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赤字财政政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Deficit financing)

赤字财政政策、赤字财政(deficit financing)

目录

什么是赤字财政政策

  赤字财政政策是国家使用的一种财政政策。赤字是财政年度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差额,赤字财政指国家制定赤字财政政策,实行赤字财政计划。在制定国家预算时,国家有意将当年预算支出安排得大于当年预算收入,不足的预算资金,依靠发行国债、向银行透支、发行财政性货币的办法来应付。

  赤字财政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也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它是国家职能的必然产物。纵观世界各国,在经济增长缓慢、市场萎靡的时候,一般都以财政赤字的增加为代价来支持经济持续发展。

赤字财政政策的出现

  赤字财政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1929~1933年,发生了世界经济危机,为解释和解救危机,赤字预算论纷纷出现,其中,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和美国经济学家汉森的理论最具代表性。他们认为,财政收支平衡不是国家理财的原则,负债多少也不是衡量一国财政稳定的尺度。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陷入了长期萧条和危机,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国家为了促进就业和消除危机,应该积极进行经济干预,采用扩大国家预算支出的方式,举办公共工程,增加政府投资,增加军事订货,支付出口补贴等。国家在实行这些政策中难免会出现赤字,但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就业,从而增加国民收入,缓解或消除经济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的许多国家使用了这种政策。但是,赤字财政未能真正消除危机,反而又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70年代以后,就业不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中的严重问题。

  赤字财政政策虽然一直被世界各国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加以普遍使用,但对这一政策的有效性却一直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新古典学派的兴起,自由主义经济思想重新占据上风后,西方经济理论界出现了否定赤字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倾向,也不断有政界人士出面反对赤字财政政策。

赤字财政政策的可行性

  在经济萧条时期,赤字财政政策是增加政府支出,减少政府税收,这样就必然出现财政赤字。凯恩斯认为,财政政策应该为实现充分就业服务,因此,赤字财政政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因为:

  第一,债务人是国家,债券人是公众。国家与公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府的财政赤字是国家欠公众的债务,也就是自己欠自己的债务。

  第二,政府的政权是稳定的,这就保证了债务的偿还是有保证的,不会引起信用危机

  第三,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弥补财政赤字。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公债哲学”。

  政府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是通过发行公债来进行的。公债并不是直接卖给公众或厂商,因为这样可能会减少公众与厂商的消费和投资。使赤字财政政策起不到应有的刺激经济的作用。当经济恢复发展起来后,就可以向政府缴纳更多的税收,从而偿还政府债务

赤字财政政策的作用

积极作用

  赤字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运行低谷期使用的一项短期政策。在短期内,经济若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社会的闲散资源并未充分利用时,财政赤字可扩大总需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经济回升。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条件下,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扩张性赤字财政政策功不可没。从这个角度说,财政赤字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它能有效动员社会资源,积累庞大的社会资本,支持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实际上财政赤字是国家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目标,依靠国家坚实和稳定的国家信用调整和干预经济,是国家在经济调控中发挥作用的一个表现。

消极作用 [1]

  1.赤字财政政策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刺激投资,就是扩大生产能力。实行扩张性政策,有可能是用进一步加深未来的生产过剩的办法来暂时减轻当前的生产过剩。因此,长期扩张积累的后果必然会导致更猛烈的经济危机的爆发。

  2.财政赤字可能增加政府债务负担,引发财政危机。财政风险财政不能提供足够的财力致使国家机器的运转遭受严重损害的可能性,当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时,轻者导致财政入不敷出,重者引起财政危机和政府信用的丧失。财政赤字规模存在着一个具有客观性质的合理界限,如果赤字规模过大,会引发国家信用危机。对财政赤字风险性的评价,国际上通常用四个指标:

  3.赤字财政政策孕育着通货膨胀的种子,可能诱发通货膨胀。从某种程度上说,赤字财政价格水平的膨胀性上升有着固定的关系。在一个社会里,赤字财政导致货币需求总量增加,而现存的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却没有以相同的比例增加,这必然要使经济产生一种通货膨胀缺口,引起价格水平提高。在财政赤字不引起货币供给量增加的情况下,赤字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有直接关系。

赤字财政政策在美国的实施[2]

  自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和凯恩斯主义兴起以来,特别是战后,赤字财政就成为美国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战后美国赤字财政政策服务于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这一点几乎没有发生过什么变化,但不同时期,赤字财政政策的运用方式和力度却有所不同。

  1.40年代下半期一50年代,奉行“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凯恩斯宏观财政政策的基调是实行扩张性的赤字财政政策,这是与30年代大危机及随后的长期箫条这一时代背景相适应的。但战后美国经济并非一直处于危机状态,而是呈现出周期性的由繁荣到萧条的上下波动。在这一新的经济形势下,美国凯恩斯主义者阿尔文·汉森提出了“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即在经济繁荣时期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使财政有盈余,以抑制需求;而在经济萧条时期,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使财政有赤字,以刺激需求。这样,通过紧缩与扩张两相配合,财政盈余财政赤字彼此补偿,但求在整个经济周期中做到收支平衡,而不追求每一财政年度的预算平衡。

  2.60年代,实行扩张性的赤字财政政策。50年代推行的“补偿性的财政政策",使美国经济没有出现严重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但其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落后于西欧和日本,美国在西方世界的地位江河日下。为了恢复美国经济冲力,美国凯恩斯主义者华尔特.海勒主张,即使经济处于上升时期,仍应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一政策主张的理由在于,即使经济衰退已经结束,经济活动开始扩张,潜在的未被利用的生产能力仍然存在。因此,为了促进经济更快增长,政府预算既不应追求每年收支平衡,也不要求周期内的预算平衡,而是要以充分就业下的预算平衡为目标。这样,赤字财政就成为一种常规手段,被连年不断地运用。

