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本位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關係本位是中國本土心理學研究的新概念。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背景進行存在主義式的探討,將“人論”定義為“關係本位”。
“關係”指關係主義、關係取向或關係中心;本位指活在關係中的人,對自我處境的覺察與尋找。此理論受存在主義的影響,認為人生是在尋找“我是誰?”“我在哪裡?”的過程中,存在感來源於意義與價值的發現——自己正在成為自己。
人為成為自己要不斷聯接外界有利的成長資源,同時也要抗拒不利成長的資源,而這一切都要源於關係的建立。通過與外界的關係,人可以定位自我的存在。本土心理學所指的“關係中心自我”是“共依共存”關係自我,活在親人、熟人、陌生人的同心圓中,與西方的個體主義有本質上的區別。儒家認為人需要處理天、人、物、我四種關係。在四個關係向度不斷完善,永不停止追求,就是“君子”形象。關係的本質是角色,經過內化成為個人的關係模式,表現為個人的角色定位與角色認知,決定著角色責任。恢復關係需要從角色責任開始,而影響關係模式的根本因素是過去的情緒傷害。因為情緒受壓沒有發展成為好的、健康的情感,所以長期壓抑或過度興奮,表現情緒化,成為角色認知的障礙。
關係中心恢復療法即是針對當事人的關係模式進行探討,陪伴來訪者走向生命深處,尋找丟失的“自己”,恢復“大自我”的關係,承擔每一個適當“度”的角色責任,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