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東盟東部增長區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東盟東部增長區(Brunei Darussalam Indonesia Malaysia the Philippines -East Asean Growth Area;BIMP-EAGA)

目錄

東盟東部增長區的簡介

  東盟東部增長區(簡稱BIMP-EAGA,以下簡稱增長區)是東盟內三個次區域合作之一,指包含馬來西亞東部的沙撈越州(Sarawak)、沙巴州(Sabah)和納閩島(Labuan),印尼東部的加里曼丹(Kalimantan)、蘇拉威西(Sulawesi)、伊利安查亞(Irian Jaya)和馬魯古群島(Maluku),菲律賓南部的棉蘭老島(Mindanao)和巴拉望島(Pahlawan),以及汶萊(Brunei)全部地區,總面積156萬平方公裡,人口約5500萬。另外兩個東盟次區域為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成長三角和柬埔寨—緬甸—寮國—越南經濟發展區。東盟東部增長區所處區域,除汶萊外,均為馬、印尼、菲三國偏遠和不發達地區。

  增長區成立以來,積極促進區域內國家相關地區在航空、海運、電信、旅游等領域進行合作,取得一定進展。為進一步促進增長區的建設,目前,增長區確定了一批旗艦項目,包括增加陸、海、空聯繫、低成本住房、清真食品加工、椰子油、棕櫚油加工、海水養殖、游艇和潛水等,由各個工作組分別牽頭組織實施。2005年,增長區制定了今後10年經濟發展的路線圖,確定了四大合作領域:交通、基礎設施信息產業;農業產業和自然資源;旅游和中小城市企業發展。2005年12月在馬來西亞舉行的第二屆增長區峰會已批准實施路線圖。根據路線圖,在2006-2010的五年中,增長區各成員之間將實現區域間貿易和重點投資領域10%增長,旅游業20%的增長。

東盟東部增長區的成立背景

  增長區的概念最早由當時菲律賓總統拉莫斯於1992年提出,得到了區內其它國家領導人的積極響應。1994年3月,增長區在菲律賓達沃市(Dawao)正式成立。

  增長區啟動後,在促進區域內貿易、旅游、交通、運輸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從1997年開始的東南亞金融危機、1998年的厄爾尼諾氣候、90年代末區域內部分地區惡化的安全形勢等不利因素影響了各方面對該區域的印象和信心,導致旅游下降、貿易減少、投資信心減退,嚴重打擊了增長區的運作。

  金融危機結束後,隨著東盟國家經濟逐步恢復,東盟東部增長區經濟合作又提上議事日程。在2001年11月於汶萊召開的第七屆東盟領導人峰會上,四國領導人表達了繼續推動東盟東部增長區的承諾和支持。隨後,增長區對合作模式和重點進行了適當調整,增長區對區域合作機製做了重新調整,成立了增長區促進中心、工作小組和增長區商務理事會。在合作模式上,在推動區域內貿易的同時,加大發展與其他區域外和全球其他市場的經貿聯繫,促進跨境貿易、優勢互補、產業合作、價值鏈管理

東盟東部增長區的發展進程

  2003年9月10-12日東盟東部增長區(以下簡稱增長區)第11次高官會和第8屆部長會在菲律賓達沃市召開,此次會議決定對增長區的結構進行更改,將原來的13個工作小組改變成四個工作組,即運輸和基礎設施建設、旅游開發能源中小企業發展工作組,分別由汶萊、馬來西亞、印尼和菲律賓負責牽頭。

  2003年10月,第一屆東盟東部增長區峰會在印尼巴釐島舉行,會上,次區域各國領導人提出了區域合作的戰略思路,包括制定更有吸引力的區域貿易與投資政策、促進對外貿易、加大對農業和旅游的支持、改善區域內交通等。

  在2005年12月舉行的東盟東部成長區第二次峰會上,與會領導人一致同意進一步加強區域內各國在航空和航海領域的聯繫;改善航空及海港基礎設施建設;批准了成長區2006年至2010年發展路線圖,以推動各方在交通運輸、基礎設施、信息與通信技術及中小企業發展等領域的合作。與會領導人還表示歡迎澳大利亞及中國參與上述成長區的發展。

