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價值報告架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企業價值報告架構(Value Reporting Framework)
目錄 |
企業價值報告架構是由普華永道(PWC)開發的一項衡量與管理企業績效,並對企業績效進行結構化溝通交流的一種方法。當企業必須向投資者以及其他的利益相關者同時彙報企業績效的時候,傳統的企業報告模型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這種需要。企業價值報告架構是普華永道在績效管理和企業彙報領域做出的一項創新性發明,它能夠提供更多更詳細的信息,以滿足投資者的需要。
公眾對於企業績效彙報信息的不信任早已動搖了傳統企業績效彙報模型的基礎,投資者與其他利益相關者也愈加呼籲企業提高透明度。
企業價值報告是對傳統財務報告的一種有效補充,它為企業績效提供了一個詳盡、透明的畫面,在市場機會、戰略、風險、無形資產以及重要的非財務價值動因等各個方面均有體現。
基於普華永道在資本市場上所進行的研究,企業價值報告為企業內部和外部同時提供了範圍廣闊的財務和非財務信息,如市場概覽、價值戰略、價值及價值平臺管理等等。每一類別有被細分為更為具體和透明的彙報信息。例如,在價值平臺這一類別下就包括企業創造價值的所有活動及其相互關係。 以及產品、顧客、人員、創新、供應鏈以及企業聲譽的無形的、非財務的衡量手段。
1、市場概覽(Market Overview)。主要是要求企業對市場(或是他們本身的營運市場)能有一個清楚且無偏差的綜合性的瞭解。包括對現在及未來的經濟、法令制定及競爭環境等的瞭解,並且要能洞悉整體產業及企業個體本身所面臨的各種狀況。
2、戰略(Strategy)。要求企業明確規範其價值策略與目標定位,並具體闡述如何達到設定目標,以及這些步驟、過程又如何為企業的股東創造價值。包括企業戰略、目標、目的、組織設計以及治理結構等。
3、價值創造活動(Value Creating Activities)。重於為了達成策略性目標所應採取的行動:包括管理階層為執行策略而投入的與長期價值成長密切相關的各項活動,亦包括與顧客、員工、創新、品牌、供應鏈以及環境、社會和倫理問題相關聯的各非財務領域的活動。
4、財務績效(Financial Performance)。要求從尋找價值動因(企業的獲利能力、成長性、風險及流動性等)出發,對企業價值進行內部(營運、投資、籌資及股利分配)與外部(併購、資產分割、撤資及管理併購)的重建。一般包括“內部程式面”及“學習成長面”兩個部分。展示管理者對財務績效的監督,並與企業戰略相連,這一部分必須詳細地提供如下信息:
- 業務分割;
- 風險與回報的關係;
- 現金獲取能力;
- 企業內部衡量績效的方法與對外彙報的績效結果相和諧等等。
推進企業價值報告架構的意義[1]
一、從公司內部看,根據普華對BP、VOLYO等大公司的實踐研究表明,價值報告通過對公司價值有關方面的分析,提高了公司信息的透明度,有利於降低經營風險、提高管理的可靠度、吸引更多的戰略投資者、增加低成本融資的渠道、提升公司市場價值。
二、從外部看,價值報告提供了更為全面合理的公司價值評價,有利於提高市場價值投資理念的回歸,從而促進證券市場健康理性地成長。
三、從管理者看,價值報告為管理者提供了十分清晰的公司價值管理和創造的基本目標和思路,有利於管理者總結和提高價值管理水平,減少短期行為,使管理者更重視公司可持續發展素質的培育而非僅關註財務指標。
四、從股東或考核者看,有利於制定更為合理有效的考核評價與激勵政策,完善公司治理,減少股東與管理者之間的利益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