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6个条目
Portal: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形式,从而提高供给总量的增长速度,并使供给结构能够有效地适应需求结构要求的政策措施。
- 产业政策的功能
- (1)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
- (2)实现产业资源优化配置与利用。
- (3)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 (4)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 (5)实现经济超常规发展。
- (6)扩大对外经济开放。...>>详细<<
|
|
|
|
从时间维度看,产业政策评估可分为事前评估、事中评估和事后评估。
- 1、事前评估旨在正确制定出新的产业政策;
- 2、事中评估旨在及时纠正政策偏差、合理调整政策目标与措施,从而改善政策效果;
- 3、事后评估以总结现有产业政策的经验教训为主要目的。...>>详细<<
|
|
|
|
产业政策手段是指为实现产业政策目标而对经济活动主体采取的各种鼓励预先执行的措施,是产业政策得以实施的保障。...>>详细<<
|
|
|
|
|
|
|
当今世界,产业政策法的立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为倾斜型产业政策立法模式,二为竞争型产业政策立法模式。前者以日本为代表,后者以美国为代表。
- 倾斜型产业政策立法模式重视产业结构的法律调整,多见于一些后发国家。它往往在法律中规定,国家要集中必要的资源、资金和技术力量,实行倾斜性投入和扶持,以加快本国主导产业的超常发展,力求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达到缩短同发达国家差距或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目的。
- 竞争型产业政策立法模式倾向于产业组织的法律调整,集中于调整竞争关系与防止垄断方面,多见于一些先行国家。它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为各类产业创造一种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使产业结构的调整顺应市场需求结构发展的趋势,让企业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觉地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更新换代,尽可能不采取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详细<<
|
|
|
产业政策的实施
- 1.对厂商生产活动的管制
- 厂商所进行的各种生产,至少应该使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相等。为了实现这一点,政府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政策措施。
- (1)法律上的限制
- 各国政府都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法令、规则来限制和调节厂商的生产。例如,环境保护法要求厂商治理生产中引起的污染,要求各种产品达到一定的环境保护标准(诸如限制汽车排出的废气量与噪声量)。
- (2)税收政策
- 对生产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而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的厂商,通过税收来进行调节。例如,对香烟等商品征收重税以限制其生产和销售,对带来环境污染的厂商征收附加税等。对那些能给社会带来很大收益,而私人收益低的产品的生产者减税或给以补助。
- (3)限产或价格管制的政策
- 对那些社会收益小或社会成本大的产品进行限产或在价格上进行限制,减少其私人收益,从而使厂商自动转产或停产。
- 2.反垄断政策
- 市场经济中的一般情况是既有垄断,又有竞争。在经济发展中,政府曾采取过种种政策促进生产的集中与积聚,也就是鼓励垄断,以便获得大规模生产的好处。这些政策对垄断的形成和经济的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垄断的形成也带来种种弊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剥削中小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反对,这样政府就不得不以各种方法宋对垄断进行限制。
- 在这些限制方法中,最主要的是实行反托拉斯法。反托拉斯法是反对垄断、保护竞争的立法,目的在于禁止或限制垄断。另一种反垄断的政策是有效竞争。这种政策主张对不同的产业部门采取不同的反垄断政策。具体来说,对主要由中小企业组成的轻工部门与零售商业部门,自由竞争是有利的,应采用禁止性的反垄断政策;对公用事业和其他某些天然具有垄断性的部门,则实行国家垄断;对重工业部门,垄断有助于最优规模经济的实现,因此只适宜实行有限的反垄断政策,即允许垄断的存在,只是对它的行为要进行适当的管制。具体的办法是利用国际竞争来限制垄断或利用工会、消费者协会来与垄断组织对抗,限制垄断行为。
- 3.国有化政策
- 按传统的微观经济理论,生产是由私人厂商进行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国家直接从事生产活动或者把某些过去由私人从事的生产活动转归国家,这就是国有化政策。实行国有化的行业,或者是对国家利益关系重大的行业,如军工、重要的工业、尖端科学等;或者是私人不愿经营或无力经营的行业,如交通、邮电及其他公用事业;或者是一些新兴的、风险大的行业。...>>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