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MBA智库百科用户:


过去的17年,百科频道一直以免费公益的形式为大家提供知识服务,这是我们团队的荣幸和骄傲。 然而,在目前越来越严峻的经营挑战下,单纯依靠不断增加广告位来维持网站运营支出,必然会越来越影响您的使用体验,这也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因此,经过审慎地考虑,我们决定推出VIP会员收费制度,以便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优质的内容。


MBA智库百科VIP会员,您的权益将包括: 1、无广告阅读; 2、免验证复制。


当然,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您对百科频道的支持。诚邀您加入MBA智库百科VIP会员,共渡难关,共同见证彼此的成长和进步!



MBA智库百科项目组
2023年8月10日
百科VIP
未登录
无广告阅读
免验证复制
1年VIP
¥ 9.9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PayPal
购买数量:
1
应付金额:
9.9
汇率换算:
1.32
美元(USD)
  • 美元(USD)
  • 加元(CAD)
  • 日元(JPY)
  • 英镑(GBP)
  • 欧元(EUR)
  • 澳元(AUD)
  • 新台币(TWD)
  • 港元(HKD)
  • 新加坡(SGD)
  • 菲律宾(PHP)
  • 泰铢(THB)

按当月汇率换算,

包含手续费

打开手机微信 扫一扫继续付款
立即开通
PayPal支付后,可能会遇到VIP权益未及时开通的情况,请您耐心等待,或者联系百科微信客服:mbalib888。
温馨提示:当无法进去支付页面时,可刷新后重试或更换浏览器
开通百科会员即视为同意《MBA智库·百科会员服务规则》

支付成功

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77个条目

专业意见领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KOP)

专业意见领袖(Key Opinion Professional,简称KOP)

目录

[隐藏]

什么是专业意见领袖[1]

  各行各业里,都有沉浸在行业里、专精于某一项技艺的专业人士。过去他们相对默默无闻,在互联网时代,他们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背景,脱颖而出。通过图文或视频向大众分享专业的知识,并得到大量粉丝的喜爱。这群人就是所谓的 KOP。 相较于 KOL 和 KOC,KOP 有如下身份特征:

  ① 具备学历高,如人称“毕导”的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毕啸天;

  ② 从业经验丰富,如靠科普和辟谣出圈的博主 @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

  ③ 在健康、科技、工程、人文等专业垂直领域深耕原创内容,如华中师范大学“网红教授”@戴建业

  此外,KOP 不一定是某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机构类博主,如 @丁香医生 这类专业分享健康知识的垂类媒体。 通过这些特点,也能发现,一些活跃在不同平台的头部达人均属于这一范畴,例如 B站的法律专业 UP主 @罗翔说刑法;抖音的物理学教授 @不刷题的吴老姥姥;知乎上这类答主就更多了,比如有 10 年口腔临床经验的牙医 @野生牙医、中科院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博士 @OwlLite、清华大学汽车系博士 @张抗抗 等。 总结起来,KOP 可以用互联网时代的“匠人”来形容他们。

KOP的优势[1]

  尤其是在长消费链路中,KOP 主要有以下两个优势:

  第一,信任度高。如今各平台种草内容琳琅满目,用户很容易陷入“选择困难症”,需要有人帮他甄别。KOP 就是这个在专业上能拍板的人。因为他们有专业背景,内容有完整的论证过程和依据,不仅是展示产品,还聊背后逻辑,去伪存真,分析产品为什么好,好在哪里;辨别哪些产品是“智商税”。

  第二,转化好。很多用户在下单大单商品前,还会去内容社区搜索产品相关的专业科普内容,以降低购物风险。凯度《内容营销平台价值洞察白皮书》显示,86% 的消费者有过类似的行为。

KOP影响力重大的原因[2]

  KOP影响消费,“生杀大权”的三重原因

  其一,KOP身份可以带来足够的角色期待对KOP们而言,他们先是专家,再是内容创作者。按着社会学理论中对“角色”一词的描述可知,角色 (role) 是对群体或社会中具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在KOP职业背景和专业背景的加持下,他们天生就会给人们一种专业感,他们提出的论据与观点,也更容易被阅读者尊重并接受,人们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也更愿意去找相关专业的人进行解答。这是一种“双向奔赴”的良性互动。