  2007年1月12日,第三屆東盟東部增長區(BIMP-EAGA)首腦峰會在菲律賓宿務舉行。汶萊蘇丹博爾基亞、馬來西亞首相巴達維、印尼總統蘇西諾和菲律賓總統阿羅約出席了峰會。四國領導人就共同關心的地區和國際問題交換了意見,就深化四國之間在經濟、安全、能源、環保、社會和文化方面合作進行了討論。領導人們重申,將進一步加強合作,加快發展,縮小東盟各成員國之間的差距,推動東盟一體化的進程。領導人對執行“東盟東部增長區路線圖”(BIMP-EAGA ROADMAP)所取得的成果表示滿意,並一致同意將加強增長區的空中聯繫作為今後的發展重點。 會後,四國簽署了《增加航線的諒解備忘錄》(MOU on Expansion of Air Linkages),相互開放汶萊斯里巴加灣(Bandar Seri Begawan)、印尼巴裡巴板(Balikpapan)和坤甸(Pontianak)、馬來西亞哥達基納巴盧(Kota Kinabalu)和古晉(Kuching)以及菲律賓達沃(Davao)和三寶顏(Zamboanga)的第五航權。

東盟東部增長區的合作機制

  增長區設立了高官會和部長級會議(SOM/MM),至2007年底,共召開了15次高官會和12次部長會。增長區在馬來西亞沙巴州首府哥達京拿巴魯(Kota Kinabalu)設有增長區促進中心(Facilitation Center),作為高官會議和部長級會議的秘書處,主要協調和促進次區域四國政府部門涉及增長區的合作活動。促進中心設有4個工作組(WGC),分別是中小企業發展(SMED)、聯合旅游發展(JTD)、自然資源發展(NRD)、運輸、基礎設施和信息通訊技術發展(TIID)。增長區成立了民間機構——增長區商務理事會(BIMP——EAGA Business Council),作為第五方(The Fifth Party)參加增長區各項計劃的制定和實施。增長區四國還分別設立國家秘書處(National Secretariats),作為增長區促進中心在四國內對應部門,為各自國家內相關項目和活動進行協調和促進。

  增長區成立13年來,進展緩慢,各重點領域里成效不多。為促進更快發展,增長區開始積極引進國際合作伙伴,力求藉助國際力量,改進進展緩慢的局面。除積極與亞洲開發銀行、德國技術合作公司等組織開展項目合作外,2004年10月22日,東盟東部成長區與澳大利亞北方領土政府簽定了合作框架協議,澳大利亞北方地方政府由增長區觀察員升格為“發展伙伴”(Development Partner),成為東盟東部成長區第一個發展伙伴。2005年9月21日在汶萊舉行的第10屆增長區部長會議一致同意邀請中國成為發展伙伴, 9月29日在寮國萬象舉行的第四屆中國與東盟經濟部長磋商上,中國商務部副部長於廣洲代表中國政府表示接受邀請。在2005年12月11日舉行的東盟東部成長區峰會上,與會四國領導人表示歡迎中國成為東盟東部成長區發展伙伴。

東盟東部增長區的合作內容

  增長區的目標是促進區內四國偏遠欠發達地區的社會、經濟的發展,縮小四國之間以及老東盟六國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差距。

  主要途徑有

  1、促進區內人員、貨物和服務的自由流動。

  2、共用區內的基礎設施和自然資源。

  3、加強各成員經濟的互補。

  東盟東部增長區合作戰略

  1、重點領域在農業、自然資源開發、旅游、運輸、基礎設施、信息產業,優先發展相關領域的中小企業。

  2、協調自然資源開發可持續發展。

  3、協調區域整合基礎設施項目規劃和實施,積極鼓勵私有部門的參與。

  4、為有效實施路線圖和行動計劃,加強東盟東部增長區機制和機構建設。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東盟東部增長區"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