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格局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世界經濟格局就是世界各國或國家集團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世界經濟內在結構的外在表現,其核心內容是大國或國家集團之間的經濟力量對比關係和支配別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權力配置情況。
世界經濟格局是指世界各國在世界經濟中所處的地位與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相對穩定的關係。世界經濟格局是指活躍於世界經濟領域並充當主角的國家和國際經濟組織之間在一定歷史時期內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種結構,態勢。
世界經濟格局是指活躍於世界經濟領域並充當主角的國家和國際經濟組織之間在一定歷史時期內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種結構,態勢.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動一般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各國經濟力量對比關係的變化引起世界經濟權力分配的改變.其二,人類經濟活動空間分佈的變化。人們通常用"極"(pole)來說明世界力量中心及其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和突出作用.能夠作為"極"的國家必須是實力極,增長極,引力極和輻射極.
荷蘭稱雄世界
在17世紀中葉,荷蘭不僅商業繁榮,漁業,海運業和工場手工業也都超過了任何其他國家.當時它是資本主義最發達的國家,首都阿姆斯特丹是世界貿易中心,也是國際信貸中心。但是依靠商業資本建立起來的經濟優勢和世界霸權地位是不牢靠的,它很快就將世界第一的交椅讓給了憑藉工業資本而發展壯大起來的英國。
英國獨霸世界
從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英國獨霸世界經濟整整一個百年的時間。英國單極的世界經濟格局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英國是世界工廠
2,英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
3,英國在國際貿易中占據獨家壟斷地位
4,英國是最早的資本輸出國和國際金融中心
西方主宰世界
19世紀70年代以後,在世界上出現了一個群雄並起的局面.到19世紀末英國喪失了在世界工業的壟斷地位.進入20世紀以後,美,德,法等國追趕英國的步伐在加快。19世紀末20世紀初,沒有一個國家在世界經濟中占據絕對優勢地位,而是處於英,美,德,法四極統治下的世界。
經濟向美轉移
一戰以後,世界經濟中心加速向美國轉移。一戰到二戰爆發這一段時間之內,美國雖然遭受了30年代特大經濟危機的沉重打擊,但經濟仍有所發展,在資本主義世界占絕對優勢.其他國家經濟則呈現出不平衡發展的特征,世界經濟重新向多極化格局過渡。
格局向多極化演化
美國在戰後所確立的世界經濟霸主地位首先遭到了蘇聯的挑戰。蘇聯成為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經濟大國,形成了美蘇爭霸的兩極世界。在20世紀的50,60年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不平衡現象依然存在.其中日本增長最快,歐共體國家的經濟地位也有所上升。美國工業生產在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中的比重不斷下降,出現了美,日,歐三足鼎立的局面。
經濟格局新發展
隨著冷戰的結束和兩極格局的瓦解,世界主要經濟力量發生了重大變化。以美國,歐盟,日本發達國家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經濟居支配地位和起主導地位,而數量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則居次要的附屬的地位。
綜上所述,一個多極化的世界已經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地形成了。美國謀求世界霸主地位同世界走向多極化的趨勢之間的矛盾,是無法剋服的歷史性矛盾。今後美,日,歐之間的鬥爭將趨於激化."一超多強"格局短期內不會有太大改變.改變這種格局,首先要有綜合國力格局的改變。
各國對外貿的依存度不斷增加
外貿依存度(ratio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指一國對外貿易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用以衡量該國經濟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
對外貿易依存度= 對外貿易額/GDP;衡量外貿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出口依存度= 出口貿易額/GDP ;衡量出口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進口依存度=進口貿易額/GDP ;衡量進口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對外貿易依存度是衡量一個國家對外開放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它反映了一個國家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經濟合作的程度。世界各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都有所提高.一般情況下,外向型,小國依存度大;自主型,大國依存度小.由於新加坡的加工貿易比較發達,其出口依存度1991年達到185%,即它的出口額超過了國內生產總值,因為其產出是根據增值來計算的;而出口額則根據商品的價值來計算,它包括了進口零部件的價值。
國家之間貿易發展不平衡
全世界有50多個發展中國家嚴重依賴單一或三種以下初級產品的出口,尤其農業產品,這些產品的出口占其出口總收入的一半以上,造成這些國家貿易長期逆差,債務加重,貧困加劇。而大多數貿易大國,對出口產品實行補貼,對經濟相對落後的發展中國家的商品出口造成障礙,從而導致雙邊貿易不平衡,這樣就在全球範圍內形成了貿易領域的"馬太效應"。
國際服務貿易快速增長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服務貿易日益成為國際貿易中的一個組成部分。1970年世界服務業出口總值為800多億美元,1980年增加到4026億美元,1990年又翻了一翻,為8962億美元,2000年則進一步達到16136億美元.服務貿易占世界貿易的比重也從80年代的17%左右增加到90年代末的2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