  例如,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的知乎创作者@张抗抗就是KOP中的优秀代表,作为具备极高专业知识储备的行业人才,他在回答电动汽车领域相关问题时如鱼得水。从“如何评价蔚来充电桩将调整为付费购买安装,每月免费换电次数统一调整为4次?”到“汽车行业从业者应该如何使自己在未来汽车变革中更具竞争力?”,张抗抗的回答带有明显的专业性特征,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大家阐述了不少行业相关性知识,寓教于乐,赢得了不少关注。

  其二,KOP专业解答带来的心智认同。区别于KOCKOL的推荐,KOP带来的观点分享,往往会通过数字、实验等内容论证信息的准确性,并基于以往的专业经验判断,给出最适合的解决方案。对提问者而言,基于角色期待带来的专业性解答更具有可信任度,专业滤镜让内容更具参考价值。

  例如,知乎答主@青雀作为坚持做长图文,为大家解答化妆品问题的KOP,她是一个喜欢基于成分与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的职业专家。青雀曾谈到,在演讲后就有品牌方找过来,不约而同说了同一句话“我们一直在找一个能把我们技术说明白的地方”。

  在技术浪潮不断迭代的当下,企业需要行业专家对专业性内容进行阐述,消费者也需要行业专家进行选择指导,以专业解答帮助企业在消费者心中构建心智认同,@青雀已经探索出一条开阔大路。

  其三,KOP的观点是消费者的决策红线。如果说KOC和KOL的观点往往以“种草”为主的话,KOP的观点与建议往往就会成为消费者进行决策判断时最重要的依据。

  例如,在回答“生活中有哪些小方法可以抑制牙龈萎缩的速度?”这一问题时,解放军医学院口腔临床医学硕士、10年口腔医生背景的KOP@野生牙医,就在回答时谈到“改良巴氏刷牙法”在现实中并不好实践的观察经验,提出“借助科学力量来解决难题”的回答思路,并以飞利浦出品的口腔健康科普视频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如何选择电动牙刷的方式和方法,其建议的内容也成为了不少人选择电动牙刷时的衡量指标。

  KOP的出现可以说是种草营销迭代浪潮下的必然发展趋势。

KOP营销的三点启示[2]

  虽然KOP具备极大的营销潜力,但作为品牌方却又会生出很多担心,担心KOP是否曲高和寡难以沟通,担心KOP是否过于专业难以落地,担心KOP群体过于尖端是否难以适配?

  这些基于实操落地的担心,实际上已经在内容营销领域的不断发展中,逐一被攻克。

  针对KOP稀缺,担心找不到对口答主的问题,企业并不需要过于担心。因为除了专家、资深人士,企业时刻奋斗在研发一线的产品专家,自己就具备着极高的专业知识,专利傍身的他们完全可以站出来为自己的产品发声。此时,企业不仅可以与外部KOP合作,同时还可以从内部挖掘具有潜力的人,定向培育KOP,完成与KOP的深度绑定,加码专业话语权。

  针对KOP合作模式单一的问题也并不用担心。作为一个成熟的KOP,能够受大家追随与欢迎的前提条件就是内容不光要够专业、够硬核,其表达形式也要足够生动有趣,能够吸引人看下去。更重要的是,品牌不应该将KOP仅仅理解成为产品软文的撰写者,他们的作用不仅仅发挥在产品背书这一点上。作为身兼专家与消费者双重身份的人,他们是企业与消费者进行专业沟通的重要桥梁,他们的专业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决策所需信息,同时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出反哺产品的重要专业内容,这是其他人所不具备的KOP独特价值。

  针对担心KOP曲高和寡这一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让KOP选择适合的平台进行传播。对比短视频流媒体的内容,值得信赖的专业性内容,更需要文字、图表、实验数据等等表述方式。相对于直接给出观点的快餐式内容,KOP所创作的专业性解答,更像是仪式感十足的“正餐”。他们的解答不仅可以让受众“知其然”,还可以让受众“知其所以然”,这点是专业表达的独特要求,也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