  3.70年代,在赤字财政和平衡预算两种财政政策之间摇摆,最终平衡预算总是让位于赤字财政。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深深地陷入了“滞胀”危机,作为战后美国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的凯恩斯主义,日益面临着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自由主义的强有力挑战,但后者还没能取代前者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和官方地位。与此同时,这--时期的三任总统尼克松、福特和卡特,都试图在刺激经济与抑制通货膨胀两者之间找到平衡,但是达到这种平衡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就产生了频繁的财政政策摇摆,时而实行赤字财政,时而强调预算平衡。

  4.80年代一90年代初,主观争取平衡预算,客观实行赤字财政。美国在六、七十年代基本上实行的是扩张性的赤字财政政策,这不可避免地使财政赤字愈来愈严重,并且给后续发展留下隐患。正因为如此,消灭赤字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是每一届政府的愿望,但这一时期的里根和布什两位总统都没能实现这一目标。

  5.90年代初以来,大力削减财政赤字,实施有增有减的财政政策。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人数增多,财政状况恶化,人们对新自由主义的批评越来越多,这导致了凯恩斯主义的复兴,形成所谓“新凯恩斯主义”。1993年克林顿上台后,面对里根和布什时代积累下来的巨额的财政赤字和经济衰退,全面推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核心是:既要刺激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又要削减赤字,压缩债务。具体措施是,短期内通过增加投资、推动经济转型和实施增长战略来增加财政收人;长期内则削减国防经费和联邦行政开支,取消非生产性开支,鼓励私人投资,实施增税计划。

赤字财政政策对我国的启示[3]

  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扩大政府投资,刺激经济增长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中长期仍应以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为宜。赤字财政政策作为市场失灵时政府对市场的补救,只能作为启动力量来使用,以期由政府投资带动社会力量、民间力量,从而恢复市场活力。如果超过启动力量的定位,变成政府代替市场,则有可能事与愿违,产生挤出效应。美国的赤字财政政策本是应对大危机的短期政策,但政府却不自觉的使之长期化,给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足以作为前车之鉴。

  我国与美国相比,有许多不同。首先,我国所处环境与美国不同,作为通货,美元赤字使美国在国际经济中渔利,而我国只有保持充足的财力才能抵御各种可能的国际风险。其次,我国许多配套政策措施的运行和操作尚不成熟和完善,面对赤字财政可能带来的危害,缺乏应变能力。经济资源的有限性也决定了扩张性赤字财政政策只能是短期的。这是因为赤字财政政策以国民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为前提,但闲置资源毕竟有限,长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超过经济承受能力,会导致经济过热,引起通货膨胀

  所以,从中长期看,仍然要坚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因为财政存在大量的赤字,无论对财政本身的运作,还是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都是不利的,特别是在赤字长期化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赤字财政是今天花明天的钱,这一代人花下一代人的钱。在国民经济中,储蓄由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财政盈余)组成。财政赤字会减少储蓄。长期经济增长要依靠投资,而投资来自储蓄。今天的赤字支出减少了明天的储蓄,从而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

  还应该注意的是,赤字筹资的钱一定要用于有利于长期增长的项目。如果把这些钱用于错误的投资,财政支出就会成为浪费,结果是付出了代价又无所收益。在社会需求低迷的情况下,兴建铁路机场港口等公共基础设施是适当的,它既能增加有效需求,又能增加长期供给。但也不能持续不断地采取兴建大型工程的办法,特别是不宜把建设周期过长的公共工程作为稳定政策的工具,一是公共工程的刺激效应或乘数作用会呈现递减趋势,待公共工程一旦饱和时,则只有刺激需求效应,而增加供给的效应即将消失。二是当需要转入紧缩时,公共工程要么继续,则发挥不了收缩作用;要么停工,则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浪费和损失。

  因此,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必须审时度势,十分谨慎,要为将来的政策调整留下空间和余地。在政策导向上不应再鼓励地方政府和各个部门扩大投资、多上项目;同时,要选择好政府投资的项目,避免形成新的重复建设。在财政支出项目上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减少目前很多项目缺乏长远规划、盲目投资的现象;在财政支出过程中应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增加支出的透明度,杜绝挪用、贪污财政资金现象;正确处理总量扩张与结构调整的关系,适当转变政府财政投资方向,在坚持基础设施投资为主的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新型高科技产业的投资,推动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方向演变,加快国有经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财政赤字和赤字财政的区别

  财政赤字说的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收入得少,支出得多,形成一个差额叫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说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是亏损。

  “赤字财政”集中于四个方面:国债余额和赤字增加所隐含的财政风险政府投资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财政投资项目效益和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

  所以,财政赤字和赤字财政的根本区别:财政赤字是一种现象,赤字财政是一种财政政策。

参考文献

  1. 王小平,臧传琴.西方"赤字财政"政策及其借鉴意义.理论学刊,2001年3月
  2. 杨国才. 战后美国赤字财政政策的运用及启示[J]. 经济问题探索, 2000, 000(010):126-128.
  3. 周革平. 中国特色积极财政政策剖析[J]. 黑龙江财专学报, 1999(05):65-68.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赤字财政政策"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