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農業產業結構合理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農業產業結構合理化

  農業產業結構合理化是指通過對農業結構的調整,使個國家或地區的農業資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從而使農業產業結構的效益、水平平不斷提高的過程。

農業產業結構合理化的評價標準

  農業產業結構的形成和發展雖受到諸多錯綜複雜的因章影響,但一般而言,判斷農業產業結構是世合理的主要標準有以下幾個方面。

  (1)能充分合理地利用當地農業資獗,不斷提高經濟效益。農業各部門的發展規模和通度要與農業的自然、經濟資掠條件相適應。在自然資源的利用上能做到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漁則血,在經濟資源的利用上,做到人人充分就業,各展所長,使資金、設備、交通條件非充分發揮作用,不斷提高經濟效益。若應該和可能利用的資源未能充分合理利用,浪費很大,則農業產業結構自然就不合理。

  (2)能保持和改善生態環境。合理的農業產業結構應該能保持和建立生態平衡,使生態系統量良性迴圈。改善生態環境,優化生態環境,可以直接挺高人們的牛活質量,提高生物和自然環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轉換率,增加農業的產出。要堅決反對和防止掠奪式經營,超極限開發。例如,因水產品緊俏麗過度捕撈;因木材緊缺而過度採伐;因肉類短缺而超載過牧。上述種種做法部主導致自然資頓的枯竭和生態平衡的破壞,使農業生產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以致農業各生產部門不但不能發展,反而會受到擁制。

  (3)能最好地滿足社會需求。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生產的目的就是要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立化生活的需要。對農業來說,就是要使農產品能夠滿且人們的各種需要。隨著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會對軒種農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對農產品需求的結構和比例也會發生變化。這就要求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地做出相應的調整,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滿足相會各方面的需要。

  (4)農業各部門能協調發展。合理的農業產業結構應是農業各部門獲得協調發展的結構。只有遵循農業各部門間可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關係,才能實現相互間的的協調盎展。例如,林業能對其他各生產部門的正常生產提供保護,但這種保護只有當森林覆蓋率達到一定比例時才能真正有效。因此,任何破壞農業各部門間有機聯繫的行為,均將導致農業產業結構趨向不合理。

衡量農業產業結構合理性的方法

  衡量農業產性結構合理與否,通常有同種方法比重法類比法、速度法和協調法。

  (1)比章法。比重法是根據各次產業產值在產業結構巾的百分比確定其合理的程度。它是衡量農業產業結構合理化的主要方法。但比重法並不能完全反映產業結構的合用程度。比如黑龍江省糧食比重大,同北地民由於乾早少雨,漁業比重低,都不能說是不合理。

  (2)類比法。我們常常用一個地區的產業結構同另一個地區相比,從而且說明這個地區產業結悔的合理程度。這種類比法在條件大體相同的國家或地區之間進行些比較,是可行的。但是,形成一種產業結構是由許多因素促成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會因素,坯有歷史因素,因此,類比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3)速度法。一個部門的速度同另個部門的速度比較,或者用一個部門現在速度同過去的速度比較,以此說明結構是否合理。速度法也有局限性,因為速度快慢只反映結構在定時期的發展狀態,並不能確切說明產業結構的合理化程度。因此,單一地用發展速度說明農業產業結構是不全向的。

  (4)協調法。就是從系統的觀點出發,研究農業產巾結構運動的內在規律性,綜合考查部門之間在一定時期的合理比例關係,使產業結構在生產、分配、流涵、消費各個環節不受阻礙地和諧進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對產業部門的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作深入細緻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吸收比重法、類比法相速度法等方法自優點,綜合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 薛興利,李秉龍.農業經濟學.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9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農業產業結構合理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