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假說檢定NM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假說檢定NM法的提出

  日本創造學家中山正和(Nakayama Masakazu)教授,根據人的高級神經活動理論,把人的記憶分成“點的記憶”和“線的記憶” ,通過聯想、逆向思維、類比等方法,來搜索平時積累起來的“點的記憶”(思維點。作者註),經過重新組合,把它們連成“線的記憶”(發散思維。作者註),這樣就會涌現大量的創造性設想,從而獲得新的發明創造。這種方法由中山正和教授發明。高橋教授作了改進,叫做中山正和法,簡稱NM法。日本人將NM法用於商戰決策,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

  中山正和系日本北海道大學理學部物理科畢業,曾任日本電信電話公司電氣通信研究所調查員,日本樂器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企畫室次長、創 造工學技術研究所、發明公司會長、東京藝術大學講師、金澤工業大學教授等職,著有《智慧的構造》、《演繹、歸納、假說檢定》、《感覺的構造》、《工學禪》、《創造性的自我發現》、《智慧的再發現》等專書,並擁有AI合金、AP合金等多項發明專利及各種日本海內外發明獎。中山正和曾依人工頭腦學及大腦生理學等觀點,倡導《創造工學》,使創造活動得以相當程度的納入可管理或可控制的境界,他不但是NM法的創始人,同時也是工學禪的創始人。

NM法的特點

  一、 以模擬法引發創意

  創意思考方法中的創意引發(所謂的擴散性思考),有觀察、想象、聯想等各種方法;就聯想方法而言,則有自由聯想、強制聯想及模擬法等各種方法。其中以自由聯想環繞主題360°全方位思考範圍最不受拘束; 強制聯想則因從所設定的角度引發創意,思考範圍稍受限制,但在創意引發的暗示作用或由此產生的創發速度而言,則具有促進的效果;模擬法則是由一個觀念到一個圖像,再由圖像想到很多創意,故在範圍上最屬狹窄,但因其系透過圖像的直覺作用,故其創意的引發最屬自然便捷。

  NM法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是中山正和所建立的HBC模型,在HBC模型里,S→O;I→O及I.S三個層次相當新舊腦說的舊腦本能作用,或派僕勒所謂的第一信號系統,亦即透過大腦的本能作用,以促使創意的產生。NM法系依據問題解決目標機能的KW(Key Words)引發相似圖像,再由此圖像引發解決問題相關創意。這種依賴KW引發圖像,再由圖像引發創意的作法符合上述模擬法所述直覺的精神,與腦力激蕩法等各種創意引發方法相較可說是大異其趣。

  二、以假說檢定法組合創意

  NM法第二個特色就是創意組合方法採取假說檢定的方式。所謂假說檢定法就是在創意組合的時候,創意與創意集合在一起以後,由此所引發的更大創意的方法。NM法所發展的四種創意組合類型(詳後),包括A 型、S型、D型及H型。當進行創意組合時,均無固定標準可循。具體而言,NM法在組合創意時,所依循標準只能說是操作者本人的「自我」假設,而不管這個假 設的來源為何,假設終究只是一種暫時的標準(並不是固定的標準),假若經不起檢定,假設即會被放棄,而另循其它假設性的標準。以此類推,直到操作者所設定 的假設性標準或依其標準所獲得的結果被操作者所接受為止,這種假說檢定式的創意組合方法與KJ法的統合法或KJ法演繹法等其它創意組合方式相較亦大異其趣。

  三、充分利用圖象思考

  由於NM法創意引發的依循的模擬法特彆著重派僕勒氏的第一信號系統之本能作用,NM法各型除S型、D型以外,包括T型、A型及H型各型都充分使用到圖象,其中T型屬構想產出(即創意引發),因此模擬技術 的應用在模擬階段相當程度地使用到圖象,另外A型則純粹屬構想轉換(即創意組合),由於素材、擬創造的創造物在性質上以硬體之物質為主,故充分使用到圖 象。再者,H型是中山正和所創NM法之原型,從創意引發到組合,亦即從T型進展到A型的整個過程亦全部使用圖象方式進行,這些類型之NM法的特色,即是充分利用圖象思考。

NM法的類型

  NM法的思考方法比較屬於模擬思考,如情境模擬、現象模擬、擬人模擬等大自然現象,較容易產生聯想,故也稱為想法移植術。本法依不同需要分為:

  1)NM法T型(Takahashi構想產出型):是NM法中透過模擬法進行創意引發,以擴散法實施;

  2)NM法A型(Area空間結合型):採大量因果關係予與結合 創造新觀念;

  3)NM法S型(Seria時間結合型):是將兩個觀念的因果關係加以連結產生新創意,如用數張載有觀念性文字卡片加入適當文字,組合成合理化故事;

  4)NM法H型(Hardware硬體發明型)適用於設備、工具等發明,及其改良與問題解決上;

