布的分析流程全部完成。

使用決策畫布時的註意事項

  第一,在整個分析過程中,都要緊盯目標。最後我們做出來的決策,一定是能對實現目標進行最大貢獻的選項;

  第二,目標只能有一個。當多個目標同時出現時,要學會刪減,找到最重要的那個目標。不要妄圖做一箭雙雕或一箭三雕的決策,否則容易陷入互相矛盾的境地;

  第三,記住“衝突是對目標的直接阻礙,選擇是對衝突的對應解決,機會成本是對選擇的反向補充,優先順序打分是最後的優勢總結”;

  決策畫布是一項幫助我們做決策時進行信息梳理和邏輯分析的工具,它的意義並不是最終解決“選擇哪個”的問題,而是提供一套分析思路。

  不同的人使用,完全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陈cc.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決策畫布"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