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中國民生髮展指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中國民生髮展指數(People’s Livelihood Development Index in China)

目錄

什麼是中國民生髮展指數[1]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民生髮展研究”課題組依托北京師範大學相關專業中青年專家團隊,在國家“985”基金的支持下,擬構建一套民生髮展的監測指標體系和指數測算體系,即“中國民生髮展指數”,以對中國民生髮展狀況和情況進行測度和監測。“中國民生髮展指數”, 側重對中國省級民生保障與改善進行橫向比較、縱向考察,旨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巨集觀與微觀相結合,著力探索與理解中國民生問題區域發展的基本規律,深入研究民生區域差異的深層次理論與實踐問題。

  “中國民生髮展指數”通過評估省域民生髮展狀態與進度水平,可在政策層面上起到省域民生髮展的戰略導向作用,以滿足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政策需求。一方面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推進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另一方面加強社會管理能力建設,創新社會管理機制,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中國民生髮展指數的指標框架[1]

  中國民生髮展指數一級指標主要包括三大類,即民生質量指數、公共服務指數和社會管理指數。

  民生質量指數反映當前民生髮展的狀態和水平;公共服務指數體現政府保障和促進民生所提供公共服務的水平和進度;社會管理指數反映政府加強社會管理能力建設、發展社會事業的水平和進度。根據上述體系構建方法,民生質量指數是民生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提高民生質量是政府等社會組織者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公共服務指數和社會管理指數則是政府從其職能角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兩大手段與推力。

  在民生質量指數、公共服務指數和社會管理指數這三個一級指標下,這裡從民生與群眾生活的密切相關性和豐富性出發,多角度、多層次地考察了民生的內涵和外延,經過歸類、調整和梳理,構建了指標體系二級指標,共計13個。在測算過程中,鑒於同級各類指標要素的影響和作用互不相同,進行比較評價時,需要區別對待,即權重分配上要有所不同。 這裡根據德爾菲法,在征求各方面專家意見基礎上,確定了一、二級指標權重。

一級指標權重二級指標權重
民生質量指數40%收入與就業質量40%
文化與教育質量15%
生態與環境質量15%
居住與出行質量15%
安全與健康質量15%
公共服務指數35%基礎設施建設20%
科教文衛建設20%
生態文明建設20%
公共安全建設20%
住房保障建設20%
社會管理指數25%城鄉統籌管理20%
社會保障建設40%
就業與收入分配調節40%

指標設計思路[1]

  構建中國民生髮展指數指標框架的思路主要體現如下三方面:

  1.強調民生髮展質量與政府服務、管理相結合,即突出水平與進度的比較民生髮展質量主要是衡量現階段各省(區、市)的民生髮展水平, 反映當地一定條件下的民生狀態;政府在推進民生髮展中的作用則體現在其提供公共服務、實施社會管理的實踐之中,反映民生狀態的改善進度。 兩者結合,從橫向和縱向、靜態和動態兩個層面對民生髮展進行測度。

  2.強調政府公共服務與社會管理相結合,突出政府職能的不同層面《建議》著重強調了“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加強社會管理能力建設,創新社會管理機制, 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政府是改善民生重要主體之一,其主導作用非常突出。 在選擇指標和分類時,希望突出對地方政府“服務”和“管理”兩個職能的評價,藉以監測、督促各地政府在促進民生保障與發展實踐中不斷提升水平。

  3.強調數據來源的公開性與權威性,採用的基礎數據全部來源於公開出版的年鑒或者相關部門公佈的權威指標數據。原始數據來源主要有《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科技統計年鑒》《中國環境統計年鑒》等。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民生髮展報告”課題組.中國民生髮展指數總體設計框架.改革.2011年第9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方小莉,y桑,Tracy,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中國民生髮展指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