  5)NM法D(Discover問題發現型):以很多事實資料發 現問題重點,其予與創造新觀念以假說方式,組合卡片,最後以直覺判斷結果。

進行NM法創造性活動所須具備的觀念

  一、HBC模型

  中山正和認為人與動物最大的差別在於大腦機能的差異程度,動物進化過程可以說是大腦機能的進化史,根據有史以來動物大腦機能的進步情況,可分為下列五個不同層次,也就是所謂的HBC模型,也是進行NM法創造性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觀念。

  

  1. S→O(Stimulus→Output)

  S→O(Stimulus→Output)即因刺激而反應,有刺激就有反應,無刺激則無反應。此情況大腦只具備轉換器(Transducer)機能,是無意識的、肉體的學習,任何動物均具備此項本能,並不限於人類。

  2. I→O(Image→Output)

   I→O(Image→Output)即因心像(Image)而反應,此情況較上述層次稍高。舉例而言,子女輩以父母輩的動作做為自己的心像,再依此心像採取動作,此時的心像來自父母輩動作的印記(Imprinting),而非來自本身大腦的記憶。此種大腦機能並不限於人類,一般動物均具有。

  3. I.S(Image--Storage)

  I.S(Image--Storage)即心像之儲存或記憶,此情況較上述之層次更高。此處宜註意者即I與S之間並無「→」記號,因此時並非作轉換器用,而是為類似作心像之儲存記憶。當動物一有外在刺激時,若探求腦中所儲存記憶的心像而採取行動,此時儲存於腦中的心像即為I.S。

  4. W.S(Word--Storage)

  W.S(Word--Storage)即語言之儲存或記憶,此情況較上述之I.S層次更高,即不單以「心像」來記憶,更進一步以「語言」來記憶,這種大腦機能之特性為人類專有之特性,其它動物 並無此種機能。蘇俄生理學家派僕勒氏認為人類特征是「以語言來思考」,理由在此。W.S是針對I.S而產生的語言或文字元號,所以可與I.S加以連結,但 與並非一對一的連結。

  5. W.R

   W.R言語檢索亦即法則之敘述,為HBC模型之最高層次。法則的敘述僅告W.S或I.S是不夠的,譬如幸福一義即無心像,也無相對的語言(Parole),必須先 將概念抽象化才有可能建立法則。不僅「幸福」一詞,凡與心像無法連結的抽象文字均是,亦即語譯學上的上位語言(Meta--Language),其最典型 的例子即為數式。人類因有這些W.R才能歸納,也才能瞭解老師所傳授的法則,演繹也才有可能。

  以上HBC模型五個層級雖有進化高低或機能發展遲 早之區分,但就高層動物而言,並非發展至最高層級機能時低層級機能即被淘汰,反之,兩者是並存的。以人類而言,W.R與W.S固為人類所專有,但另外更基 本的S→O、I→O及I.S三個層次仍同時存在。這三個層相當於大腦舊皮質(無意識反應)之作用,是人類創意的泉源。NM法T型對於創意的引發,即利用此舊皮質之作用。

  二、辯證法式的思考模式

  Image:思考模式.jpg

  除HBC模型外,NM法另一個重要思考模式就是所謂“假說檢定”的辯證思考模式。依中山正和的說法,對於任何問題之解決,如有“這樣做應可解決問題吧!”此種想法時,此想法即為“假說”,而此假說即為“創意”(Idea)。

  對於某問題想辦法加以解決時,是因為在直覺上認為可以解決此問題,因為過去對類似問題已獲得解決,而在意識上留下記憶印象,所以認為此問題也可獲得解決。若無此直覺,就沒有解決此問題的道理。

  其次為解決此問題必須進行各式各樣的調查,並利用自己具備的知識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若與直覺無矛盾的地方,則此題目始終不成問題。問題之所以為問題是當此分析數據與直覺印產生對立、矛盾。

  此時若繼續分析下去,且具備足夠知識時(越分析下去,需知識越多),終將可解決問題。當無法繼續分析下去時,則必須在直覺與分析中設立假說,以消除兩者之間的對立與矛盾。對立、矛盾越大,越需有飛躍性的假說,假說通常要經過多次嘗試,才能獲得事實的證明或認同。

參考文獻

  • 〔1〕中山正和《NM法 》,產業能率大學出版部,日本東京,1982年11月
  • 〔2〕中山正和《發想 論理》,中公新書,日本東京,1983年2月,頁109-110
  • 〔3〕黃惇勝著《創造性問題解決實務》,中興管理顧問公司,臺北,民84年
  • 〔4〕黃惇勝著「3Q Very Much 原理與技術」,泰山職訓學報(第二期),民88年4月,頁1-16
  • 〔5〕黃惇勝著「創新思考工程與探索型問題解決策略」,泰山職訓學報(第三期),民89年4月
  • 〔6〕市川龜九彌《獨創的研究 方法》,三和書房,日本東京,昭和50.4.1,頁 7
  • 〔7〕高橋誠著《問題解決手法 知識》,日本經濟新聞社,東京,昭和62.2.16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假說檢定NM法"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