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農技推廣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农业技术推广)

目錄

什麼是農技推廣

  農技推廣是就我國實際情況而言的。它指的是通過試驗,示範、培iJlf、技物結合及一定程度的行政干預來向農民傳授農業技術的過程,它有兩個特點,一是著眼於技術本身,而不是農民,因而農民對推廣活動的參與很少;二是推廣過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行政干預,推廣機構主要對上級負責。雖然這種狀況正在改變,但未根本改觀。由上可知,“農業推廣”中的“推廣是英文“Extension的意譯,而不是推而廣之”的簡單省略,因而不能倒過來說“農業推廣就是“推廣農業”“而農技推廣”則相反,可說成是“推廣農技”。因此,嚴格說來,我國的農技推廣不能稱為推廣”,而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技術擴散(Diffusion)過程,即技術從密集處向稀疏處轉移(Transfer)的過程,對技術擴散或轉移而言,關鍵的是技術應用並獲得預期效果,至於農民的心理狀態及是否真正懂得並自覺運用技術,則是無關緊要的。[1]

農技推廣的特點[1]

  通過比較可看出,我國的農技推廣充其量是農業推廣的一個方面,它和農業推廣或農村推廣的區別,不僅表現在內容的寬窄上,而且表現在指導思想和方法論上。造成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是經濟體制不同,即使在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民也還沒有完全獨立的生產經營自主權;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低;推廣中還存在不同程度行政於預;推廣體系是國家辦的,因而主要對上級負責;這些都決定了我國農民不大可能主動參與農業推廣活動,只能是被動地接受技術指導。另一方面是農業所面臨的基本問題不同,我國農業長期面臨的主要矛盾是農產品短缺,因而政府要千方百計提高農業產量,從而也就相應形成了以行政干預為主要手段的技術推廣特點,西方農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在生產過剩條件下提高效益,因而在自願基礎上的優質服務是農民和推廣組織雙方生存和發展的基本需要。應該說,我國的農技推廣工作在特殊國情下取得了突出成就,但西方的農業推廣理論較客觀和完善地反映了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推廣的規律,二次大戰以後來西方農業發展的歷史證明瞭這種理論是行之有效的,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翩的逐步確立,上述差別將減少,農民將擁有獨立的經營自主權並不斷組織起來.農業將面臨的的主要問題也是提高質量和效益,也就是說,國外“農業推廣”賴存在的條件在我國也將日趨成熟,因而我國農技推廣事業在探化改革中,結合我國國情適當借鑒國外成功的理論和方法,逐步向農業推廣和農村推廣轉化將是大勢所趨。事實上,在我國部分發達地區,這種轉化已初端倪,並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我國現存農技推廣存在的問題[2]

  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是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隨著我國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和市場需求格局的變化,我國農業技術的推廣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影響了農業技術對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一是資金投入不足。農業推廣資金投入不足.制約著推廣力度。部分地方政府“卸包袱”,出現了“線斷、網破、人散”的被動局面。二是影響技術成果推廣轉化質量的原因。我國農民對現代農業高新技術接納能力差,並且缺乏採用新技術的需求動力。影響農業新技術成果推廣轉化質量。一方面。農民的文化素質制約了他們對高新技術的接納能力。另一方面,在農業內部,作為市場主體的農戶更加懂得比較科技投入的成本和預期收益.只有當他們認為預期收益高於預期成本時才會選擇新的生產技術,農業科技使用的高風險性又使得他們在有限的資本和勞力的投向上顯得更為謹慎,農戶對可替代的新技術選擇反應遲鈍,缺乏內在的需求動力。三是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運行機制不靈活。傳統的農業科技推廣從推廣項目選擇機制、技術上不能適應變化中的農戶生產需求。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科研、推廣基本是以提高農產品數量為主要目標。但現行的農業技術擴散機制是以提高農作物特別是糧食作物的產量為主要目標。建立在“地區目標群體的社會經濟條件具有完全同質性”這一假設基礎之上的.自然不能同農戶的生產需求相適應。四是影響農技推廣效率的原因。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積極性不高,影響農技推廣效率。在現行農業推廣制度下,農業技術推廣及開發的速度、效果、服務質量、最後效益不能和推廣主體的努力程度或付出掛鉤.農業制度對農業科技進步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

加強農技推廣的有效措施[2]

  1.加強政府對農業技術推廣的保障和支持

  一是加強政府財政支持力度,增加農技推廣資金投入。建立農業科技推廣專項基金並逐步制度化地增加財政支農資金用於農技推廣的份額。二是加強農業教育和農民技術培訓.把教育、研究、推廣緊密結合起來。三是加強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技術培訓

  2.推進農業技術推廣的制度創新

  一是確立農民對技術需求的主體地位,提高農民採納農業新技術的自願性。農民是農業經營主體,也是農業技術的需求主體。市場主體。採納新的農業技術應該是農民市場經營的理性選擇。二是解決農業推廣體系中激勵機制的缺位問題,廣泛採取市場化的激勵手段。進行推廣機制的創新,大力調動農民、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積極性。

  3.提高農技推廣隊伍素質

  提高推廣隊伍素質.培養一專多能的人才。市場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競爭,我國農技推廣人才,大多數是為計劃經濟服務的糧食栽培型人才,缺乏市場經濟知識和農業推廣學、心理學行為科學等方面的知識,應當加強對農技推廣人員的培訓與進修,迅速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水平,以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4.引進國內外新品種和新技術

  市場經濟.時間就是金錢。它要求快速引進新技術,快速推廣新技術,快速生產新產品,這樣才能賣個好價錢,才能吸引農民採用,提高新技術的入戶率和轉化率,才能有高效農業,市場經濟對農副產品花色品種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適應不同富裕程度、不同心理狀態和不同個性消費者的需要,在引進時一定要註意多樣化,有了多樣化的新品種新技術,才能充分開發當地資源,生產多樣化的農副產品,贏得國內外市場,增強農技推廣部門的活力。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楊映輝.農業推廣的概念及其與農技推廣和農村推廣的關係(A).農業科技管理.1994,3
  2. 2.0 2.1 李靜.我國農技推廣的困境對策研究(A).現代農業.2012,5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寒曦.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農技推廣"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01.254.162.* 在 2015年2月14日 16:09 發表

說的理論大家都知道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