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心理障礙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交往心理障礙是指在交往中的自我心理調控失常,不能自我調整情緒使之適應社會公認的各種規範的心理因素和狀態。
交往心理障礙的種類[1]
人際交往活動中的心理障礙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7種。
- (1)自卑
這是“自我否定”的心理定勢。有的社會組織,起點較低,規模較小,成績不是很突出,知名度不是很高;有的個人“出身貧寒”、“來自偏遠山區”、“孤陋寡聞”、“學業成績平平”、“從來沒有當過學生幹部”、“普通話說得不標準”、“身材不出眾”等,這些都會產生“自我否定”的心理定勢。在人際交往中往往表現為自慚形穢,沒有交往的信心,不肯主動開口,把交往對象限定在很狹小的範圍里,不能建立新的交往空間。
- (2)羞怯
可能是由於缺乏交往的實際經驗,也可能是沒有掌握基本的公共關係交往技巧,還可能是對對方的信息瞭解很少,因此缺乏交往的信心、喪失交往的勇氣。這種羞怯心理在交往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就是:因為擔心交往失敗而表現得緊張不安,不敢充分地與對方交流信息和情感。
- (3)猜疑
因為自卑和害羞,在人際交往的實踐中,成功的經驗比較少,而失敗的體驗比較多,很可能由對自己缺乏信心,而轉化為對對方的誠意表示懷疑,不信任對方。具體表現為疑慮重重、拘謹小心,甚至捕風捉影,對他人言行總是持懷疑或否定態度。
- (4)嫉妒
嫉妒心理,就是指對他人獲得了某種利益或榮譽時,所持的極端不滿和怨恨情緒。在公關交往中,具體表現為:當個人需求在交往中得不到滿足時,當他人的成就、利益高於自己時,而對一切強於自己的人表現出的一系列的不快情緒。
- (5)報複
社會組織之間、人與人之間,都應該是平等的關係。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能把自己單方面的願望和要求強加於別人;更不能因為對方曾經表示過不同的意見而抱有成見;不能將自己某方面的不順利或者利益的損失,都歸罪於別人;更不能把自己的不滿情緒發泄到別人身上,或者把失敗的責任全都推到別人身上。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如果這樣做了,就屬於報複心理。
- (6)自負
這主要是指,有的人常常懷著“自我中心”、“自我肯定”和“孤芳自賞”等心理態勢。這種自負心理,在人際交往中往往表現為:優越感十分強烈,盛氣凌人,不願意附和他人正確的意見,不願意認可他人的合理要求,不願意贊揚別人明顯的成績,不願意主動地與他人進行信息、情感的交流和溝通。
- (7)自私
互惠互利,是公共關係的一項重要原則。如果以自私的心理定勢去與他人打交道,以純功利的觀點對待人際關係,就勢必會形成一種“自我封閉”的態勢,就勢必會影響到人際交往局面的打開。
①剋服自卑心理,丟掉虛榮心,正確分析、認識和評價自己。尤其要充分發掘自己的優點,為自己的點滴成績感到寬慰;同時,要努力做到與人坦誠合作、熱情交往。
②剋服恐慌心理,保持“勇於嘗試,不怕失敗”的積極精神。從工作能力、學識水平或其他技藝方面,去學著做一項比別人更精通的事。
③轉變心情,丟棄沮喪情緒。沒有必要將自己與別人放在同一條跑道上賽跑,應該積極地另闢蹊徑,肯定自我、欣賞自我。
④做好充分的準備,知己知彼,選準契機,自我放鬆。選擇自己熟悉的時間地點和談話內容,精神飽滿,從容不迫。
⑤摒棄“自我保護”、“自我封閉”的心態,積极參与社會交往活動。打開心胸,消除偏見,用富於彈性的、理解的、寬容的態度與人交往。如果對方確實比自己優秀,就應該勇於承認事實,及時反應對方的話語,贊美對方的業績。
⑥保持謙遜、期待的心情,以信任人、尊重人的態度與人交往。隨時樂於參與競爭,在競爭中善於取長補短,隨時不要忘記說“您真行!”或“謝謝您!,,尤其是你本身受到稱贊時,更要這樣說。因為這不僅意味著自己的謙虛,而且意味著自己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和堅強的自尊心。
⑦愉快地扮演幕後人物,踏踏實實地工作,多做少說,但在關鍵時說話要“一針見血”。
- ↑ 魏翠芬,王連廷.公共關係理論與實務[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