  例如沃尔沃曾在知乎聚集了一众精通于汽车领域的 KOP,为了验证车身安全,传递产品坚固、安全的特征,这群 KOP 用 7 辆车玩了一场叠罗汉。最后将压在最下方的测试车,进行硬核拆解,以查验车身是否有变形,来验证坚固度。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KOP并不学究,而会以创意、有趣的新奇玩法吸引消费者关注,将「沃尔沃安全」的认知,融入创意场景中,做到真实拆解产品力。

  对消费者而言,经历了推荐、科普、种草的过程后,KOP的观点往往是助推最终决策的定音锤,品牌与KOP的合作,最重要的就是借助KOP的专业红利,承接信任的同时基于产品自身优势,实现信任加固,不断构建声望壁垒,创造消费者拥护的复利效应。

  飞快的科技发展速度,正在不断改变着公众的社会存在方式,基于数字化背景下的社会沟通关系也发生了转变,因此企业对品牌和对产品的传播模式也要进行对应的战略调整,借助KOP的专业红利,完成从认知到认可的流转过程,缩短决策链路,真正实现“好产品值得信任”的口号。

品牌如何靠 KOP 做好内容营销[1]

  1)单一KOP内容营销方法论

  你有听说过骨传导耳机吗? 这是近几年,电子产品领域的新品类。作为新品类产品,消费者对骨传导耳机的认知有待提升,需要进行科普教育,提高品类认知。 这里看看该领域的头部品牌墨觉耳机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通过多场景 KOP 内容测试,打造优质内容模型。

  墨觉耳机把知乎作为内容营销主阵地,在 2022 年 6 月到 10 月期间,对测评场景、种草场景、节日场景进行内容测试,联动 KOP 生产了大量科普向的内容,其中产生了多篇爆款内容。 通过在不同场景的内容测试,墨觉发现用户对骨传导耳机有 4 个关注点:1、选购建议;2、产品测评;3、耳部健康需求特点;4、户外运动场景需求。

  围绕这 4 个点,他们构建了一个优质内容模型,生产了大量 KOP 内容,并产生了大量爆款文章。比如《骨传导耳机真的越贵越好吗?一图教会你挑选运动耳机》获得了 1501 位用户收藏,一度挤入知乎热榜第八名。另一篇 KOP 生产的内容《骨传导耳机适合运动党吗?最近爆火的墨觉 MOJO2 是否值得购买?》也获得了上百个用户点赞及收藏。

  第二步,通过爆文复制,加大投流,提高品牌声量。

  有了优质内容模型后,墨觉继续追加爆款内容投放预算,一口气集中追投 20 篇高赞内容,累计投放内容近 300 篇。 从 6 月在知乎冷启动,到 10 月墨觉品牌知名度高速增长。到同年 11 月墨觉品牌在知乎的搜索热度同比提升了 588%,成为骨传导耳机话题下声量最高的品牌,全站曝光份额占比 25%。

  第三步,节点集中投放,通过外链将流量转化为销量。

  通过内容营销获得流量后,墨觉一边增加内容投放预算,另一边则在知乎放置天猫的外链,并通过优惠福利,将巨额流量转化为销量。 2022 年 11 月,墨觉已经成为天猫骨传导耳机销量第三名。到今年 3 月,墨觉成为销量第二名,实现了从 0 到行业头部品牌的突破。目前,墨觉主推款耳机 MOJO2 全渠道销售额超 500 万元。

  2)KOP+KOL+KOC 组合拳,联动多平台内容营销

  通过上面的案例,也能发现,KOP 在营销和投放中,其实也不是独立产生作用。 很多品牌仍然会青睐 KOP+KOL+KOC 的组合拳,实现多平台联动。 另一个案例是年销额超 40 亿元的智能家电品牌追觅科技,他们是全网做内容营销的代表。 运营社发现他们在不同平台的内容,侧重点差异十分明显。

  在知乎,他们主要是撬动 KOP 输出专业内容。一方面联动知乎官方发起话题讨论:“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扫地机”、“如何看待追觅新出的年度年度卷王扫地机 X10 系列,2022 年值得入手吗?”。两个话题分别吸引了 25.5 万和 48.5 万的阅读量。 另一边,邀请头部 KOP 产出具备权威、信赖属性的专业内容。

  比如家居领域的优秀答主 @SunLau 就从机器人进化速度、扫地机器人的痛点和测评上分析了追觅旗下最新扫地机器人的特点,输出专业性的种草内容。 在抖音、小红书和 B站,追觅的内容营销则更倾向于与 KOL、KOC 的联动。比如与 B站科技家居 UP主 @陈抱一 合作。为了展现扫地机器人的清洗能力,@陈抱一 用酱油在地板上画了一幅《清明上河图》,风干两天后,再用追觅的扫地机器人清洗干净。最后这条视频带动了上百万播放。

  很明显在内容营销中,KOP 的功能是为产品定调,强调品牌的产品力。KOL 和 KOC 往往更注重博主的个人影响力和使用体验。运营社认为,在大型内容营销策划中,三者缺一不可,所以 KOP+KOL+KOC 的组合营销可能更适合大部分品牌。

KOP和KOL、KOC的区别[1]

  用户思维分享垂直内容

  KOL 生产的内容以观点型输出为主,内容广泛且适配人设; KOC 发布个人体验式内容居多,往往主观色彩强烈,受个体因素影响; KOP 则具备丰富的从业经验和知识体系,他们生产的内容相对垂直且专业,通常具备用户思维(内容生动、有趣,“说人话”)。 所以 KOP 的内容以「科普」为主导,往往针对某一个问题,从底层逻辑出发,拆解事物的本质和原理。

  像知乎答主 @野生牙医 作为解放军医学院口腔临床医学硕士、有 10 年的口腔临床经验,面对口腔问题“手到擒来”。 面对“碳酸饮料对牙齿的损害有多大?”这一痛点问题,野生牙医从牙釉质受损及修护原理分析底层原理,还会结合临床案例分享牙膏选购方法,提出解决方法解决提问者的困扰。这条回答被上千位用户收藏。

  同样是推荐化妆品,KOL 强调网红同款,KOC 注重消费者体验分享,KOP 则会从专业角度去分析,化妆品的配方、成分,美白原理,为粉丝指点迷津。

  像 @江博士爱化妆 作为生物医学博士、前宝洁/欧莱雅研发科学家,在知乎回答“真正懂成分的人,自己会买什么护肤品”时,就会讲解化妆品抗衰老的原理、化妆品中的美白成分,并在内容中安利自己认可的化妆品。这篇内容获得了 3.1 万收藏,548 条讨论。

  吸引圈层用户

  在粉丝受众上,三者也有显著差异。 KOP 因为擅长领域垂直,内容有信服力,往往能辐射某一个圈层的核心用户和兴趣用户。 比如抖音博主 @戴建业,是华中师范大学古代文学领域的专家教授。日常发布的视频以诗词、文学故事为主,他的粉丝很多是文学专业的学生和对诗词文化感兴趣的人,常常在视频下讨论读书心得、写诗体验。

  他视频带货卖的商品也以《东坡集》、《国学经典诵读》等书籍为主。 KOL 吸引的是泛用户群体,通常粉丝基数较大。粉丝往往因为人设或有趣的内容被吸引,与 KOL 的互动相对单向,距离较远。 KOC 则通常粉丝数量较少(5 万粉以下),与素人的差异相对模糊,与粉丝的关系仿佛是互联网上的朋友。他们常会积极与粉丝互动,与用户的距离很近。

参考文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陈cc.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专业意见领袖"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告MBA智库百科用户的一封信
亲爱的MBA智库百科用户: 过去的17年,百科频道一直以免费公益的形式为大家提供知识服务,这是我们团队的荣幸和骄傲。 然而,在目前越来越严峻的经营挑战下,单纯依靠不断增加广告位来维持网站运营支出,必然会越来越影响您的使用体验,这也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因此,经过审慎地考虑,我们决定推出VIP会员收费制度,以便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优质的内容。 MBA智库百科VIP会员(9.9元 / 年,点击开通),您的权益将包括: 1、无广告阅读; 2、免验证复制。 当然,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您对百科频道的支持。诚邀您加入MBA智库百科VIP会员,共渡难关,共同见证彼此的成长和进步!
MBA智库百科项目组
2023年8月10日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编辑收藏夹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